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國際森林日”,今年的主題為“森林與永續生產和消費”。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近年來,我市在大力保護森林、草地和濕地資源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發展森林康養,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價值轉化。現時,我市已建成市級以上森林公園(含生態公園)85個、濕地公園26個、風景名勝區36處、地質公園10個,建成各類森林體驗養生康養基地31處、森林人家3700多家,形成了健全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森林康養是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資源、優良生態環境、林區食藥資源和生態文化資源並與醫學、養生學、自然體驗等深度融合,科學開展養生、養心和養老的生態服務活動。
我市森林資源豐富,具備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良好條件。2020年,在國家林草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公佈的第一批96家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中,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武隆仙女山、永川茶山竹海、巴南彩色森林4家康養基地榜上有名。其中,巴南彩色森林康養基地通過引進歐洲紅楓、日本紅楓,以及金葉皂角、金葉水杉等名貴樹種,形成了3000多畝的彩色森林,成為市民森林遊憩、度假、療養的重要場所。
“接下來,我們將圍繞已編制的《重慶市森林康養基地創建導則》,進一步加快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是大力發揮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帶動作用,强化全產業鏈佈局與發展,通過挖掘項目實施區域的自然、歷史等資源優勢,構建近自然的優良森林生態環境,為開發優質森林康養產品奠定基礎。
二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康養基地建設,探索出租(轉包)、入股、轉讓等管道流轉林地經營權、林木所有權和使用權,實現森林康養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與此同時,我市還將聚焦業態多元化、品牌集聚化、產品特色化、發展綠色化,創新森林康養利用新管道,不斷盤活森林資源,鼓勵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公園等生態資源、自然景觀及歷史文化資源,分類施策,因地制宜開展生態旅遊、森林康養和自然教育等;探索建立業主與森林高山族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森林康養與教育、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新管道、多元化、特色化的森林康養產品,讓更多市民享受到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