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財富之源、就業之本、發展之基。
“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的殷殷囑託,是對內蒙古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精准定位、把脈定向,也為烏海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始終牢記囑託,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攻堅克難,以幹在實處的擔當和作為,全力做好傳統產業反覆運算陞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兩篇文章,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激蕩出澎湃力量。
“十三五”時期,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374億元新增到563億元,年均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5%。近四年來,全市經濟總量由424.8億元新增到719億元,年均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5%,工業總產值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大關。不斷攀升的數位背後,折射出全市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大跨越。
烏海市緣煤而建,因煤而興,滾滾烏金曾帶動GDP高速增長。然而,產業結構單一、工業倚能倚重、發展管道粗放、發展不可持續,日益成為高品質發展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努力改變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低端產業多高端產業少、資源型產業多高附加值產業少、勞動密集型產業多資本科技密集型產業少的狀況,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要求,烏海市牢牢把握“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這個著力點,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延伸下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堅定不移轉變經濟發展管道,矢志不渝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努力破除資源路徑依賴,全力以赴把結構調過來、功能轉過來、質量提上來。
位於海勃灣產業園的內蒙古建龍包鋼萬騰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在盤活原有200萬噸鋼鐵項目的基礎上,一邊做細“減法”,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資源消耗;一邊做精“加法”,推進轉型陞級、綠色發展。該公司投資建設的H型鋼項目,應用行業先進工藝和智慧製造技術,成功打造了高效率、低成本、低定員的現代化高端智慧生產線,為傳統產業轉型陞級提供了成功樣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陞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强做優。”烏海市傳統產業家底厚實,推進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既是產業轉型陞級的重點難點,更是實現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讓支柱產業長板更長、優勢更强,烏海市轉型之路才能更“通”。
近年來,烏海市製定了《焦化產業重組昇級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焦化產業重組昇級高質量發展產業規劃》,強力推進煤焦化工產業提檔陞級,推動產業空間佈局由都市周邊分布式向工業園區集中式轉變,煤炭資源利用由原材料加工向綜合集約利用轉變;聚焦產業鏈供應鏈佈局創新鏈,提升能源資源加工轉化水准,打造高效迴圈、關聯緊密的迴圈經濟產業鏈,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强;加快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改造步伐,深入開展“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建設一批智慧工廠、智慧車間、智慧園區、智慧礦山,傳統產業展現了新形象,煥發出新生機。現時,烏海市煤炭就地加工轉化率達90%以上,精細化工產品達70多種,舉足輕重的傳統產業穩住了烏海市經濟不可撼動的基本盤。
“深入分析自己的優勢領域和短板不足,進一步明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推動相關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高品質發展,是時代賦予的使命,是總書記對內蒙古發展給予的重托。把握時與勢,烏海市主動服務融入自治區能源和戰畧資源基地建設,堅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全力打造以風光氫儲用一體的新能源、以可降解塑膠為主要方向的新材料全產業鏈基地,推動產業耦合發展,形成具有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全球業界最先進、單爐產能最大的氣相二氧化矽工廠、恒業成一期年產24萬噸有機矽單體項目、京運通新材料光伏項目等相繼建成投產。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BDO項目、君正集團可降解塑膠、興發有機矽、寶武炭資料、華恒新材料、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設,新興產業發展不斷提速,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可靠的現實支撐,也將擎起烏海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頂樑柱”。
2022年春,站在繼往開來推動工業高品質發展的又一個驛站,我們不僅感受到企業踔厲奮發的堅守,也傾聽到烏海馳而不息的奮鬥足音。
2月14日,在2022年全市招商引資重點專案簽約儀式上,烏海市簽約32個重點專案,簽約總金額超過1300億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項目12個,簽約金額多達1100億元,占到總金額比重的近85%。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呈現出千帆競發之勢,工業經濟發展在破局之際,奮力重塑後發優勢。
綠色低碳發展關乎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色,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的本色,也關乎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强化源頭治理,推動資源高效利用,加大重點行業、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力度,發展清潔生產,加快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
將總書記的囑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烏海市嚴格落實“雙碳”“雙控”要求,把節能減排降耗作為硬約束,倒逼產業轉型、科技陞級,加快騰籠換鳥、淘汰出清,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不斷提高工業企業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全國首座軍轉民用液氫工廠、全區首座移動式加氫站建成運行、銀隆新能源氫燃料電池項目落地、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項目建成投產,積極打造氫經濟示範都市;建設一批“光伏+生態修復”項目,推進光伏、風電項目實施,提升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立足烏海及周邊地區化工產業集聚及副產品集中的優勢,打通產業鏈條融合路徑,構建多種化工耦合發展的碳纖維、鋰電池負極資料、可降解塑膠、高分子合成材料等新材料產業鏈……綠色低碳產業是高品質發展的“風口”,烏海市工業經濟逐綠而行目光篤定、步履堅定。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就是抓住了牽動經濟發展全域的“牛鼻子”。“要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不斷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了產業發展要注重發揮科技的作用。
近年來,烏海市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為抓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在改造陞級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陞級等方面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針對本地科研實力較弱的現實,烏海市還採取“异地孵化、烏海轉化”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校企產學研合作,不斷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現時,已建成了自治區級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區首家盟市級科技創新中心建成運營,9個科研團隊入駐市科創中心,建成8家“异地孵化、烏海轉化”中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34家,自治區級研發中心達26家,全社會研發投入達5.9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准開放促進高品質發展。”烏海市把改革開放當成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關鍵一招,堅持以改革促進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以高水准改革開放推動高品質發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全部實現網上並聯審批,143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商事登記實現“三十二證合一”,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服務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加快開放合作行程,烏蒙歐國際班列通車,與3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往來,外貿進出口總額比四年前實現翻番。
大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擁抱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新時代,讓工業這個“脊樑”真正挺起來、硬起來,烏海的衝鋒號響徹黃河沿岸。
“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闡釋了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今後,烏海市將堅定不移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引領動力之變,協調激發結構之變,綠色撬動效能之變,開放助推格局之變,共亯加速福祉之變,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烏海新篇章。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