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封閉,各路居民“高手”挺身而出

上海 71℃ 0
摘要:上午10時30分,社區大門關閉,在外場設立防護欄進行社區封閉式管理,居民“只進不出”,工作人員對來往人員進行疏導。

  “封閉是為了早日出去,相信不遠了。”到目前為止,丁華一家四口已經居家生活100多個小時。3月18日,他們家所在的金山區石化街道紫薇苑社區被劃為封控區,一場大考來臨。從手忙腳亂到忙而有序,從千頭萬緒到科學有效管控……封閉管理五天來,這個處於“風暴眼”的社區內,街道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和居民攜手,定格了一幅幅眾志成城抗疫情的生動畫面。

  “我們隊伍穩了,居民心裡也會穩”

  整個社區2800多名居民,買菜、看病、配藥怎麼辦?只有7名居委工作人員,人手怎麼分配……3月18日上午10時,雖然之前居民區內的健康觀察、核酸檢測工作沒有斷過,但第一次面對整個社區封閉管理,挑戰前所未有。

  緊要關頭,石化街道建立“前線指揮部+基層黨支部”工作機制,成立社區封控管理臨時黨支部,選派機關黨支部書記、優秀機關黨員進駐社區。强力的外援,讓社區吃了顆“定心丸”。

  封控後的幾件大事,主要圍繞居民核酸檢測、居家管控、生活物資保障等展開。一開始,大家都有些手忙腳亂,遇事一哄而上,反而效率不高。很快,通過預先編制社區管控“一居一檔”應急預案和“三表兩圖”(即住戶信息表、重點人群錶、志願者分組錶以及封閉社區單元樓處置工作流程圖、疫情防控作戰圖),一條條工作思路逐漸理順。

  上午10時30分,社區大門關閉,在外場設立防護欄進行社區封閉式管理,居民“只進不出”,工作人員對來往人員進行疏導。中午11時,工作人員開始“過篩子”一般開展全面排摸,核實家庭基本資訊,召回人員,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下午1時,業委會主任盧忠帶領大家提前搭建臨時帳篷,由樓棟樓組長或志願者按網格化劃片式管理,錯時通知、錯峰帶隊,居民有序接受核酸檢測,並對31比特高齡老人和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門核酸採樣服務。

  下午3時,從醫療需求到物資需求,一張居民需求清單出爐,不僅“包攬”了居民們的日常所需,也妥帖關照著一些特殊需求。降壓藥、糖尿病藥……一個個藥品名稱將表格填得滿滿當當,工作人員按輕重緩急逐一安排解决。

  晚上10時,所有需召回人員通知完畢,社區工作者再次對名單進行核對。

  這一夜,所有工作人員通宵達旦,名册再核對、數據再統計、人員再安排……整個團隊也仿佛是齒輪加了潤滑油,運轉起來逐漸流暢。“我們這個隊伍穩了,居民看在眼裡,心裡也會穩。”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曙娟說。

  群策群力,社區的改變大家看在眼裡

  發送2397條簡訊,撥打上百通電話,紫薇苑社區順利“召回”在外的近800比特居民進行封控管理。當時,李曙娟還不知道,這些人中有一批“高手”,他們將會幫助完善社區封閉管理。

  “將社區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設置一個專門的負責人,這一塊區域發生的事情或問題可以集中處理。”3月18日晚,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群裏的這段話讓李曙娟知道,這人“不簡單”。這名在群內幫助協調的居民叫焦嘉林,是上海黃浦區的一名“95後”交警,參與了市區多個社區封閉管理,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

  當天夜裡,焦警官主動來到居委會,分享社區封閉管理經驗。在他的指導下,社區優化了力量調配,對應疫情防控和居民們的需求,將原來一個志願者群細分為核酸檢測、物資配送、醫療應急等八組,既做到按樓棟包片管理,又結合核酸檢測、物資配送等事項進行分工。

  第二天,在核酸檢測現場,不少細心的居民發現,排隊時間明顯短了,下樓五分鐘即可完成檢測。原來,焦嘉林結合自己的職業專長,協助社區通過“一屏調度”即時監控點比特排隊人群數量,“分塊下樓”合理調度志願者提前通知塊區居民下樓、查看預約碼,“叫號檢測”按樓棟檢測,有序分流引導羣衆,大大縮減了居民檢測時間。

  這一次,整個核酸檢測比第一次提前了2個半小時完成。對此,工作人員由衷佩服,稱他為“焦指揮”。焦嘉林說:“我在市區工作,又在石化街道長大,這次自己家的社區遇到封閉管理,於情於理我都想多出點力,幫助大家一起平安度過這14天。”第三天,從焦嘉林口中得知物資保障組人手不足,他的父親焦國歡也自告奮勇幫忙配送。

  同樣,在國家統計局工作的社區居民蔣俊,剛支援完金山衛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就接到“召回”通知。回到社區後,他又閒不住,報名當起了“大白”。由於有當“大白”的經驗,蔣俊的第一份活就是指導其他志願者規範穿戴防護服,他又利用自己專長,為社區製作了志願者報名小程式,優化人員排摸錶,切實提升了工作效率。

  3月21日,一條記錄社區疫情防控的暖心故事視頻,在社區各類微信群內流傳,居民們在頻頻點贊的同時,懸著的心也漸漸放下。原來,這是由社區居民周志偉每天在社區內實时拍攝記錄,兩位“90後”居民沈越、王雨薇彙編製作的小視頻。社區剛開始封控時,居民普遍處於“懵”的狀態,他們幾人一拍即合,開始製作、推送封控管理期間的點滴故事以及各類買菜、便民等資訊,安撫居民的情緒。

  就這樣,社區居民群策群力,一個個焦慮被化解,人們的情緒也像被熨斗熨過一樣開始平復。“特殊時期,大家越來越能互相理解,核酸檢測的效率高了,大家都看在眼裡。”社區居民陶雪輝說。

  志願者傳承,三輪車有了“接班人”

  社區裏有一輛特殊的三輪車。2013年,紫薇花志願者公益服務隊成立,13名志願者騎著這輛三輪車,每週在社區收集廢舊物品,售賣後的資金用於幫助社區困難群體。社區封控後,這輛三輪車有了新的“使命”——配送居民生活物資。

  分揀物資,按樓號貼標籤,打包裝車……3月20日早上7時,社區2號門一派繁忙景象,一條專業的“流水線”緊張運行,物資保障組的志願者們正將快遞、農副產品進行分揀裝車。“80後”志願者趙子康“踩”著這輛三輪車,根據各住戶訂單將物資無接觸逐戶送達。細心的是,志願者還從附近的蒙山市場徵集了不少泡沫盒,對雞蛋等易碎食品進行再包裝。像這樣的流程,趙子康每天要跑上近百回,雖然外面天氣陰冷,但他早已汗流浹背。

  物資保障組的其他37名志願者,則針對社區“愛心點名”老人,設立綠色配送通道進行優先配送,保障居民日常生活。幾天下來,志願者們根據配送經驗,還製定出了一份物資派送路徑圖。

  “辛苦是辛苦,但居民也很理解支持。”社區封控後,秦東星夫妻倆成了志願服務夫妻檔。剛為居民送完蔬菜,來不及休息,秦東星又“飛馳”到下一個樓棟,“一輛三輪車的運量遠遠不夠,我們又徵集了兩輛物業的三輪車,居民知道後,又送來了十輛電瓶車”。3月20日,大雨滂沱,應急組接到了一份特殊“工單”——為32比特學生送試卷。黨員志願者馬紅亞把每份試卷裝進塑胶袋,冒著大雨,全部送達。

  這輛三輪車的原“司機”——紫薇花志願者公益服務隊隊員陳劍平,因為已經79歲,居委會婉拒了他想參與社區封控管理志願活動的請求,但最終還是拗不過老人,讓其擔任樓道管控組志願者。雖然告別了三輪車,但看到它有了“接班人”,陳劍平非常欣慰,“我們老了,踩不動了,幸好還有年輕志願者‘傳承’”。

  李曙娟坦言,剛接到社區封閉管理的通知時,一股深深的無助感向她襲來。但後來,看到社區群裏被報名志願者的接龍刷屏,200多名志願者在1小時後集結,她立刻振奮起來,“我們不是在單獨戰鬥”。

  “社區居民生病,若不及時就醫病情會惡化,建國醫院的醫生做好防護措施上門醫治;居委會工作人員嗓子喊啞了,硬是不休息;呈祥果業通過區融媒體中心捐贈500多份物資,上海福申護理院捐贈牛奶、純淨水等物資……”淩晨時分,李曙娟還是毫無睡意,細數著這幾天發生的暖心故事,“相信很快好起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