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
重慶市人民政府市長胡衡華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川渝兩省市必須肩負的戰畧使命。重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要求,堅持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擁護“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和務實舉措,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齊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努力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打造帶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重大戰畧意義、現實意義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新時代成渝地區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2021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佈,標誌著雙城經濟圈建設踏上了新征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要求,結合兩年多來的探索實踐,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從全域中謀劃川渝一域作出的戰畧指引,對成渝地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畧意義和現實意義。
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作出的重大決策。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心都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面向新發展階段、著眼現代化,引領帶動雙城經濟圈發展。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成渝地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殷切期待。重慶深刻領會把握這一重要要求,以建成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統領,加快建設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都市,努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要堅持雙核引領、區域聯動,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亯包容、改善民生,統籌協同、合作共建。這五個主要原則,是新發展理念在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具體體現,是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遵循。重慶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全過程各領域,努力使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亯成為根本目的。
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成渝地區位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重要節點,具有廣闊的市場腹地、便捷的區位優勢、雄厚的產業基礎。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於拓展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打造內陸開放戰畧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更好推動國內國際雙迴圈。重慶自覺把雙城經濟圈建設放在新發展格局中來謀劃推進,以更加堅定的思想自覺、精准務實的舉措、真抓實幹的勁頭,努力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對構建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具有重大意義。川渝兩省市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對內可以强化重慶和成都的帶動作用,以大帶小、以點帶面、以城帶鄉解决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對外可以深化與關中平原、蘭州—西寧、滇中、黔中等城市群合作,使西部形成優勢區域重點發展、生態功能區重點保護的新格局。重慶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和一盤棋思維,市域內,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促進各片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協同發展;川渝間,加强戰畧協同、政策銜接、工作對接,合力打造區域合作的高水准模範,努力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起步扎實、進展順利
兩年多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要求為戰畧指引,自覺擔負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政治責任,以規劃綱要為施工藍圖,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畧定位,一條心、一盤棋落實各項目標任務,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邁入了快車道。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邁出新步伐。我們堅持把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建設雙城經濟圈的先行領域,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全國交通4極之一的重大定位,加快構建多層次軌道交通網、航空樞紐網、航運網、高速公路網,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羣。陸上,成渝中線、成達萬、渝萬等高鐵項目陸續開工,川渝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到16條、在建4條,成渝兩地正加快形成高鐵三通道、高速多通道,加速邁入“1小時交通圈”;空中,重慶新機場和江北機場改擴建加快推進,將與成都雙流、天府機場共同形成四大機場聯動的世界級機場群;水上,全國最大內河多式聯運樞紐港果園港全面建成,嘉陵江利澤等航運樞紐提速建設,長江黃金水道釋放出更大“黃金效應”。
科技創新區域協同取得新進展。我們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覈心地位,協同共建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西部科學城、兩江協同創新區和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著力集聚一流創新資源、培育一流創新主體、營造一流創新生態,促進科技、產業、金融、人才良性迴圈。現時,川渝兩省市已組建技術轉移聯盟、協同創新聯盟和高新區聯盟,集中開工40個重大科技專案、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建成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838家,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持續提昇。2021年,重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預計達到2.21%、兩年提高0.22個百分點。
產業發展協同合作呈現新氣象。成渝地區是全國重要製造業基地,推動產業合作是建設雙城經濟圈的重中之重。我們以建設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中心為切入點,聯合四川製定實施汽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共建方案,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加速聚集,構建市場競爭力强、永續的現代產業體系。現時,川渝兩地汽車、電子產業全域配套率超過80%,成為全國重要汽車產業基地和電子資訊產業基地。2021年,重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7%、兩年平均增長8.2%,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1%、18.2%,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19.1%、28.9%。
改革開放共促共進釋放新活力。我們堅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著力構建以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為支撐的出海出境大通道體系,高水准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獲批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和國際消費中心都市培育建設,努力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現時,西部陸海新通道已通達107個國家(地區)、315個港口,成為交通、物流、商貿、產業深度融合的經濟走廊;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過5500班,開行量和貨值貨量均居全國首位。2021年,重慶進出口總值突破8000億元、增長22.8%,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6.7億美元。
生態環保聯建聯治實現新突破。我們全面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堅持降碳、减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聯合實施長江、嘉陵江生態廊道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强化跨界水體、大氣、土壤等污染聯防聯治,共建長江流域常態化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加快建設“綠色經濟圈”。2021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保持為優,全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26天、其中優的天數146天,森林覆蓋率達到54.5%。
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取得新成效。我們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聯合開展交通通信、就業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便捷生活行動,推出3批311項“川渝通辦”事項,跨省醫療結算、公積金异地貸款等實現“一地辦”,成渝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實現“一卡通”,18條“省際公車”線路跨越兩地,日常每天有85對城際動車在成渝之間往來穿梭,兩省市企業和羣衆交流越來越密切、辦事越來越便捷,同城化生活正逐步成為現實。
持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成勢見效
今年,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第三個年頭,正從夯基壘臺向整體成勢邁進。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要求,加强川渝全方位協同、全領域合作,進一步做强“雙核”、聯動“雙圈”、融入“雙迴圈”,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協同完善規劃體系。以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為統領,深入落實多層次軌道交通、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配合國家相關部委編制出臺國土空間、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等專項規劃,抓緊製定內陸開放高地等川渝合作編制的規劃方案,加快構建“1+N”規劃體系,推動川渝兩地規劃同圖、政策同向、發展同步。
協力建設合作平臺。因地制宜推進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川渝高竹新區等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臺和首批20個產業合作示範園區建設,促進合作平臺政策疊加、體制機制共用、服務體系共建,加速建設川渝合作的“橋頭堡”。
合作實施重點專案。聚焦產業、科技、基礎設施、文旅等重點領域,實施共建雙城經濟圈重大專案年度計畫,抓緊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川渝千億方瓦斯基地等160個標誌性引領性項目,以高水准項目建設推動雙城經濟圈高品質發展。
協調推進重要改革。圍繞要素市場化配寘、科研體制、跨行政區經濟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試驗,深入實施便捷生活行動,抓緊落實第三批“川渝通辦”事項,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努力建設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