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遺傳資源是國家的戰畧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也是國家生態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3月9日,記者從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廣西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全球環境基金“建立和實施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國家框架項目”(以下簡稱“ABS項目”)的中國三個試點示範省(區)之一。該項目實施6年多來取得預期成效,並於2021年12月通過了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組織的國內外獨立專家的終期評估,獲得了“高度滿意”的評估。
建立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機制
據介紹,“ABS項目”是在全球環境基金的資金支持下,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以及中國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共同實施的國際履約項目。目的是在中國建立和實施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ABS)制度的法律和框架,以確保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使用者與持有者公平、公正地惠益分享,防止生物多樣性以及相關傳統知識的喪失。
廣西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區之一,物種數量居全國第三位。而且,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境內有壯、漢、苗、瑤等12個世居民族,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民族醫藥、傳統文化習俗、傳統標誌產品等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傳統知識,是中國社會組織和文化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現狀來看,廣西仍然存在生物遺傳資源流失,且不能獲得惠益的現象。獲取與惠益分享法律制度不健全,是當前生物遺傳資源保護和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6年,廣西成立項目指導委員會和工作組,先後赴廣西桂林、防城港以及雲南景洪市等典型地區開展調研,掌握了生物遺傳資源的監督與管理的制度需求以及從事種植、經營等不同利益群體的需求。經聘請國家專家指導、多次徵求各方意見和不斷地修改完善,2021年9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辦法(試行)》頒佈實施,成為全國首個省級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方面的規範性檔,標誌著廣西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工作進入了規範化、法治化軌道。
為完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制度,廣西建立由生態環境首長部門實施綜合管理,發展改革、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實施監督管理的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管理機制,專案管理實行省、市、縣三級聯動,形成服務生物遺產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工作的整體合力,同時成立省級專家組,聘請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廣西大學等31家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組織專家組成科技團隊,為廣西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提供諮詢及科技支撐。
科學保護利用重點物種遺傳資源
金花茶被譽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已有多年的開發利用經驗。95%以上的金花茶種類主要分佈在廣西防城港市;羅漢果被譽為“神仙果”,是國家首批準予的藥食兩用資料之一,桂林羅漢果產銷量占中國羅漢果總量80—90%。
近年來,廣西在桂林、防城港開展羅漢果和金花茶的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協定談判和實施,通過保價回收、惠益分享、科技傳授、强化資源保護等措施,促成示範區企業與農戶簽訂惠益分享協定10餘份,2019-2021年期間,惠益活動帶動羅漢果和金花茶主產區5000多戶種植戶獲益,助力近300戶貧困戶脫貧。2020—2021年,僅示範企業桂林吉福思羅漢果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採購回收的羅漢果費用就同比增長了50%。
為提升廣西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的瞭解和認識,廣西開展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和管理需求評估,篩選廣西有代表性的30種典型遺傳資源品種基線調研,查清重要生物遺傳資源分佈、保護及利用現狀;對廣西壯、瑤、毛南、仫佬、京5個少數民族遺傳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開發利用情况開展典型案例調查和研究,建立廣西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資料庫,完成《廣西傳統知識案例調查報告》《廣西生物遺傳資源本底與開發利用現狀調查及管理需求研究》等報告,為廣西重點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西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能力,持續推進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工作的開展——建立健全生物遺傳資源獲取和惠益分享監管制度,推動監管制度落實與完善;加强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科學知識、典型案例、重大專案成果等文宣普及和學習交流;建立健全生物遺傳資源資訊共用機制,提高資訊資源利用率,形成多部門聯動的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管理體系。(餘鋒 歐芳計 韋傑)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