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記者 昂穎 實習生 侯琳珂
近日,第三届海南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名單公佈。10比特堅守藝術理想、緊跟時代步伐、堅持守正創新、積極推動海南文化“走出去”的文藝工作者獲表彰。
用鏡頭定格感動、用畫筆鼓舞人心、用歌聲凝聚力量……他們篤定初心、知重負重,主動承擔起推動新時代艺文發展的職責使命,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傳承創新譜寫堅守故事
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底色,必須繼續傳承發揚。一直以來,海南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挖掘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用傳承創新弘揚傳播海南文化、中國文化。
“傳承發展傳統戲曲藝術,需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入行24年來,海南省瓊劇院一級演員林川媚在瓊劇藝術領域傾心奉獻,不僅堅持每年下基層演出近百場,而且在唱法上進行創新,形成“用小嗓演繹老旦滄桑”的演唱管道,為瓊劇老旦行當的人物塑造打開了新思路,助力瓊劇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芒。
“我有個心願,就是讓海南特色的傳統椰雕融入現代生活,更好地傳承下去。”長期以來,海南省民間藝術大師吳名駒苦心鑽研,發明了圓雕和榫卯技藝,填補了椰雕沒有圓雕技藝的空白。此外,他還將海南椰雕項目融入鄉村振興中,提供了近百個就業崗位,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海南師範大學高級技師何素丹將沙畫從時間藝術引入空間藝術範疇,開創紙上固彩沙畫、布面固彩沙畫,取得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鍾情於海南這片熱土的她,將沙畫藝術和海南民俗相結合,創作了大量海南文化主題作品,文宣推介海南自貿港。同時,她積極參加疫情防控、搶險救災、脫貧攻堅等工作,創作了大量富含人文情懷和社會擔當的作品,溫潤了人們的心靈。
傾心服務踐行艺文初心
艺文的聚光燈只有對準人民福斯,時代和歷史的畫卷才會格外生動,艺文的芳華才能絢麗綻放。
“南海是我們的祖宗海。”多年來,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三沙衛視頻道總監黃丹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緊緊圍繞祖宗海的海洋文化內涵,采寫刊播了一批優秀新聞作品,打造出《巡航祖宗海》《從海出發》《快樂海釣》等豐富多彩的海洋特色文化品牌欄目,讓國人對三沙這片藍色國土的有了更多瞭解。
作為一名基層文化工作者,海口市龍華區文化館館長樊萍甘當“艺文蠟燭”,將溫暖和光芒灑向羣衆。多年來,她帶領龍華區文化館幹部職工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數千場次,用藝術語言生動講好身邊故事、表達海南人民心聲。“唯有心懷羣衆,想羣衆之所想,堅持不懈、久久為功,才能真正地為人民群眾做好服務。”
為提高我省民族聲樂教學水准,海南文化藝術學校教師趙媛長期深入屯昌、臨高、瓊海、澄邁等地進行支教,積極參加艺文志願服務活動,將歌聲送至千家萬戶,為各地羣衆帶來歡樂。同時,趙媛還多次代表海南赴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交流演出,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海底護林記》《文昌航天城·改變中的生活》《海南鄉親在印尼》《懷念“孩子王”袁隆平》……這些感動人心新聞攝影專題,均出自海南日報社高級記者張傑的鏡頭。進入媒體行業近20年,張傑常年奔赴在一線,用相機記錄下大量關於海南歷史發展行程的珍貴影像,以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新聞紀實作品,反映出時代大主題。
美育塑人映照使命擔當
做好美育教育,實現心靈育人,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海南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始終用心雕琢每一塊“璞玉”,幫助青少年打開了一扇扇藝術的大門。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海口市第二十六小學一級教師馮偉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著重培養學生感悟、臨習碑帖的能力,培育了一批批“書法苗子”。同時,他努力探索書法藝術,並全身心投入書法公益活動中,竭盡所能把其書法特長奉獻到基層一線,受到人們的好評。
奔赴鄉村學校支教,開設鄉村美術教師能力提升課程,讓70餘比特鄉村教師和2.3萬餘名鄉村學生受益……瓊台師範學院美術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劉小莉長期致力於服務海南基礎教育和鄉村教育,將美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形成了美育實踐品牌——“椰苗計畫”。不僅如此,她還以“美育支教”“送培下鄉”等形式,助力少數民族地區及偏遠地區的鄉村學校推動教育振興。
“立德修身,潜心治學。”這是海南大學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周琳琳的座右銘。多年來,她心系美育、普及美育,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開設“美育移動課堂”,帶領學生參加國際文化藝術訪問交流活動,與學生們共同參與“七彩假期”社會實踐、“圓夢行動”等社會公益和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
在優秀傳統技藝的傳承和創新中,在紮根羣衆、深入生活、謳歌時代的行動中,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實踐中,海南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一曲曲奮進之歌!(本報海口3月19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