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在大路上——趕考日前夕重走趕考路紀實

河北 76℃ 0
摘要:我們走在大路上——趕考日前夕重走趕考路紀實記者周潔寇國瑩董昌一條趕考路,連接歷史,記錄當下,叩問未來。“3·23”趕考日前夕,我們重走昔日趕考路,從西柏坡,到唐縣,再到涿州。

我們走在大路上

——趕考日前夕重走趕考路紀實

記者周潔寇國瑩董昌

一條趕考路,連接歷史,記錄當下,叩問未來。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進京趕考去!”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從這裡動身,當夜宿住唐縣,3月24日抵達涿縣(今涿州市),3月25日進駐北平。

2013年7月11日,同是西柏坡。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諄諄告誡:“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趕考,成為印刻在燕趙熱土的深深記憶,更是一代代河北兒女接續奮鬥的精神密碼。

江河奔湧,歲月流金。“3·23”趕考日前夕,我們重走昔日趕考路,從西柏坡,到唐縣,再到涿州。一路走來,我們發現,沿途如今已發生巨變——

太行革命老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民生福祉節節攀升。

京南畿輔要地,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闊步邁向高品質發展新征程。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西柏坡

“團結就是力量,鄉村定能振興”

3月的西柏坡,山巒吐綠,碧水東流。中共中央舊址內,一批又一批參觀者慕名而來。

這是一個意蘊豐富的場景——

院內,土坯房低矮簡陋,桌椅油漆斑駁,被子補丁連著補丁。

院外,僅一牆之隔的西柏坡村,精緻的農家院,整潔的柏油路,交織成一幅喜人的鄉村圖景。

牆內牆外,隔著73年的光陰,早已換了人間。

正值中午,屋內窗明几淨,爐火燒得正旺。端起一碗熱氣騰騰的醃肉面,77歲的閆青海笑得滿足:“住上新樓房,冰柜、彩電要啥有啥,70多年前共產黨‘進京趕考’,為的不就是這樣的好日子!”

這樣的好日子,閆青海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是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1948年,3歲多的閆青海得了一場重病,絕望的父母把他放在碾盤上,打算放弃。董必武夫婦將他送到醫院搶救,這才救回一條命。

而最讓閆青海難忘的,是2013年的那次座談,他就坐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正對面。

“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异的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的諄諄囑託,深深烙印在閆青海的記憶裏,更指引著西柏坡人大步奔向好日子。

鉚足勁謀發展,西柏坡鎮紅色旅遊產業不斷壯大,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遊客中心、7000平方米的紅旅小鎮,打造了自西柏坡高速口至西柏坡景區沿線環湖綠化生態線。2021年,全鎮人均年收入12600元。

一家一戶的好日子,彙聚成精彩的脫貧攻堅答卷。2018年9月,平山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在全省革命老區縣中第一個脫貧出列。

新時代的西柏坡故事,每天都在更新。

西柏坡鎮北莊村,廣為流傳的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從這裡唱響。

2021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北莊村全體黨員:“把鄉親們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團結就是力量,鄉村定能振興。”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濕了眼眶,“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囑託,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如今,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北莊村正大踏步前進。建成2個精品紅色民宿院落搞試點,與拼多多合作建成電商直播助農惠農展銷基地……去年,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一番,達到2萬元,村集體收入也從6.5萬元增長到120萬元。

“作為‘西柏坡精神’發祥地、‘進京趕考’出發地,平山更要帶頭傳承‘兩個務必’,弘揚西柏坡精神。”平山縣委書記張前鋒表示,要把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轉化為幹好工作的強大動力,以更强責任、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壯大農業特色產業,著力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奮力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滹沱河奔流不息,一如發展的接力棒不斷傳遞。

在西柏坡紀念館“走向復興”展廳,每每講到一張照片,講解員閆文彥總會格外激動。因為,照片裏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的人中,有她的父親閆青海。

從小聽著西柏坡故事長大,閆文彥最大的夢想,就是把這些動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大學畢業,同學們都嚮往大城市,她卻回家鄉當起了講解員:“讓西柏坡精神代代相傳,是每一個西柏坡後代應該擔起的責任。”

唐縣

“解决急難愁盼,答好民生答卷”

3月17日,唐縣淑呂村的一座農家院裏,無花果樹探出毛茸茸的新芽,散發出春的氣息。

98歲的葛桂多老人麻利地踱出屋門,從窗臺上拿起一穗玉米,利索地搓下玉米粒,撒向正在樹下覓食的雞群。

“現在的日子可好呢!吃喝不愁,看病方便,瞧我身體多壯實,啥毛病也沒有!”老人家臉上堆滿了笑容,感念著如今的好日子。

作為村裡為數不多見過毛主席的老人,葛桂多說起毛主席夜宿淑呂村的情形,便止不住話頭。

73年前的春天,“進京趕考”途中,毛澤東率領黨中央機關傍晚時分入住淑呂村,就住在葛桂多家。毛主席十分關心土改後羣衆生產生活情况,剛住下就和縣、村幹部召開座談會,一直工作到深夜。

春播一粒種,代代為民情。

毛主席雖然只在唐縣住了一晚,卻在這裡留下了為人民謀幸福的堅定初心。

唐縣,“七山一水二分田”,大部分群眾生活在山區,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差、服務能力低,看病就醫一直是羣衆關切。

唐縣黨政“一把手”掛帥,把醫改工作作為重大改革工程和重要民生工程推進。

唐縣醫院集團黨委書記、院長吳立國介紹,2020年5月,該縣綜合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和所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建縣域緊密型醫聯體——唐縣醫院集團,縣域醫療資源由縣鄉村三級管理向一級垂直管理轉變,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配寘。

“老人家身體不錯,血壓、血糖都很正常。”不久前,淑呂村村醫趙銀伍剛為葛桂多檢查了身體。在集團統一管理下,全縣65歲以上的老人都能像葛桂多一樣,每年一次免費體檢,每季度一次健康隨訪,村醫會上門量血壓、測血糖、稱體重。

此外,全縣345個村衛生室還進行了現代化建設改造,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可同時開展會議、遠端會診、技術培訓,大大提升了村級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真是太方便了!家門口就能做手術,以前還得跑到縣城。”在距離縣城60公里外的川裡鎮中心衛生院,68歲的張平爾正在住院部臥床休息。前幾天他左腿髕骨骨折,聽說鎮衛生院有縣醫院的大夫坐診,就在這裡做了復位固定手術。

“我剛到這裡幫扶時,根本不具備手術條件。”唐縣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高建剛說,通過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科室共建,川裡鎮中心衛生院不僅恢復了手術室,還填補了神經修復、反取皮植皮等18項手術空白,一些常見多發病診治和急危重症前期處理都能完成,大大方便了周邊百姓就醫。

不僅是川裡鎮,如今唐縣20個鄉鎮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水平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全縣醫療資源‘一盤棋’,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在基層看病。”吳立國介紹,通過“簽約互利”“科室融合”等措施,選派縣級醫院醫生下沉到鄉鎮工作,並組織鄉鎮衛生院的醫生進入縣級醫院交流學習,實現了縣醫鄉用、鄉醫縣用,鄉鎮衛生院科技、管理、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悠悠萬事,民生為重。

全力打造“唐堯建築勞務”品牌,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帶動12萬餘人就業創業;加快發展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投資1800多萬元建設“唐樂樓”,床位新增至420餘張……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們要堅定人民至上理念,以更加昂揚向上的趕考姿態,解决急難愁盼,答好民生答卷。”唐縣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兆敏說。

涿州

“對接京津服務雄安,推進高品質發展”

涿州,黨中央進京前的最後落腳點。

毛主席當年留宿過的大院,如今已是小學校園。走進涿州市三義小學校園,穿過高大的教學樓、寬敞的操場,便是黨中央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

“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承載的是趕考路上彌足珍貴的涿州記憶。”涿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郭學慶自豪地說。

1949年3月24日傍晚,毛澤東率領黨中央機關抵達涿縣,就涿縣經濟發展情况聽取時任縣委書記王成俊彙報,並提出市場回城、繁榮經濟的要求。

“市場回城”,成為涿縣縣委學到的“執政第一課”。按照毛主席的訓示,涿縣把市場從城外遷了回來,經濟很快呈現出繁榮景象。

趕考精神薪火相傳,激勵著一代代涿州人傳承紅色基因,彙聚復興力量。

涿州,距離天安門西南50公里。這裡是京畿的南大門,也是河北對接京津的重要“橋頭堡”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前沿陣地。

“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們推進高品質發展的最大機遇。全市上下必須以趕考精神對接京津、服務雄安,推進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涿州答卷。”涿州市委書記蔡煒華說。

漢光祥宇光電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瑞利海洋資訊體系論證與效能評估中心建設項目等4棟主體樓結構框架已基本竣工……走進中國船舶集團涿州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項目施工現場,一輛輛運輸車有序進出,一棟棟高樓已拔地而起。

“海洋裝備科技產業園項目全部建成後,將形成較為完備的海洋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鏈條,對全市產業轉型起到巨大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涿州市發改局四級主任科員齊朝介紹,自2019年5月項目開工以來,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靠前指揮、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密切跟進、服務保障,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截至目前,園區內13個建設項目,7個已經開工。

產業在陞級,發展在提速,涿州在新時代趕考路上快馬加鞭——

中國五礦涿州科技產業園、中冶集團總部基地、中國農大模式動物錶型與遺傳研究專案……隨著一批“中字頭”“國字頭”企業和項目相繼落地建設,智慧裝備製造、央企總部、影視傳媒、文化旅遊、高端農業“五大金飯碗”越端越穩,為涿州高品質發展夯實了“穩”的基礎、累積了“進”的因素、增添了“新”的動能。

打好碧水保衛戰,白溝河、拒馬河水清岸綠、魚翔鳥飛,在白洋澱上游築起一道道生態屏障;

華僑城集團涿州都市客廳、千喜鶴涿州總部基地,一座座地標性建築鱗次櫛比,都市綻放出新顏值;

高鐵站、航站樓,高速路網四通八達,真正融入“北京半小時通勤圈”……

這座70多年前百業待興的京南小城,已蝶變為京雄發展走廊上的重要節點都市,正在呈現出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畫卷。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