海南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綠滿山川守初心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熱帶雨林裏的“秘密”總是層出不窮。
不久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發佈消息稱:科研團隊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發現8個大型真菌新物種。新物種的不斷發現,正是海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向好的有力見證。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四年來,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關於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加快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建設生態環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貿易港。
久久為功 築牢自貿港建設的生態環境保障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沒有好的生態環境就沒有自貿港。
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非常關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到海南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海南人民的寶貴財富,也是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保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各級幹部必須了然於胸的“國之大者”。
從雨林到濕地,從海草床到珊瑚礁,從山川到海洋,海南有著獨特的生態系統與自然資源。如何守住自然生態這一寶貴財富?遵循規律的科學意識和保護生態的務實行動都不能少。
“以最嚴格的制度和措施確保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協調處理好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生態環境高水准保護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係”……近4年來,在重要會議和重要文件中,與海南生態有關的關鍵詞彙頻頻出現,既把方向、管全域,也重落地、重實幹。
去年,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省級統籌展現新作為。我省優化省級領導小組架構,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等生態文明建設重點領域設立9個專項組,加强各重點領域的頂層設計、部門協同和制度創新,年度推動出臺各類重要規劃、方案、辦法、標準等制度檔案60餘項,總結形成制度創新成果案例10個;並優化督查調度機制,將63項試驗區年度重點任務納入“省網上督查室”定期調度。
翻看近年來海南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績單”,生態家底日益豐厚:2021年,我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13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處於近幾年的低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首批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之一;圍填海等生態環保問題整改取得明顯突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實現“清零”,第二輪到期完成率達98.5%,國家海洋督察整改到期完成率達90.7%……
生態建設非一日之功,每一分綠色都來之不易。
4年前,海南迎來生態文明建設新機遇。在中央12號檔案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被單獨提出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畧定位之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遵循總書記的囑託和中央12號檔案的戰畧定位,省委、省政府堅持高位統籌,以上率下,不斷開創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築牢自貿港建設的生態環境保障,以實際行動切實扛起建設“美麗中國”的海南擔當。
示範引領 以標誌性項目打造海南生態新優勢
春分剛過,在儋州市中和鎮七裡村,村邊的茅坡澇河兩岸的荒草被清除,河道岸邊用火山岩石砌成兩層護坡。“相信這次治理茅坡澇河,能讓村子變得更美。”七裡村黨支部書記何耀助說。
多年來,流經七裡村的茅坡澇河由於缺乏治理,加之上游養殖污染,導致河水渾濁不堪。如今,伴隨著儋州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啟動,茅坡澇河被列入治理項目,為河水“去污”指日可待。
當前,我省在持續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築應用和推廣等已有四項標誌性工程的同時,啟動第五項標誌性工程,舉全省之力打一場“六水共治”攻堅戰。
2022年初,隨著全省“六水共治”攻堅戰動員部署會召開,這項標誌性工程大幕也隨即拉開。我省將治水攻堅作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系統推進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六水共治”,保護好海南島的“腎臟”。
自“4·13”以來,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持續推動一批標誌性工程“重頭戲”落地,既發揮其牽引、示範作用,更彰顯海南特色與優勢。
“海南長臂猿、海南熱帶雨林的保護工作,不僅在物種多樣性,更是在熱帶雨林與濱海保護等全球特別關注的重點焦點問題上,貢獻了中國智慧和海南解決方案。”對於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建設成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如是評估。
公園內熱帶雨林面積占比達73.89%、森林覆蓋率增長至95.85%、綜合聯通原20餘個保護地、涵蓋了海南島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推進覈心保護區生態搬遷、礦產項目已退出或不再開採、小水電有序退出,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恢復到5群35只……近年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持續邁出建設新步伐,為我省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
標誌性工程落地,還成為推動生態文明領域制度集成創新、引領綠色投資消費的重要載體,為我省“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打開新的大門——
清潔能源島建設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不斷釋放低碳經濟的發展潜力。2021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至70.9%,較全國平均水準高23個百分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統調發電量比重進一步提升至56.5%。截至2022年2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3.36萬臺,占汽車保有量的7.69%,高出全國平均水準1.7倍以上,占比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在禁塑工作中,“洞見”投資消費新時尚。現時,我省引進、扶植全生物降解塑膠製品產業,新建和轉型塑膠企業17家,其中可生產餐具的企業5家,形成年設計產能膜袋4萬噸、餐飲具1.5萬噸,改性資料4萬噸,滿足島內對禁塑替代品生物降解塑膠製品的需求。
裝配式建築應用和推廣,引領行業綠色轉型。2021年,全省裝配式建築產能增長1.3倍;裝配式建築面積2280萬平方米,實現連續4年逐年翻番。
省長馮飛指出,要以標誌性項目為牽引,在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樹立一流目標,加强系統集成推進,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堅持以人為本增强羣衆獲得感、幸福感。
取捨有道 推動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發展“高品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我省取捨有道,追求“綠色GDP”,讓百姓共建共用生態紅利。
珠碧江入海口,儋州市海頭鎮老市村坐落於此。這是一個被河水與海水環繞的小村莊,全村常住人口僅有280多人,年輕人大部分出外務工。但近兩年,越來越多青年選擇返鄉,在村裡開起了圖書館、民宿……
這份吸引力,源自老市村近幾年生態環境的蛻變。在政府、公益組織的支持下,老市村圍繞村民生產生活需要,修復濕地生態、清理垃圾、改造廢棄魚蝦塘、恢復鹽田和繞村河道,逐步摸索出一條鄉村生態振興之路。去年10月,老市村濕地生態修復及垃圾管理項目,入選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解開“綠色密碼”,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可以雙贏,“山水經”是“致富經”,也是“幸福經”。
“實行差別化考核,取消全省三分之二市縣的GDP、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考核”“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我們絕不以損害生態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發展”“確保綠水青山、碧海藍天成為海南永遠的金字招牌”……近年來,我省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不斷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中央12號檔案要求,堅持“綠色、迴圈、低碳”理念,建立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禁止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和低端製造業發展,推動現有製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型轉變,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當前,我省符合綠色低碳環保要求的十二個重點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以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2021年,我省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9.4:19.1:61.5。旅遊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綠色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環境如水,發展似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從一開始就貫穿生態文明的理念,正在不斷推動生態的“高顏值”轉化為發展的“高品質”,持續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本報海口4月10日訊)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2021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首批正式設立的5個國家公園之一;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逐步恢復,新添兩隻嬰猿,種群數量恢復到5群35只
“六水共治”攻堅戰
系統推進治污水、保供水、排澇水、防洪水、抓節水、優海水“六水共治”,保護好海南島的“腎臟”
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
2021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至70.9%,較全國平均水準高23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2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3.36萬臺,占汽車保有量的7.69%,高出全國平均水準1.7倍以上
裝配式建築應用和推廣
2021年,全省裝配式建築產能增長1.3倍;裝配式建築面積2280萬平方米,實現連續4年逐年翻番
“禁塑”
引進、扶植全生物降解塑膠製品產業,新建和轉型塑膠企業17家,滿足島內對禁塑替代品生物降解塑膠製品的需求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