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名遇難者DNA比對全部完成

广西 79℃ 0
摘要:“今天上午9時許,比中確定最後一名乘客的身份,至此,機上132名遇難者身份全部得到確認。”現時,132名遇難者的DNA比對工作已完成,遺骸遺物移交方案和分類移交標準正在逐步完善。

132名遇難者DNA如何完成全部比對?蒐索隊伍又是如何在風雨泥濘中用科技蒐索手段對事故區進行勘察監測?3月28日17時,“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國家應急處置指揮部在梧州舉行第九場新聞發佈會,就當前社會各界關切問題進行了回應。

據介紹,事故發生後,公安部立即製定了遇難者個體識別工作方案,搭建了遇難者身份識別DNA專項比對工作平臺,組織全國20個省(區、市)公安機關,採集132名機上人員生前DNA樣本和親屬DNA樣本。

“今天上午9時許,比中確定最後一名乘客的身份,至此,機上132名遇難者身份全部得到確認。”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法醫物證科技處處長劉開會說,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派出30人專家組趕赴現場,與廣西200餘名警察刑事科技人員一起,開展現場勘查工作。現時,132名遇難者的DNA比對工作已完成,遺骸遺物移交方案和分類移交標準正在逐步完善。

風雨泥濘中蒐索隊伍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對事故區進行勘察和監測?桂林理工大學教授呂玉增介紹,事故發生後,他們抽調了地質、遙感、地球物理、地質災害監測等4個專業50餘名精幹力量成立聯合科技組,從三個方面為救援工作提供科技支撐:一是科技人員對事故發生地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質和水文條件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利用無人機對事故區域開展航空攝影進行全自動資料處理,對比分析事故發生前後墜入區的遙感影像;二是開展覈心區的地下探測,重點分析了飛機撞擊對地表和岩土層的結構破壞、掩埋的飛機殘骸探測等問題。組織地球物理探測儀器設備進入飛機墜落覈心區進行探測,使用探地雷達等測定飛機撞擊對淺部岩土層的破壞,以及飛機殘骸的分布情况,並於24日完成資料處理、解譯,基本掌握了飛機殘骸在地下的大致分佈和深度,為研究製定覈心區域開挖方案,開展搜尋工作提供支援;三是防範次生灾害,飛機墜落區兩側存在高陡坡,山體斜坡受飛機墜落衝撞和搜尋開挖等影響,部分表層岩土結構變鬆散,斜坡穩定性變差,在降雨等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出現崩塌、滑坡灾害。已對事故區斜坡和高陡的道路切坡安裝專業監測設備,即時監測斜坡的動態變化,及時預警避讓,保護救援人員安全。

記者從發佈會上還獲悉,現時,失事班機上的兩部黑匣子的相關解碼工作正在進行。連日來,搜尋隊伍在覈心區及周邊區域總體開挖土方量達1.7萬立方米,在覈心區週邊區域救援除部署拉網式人工蒐索外,還組織了5個無人機航拍蒐索組,累計蒐索面積約954.6萬平方米。截至28日12時,搜尋人員累計出動15640人次,對覈心區和周邊重點區域進行反復蒐索,找到飛機殘骸和碎片36001件。同時,累計接待遇難者家屬626人,組織遇難者家屬累計809人次到事故現場悼念。(夏曉雲)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