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
(2022年3月1日)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開局之年,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必須穩住農業基本盤,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做好“三農”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届歷次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畧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一以貫之發展精細農業,持續深入實施“六大强農”行動,培育發展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著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扎實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湖南模範。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1.堅決落實國家糧食安全責任。牢牢扛穩產糧大省政治責任,把糧食生產擺在“三農”工作首要位置,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600億斤以上。支持發展早稻集中育秧1350萬畝。大力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升糧食單產和品質。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滲漏田和不適合種植水稻的嚴格管控區等發展旱雜糧生產。落實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建好糧食生產功能區。評選一批糧食生產先進市縣、先進集體和先進種糧家庭農場。建立健全省級儲備糧集中承儲體系,嚴格做實地方成品糧儲備,督促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儲備,指導農戶科學儲糧。加强智慧糧庫建設,强化糧食庫存動態監測。深入推進糧食生產機收和烘乾減損。開展糧食節約行動。依法從嚴懲治糧食購銷領域系統性腐敗。
2.保障活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大力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活豬生產長效性支持政策,深入實施優質湘猪工程,確保活豬出欄量穩定在5700萬頭以上。實施肉牛肉羊提質增量行動。深入推進綠色健康養殖行動,調优水產品供給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支持活豬養殖大縣、大型養殖企業發展與養殖產能相匹配的屠宰加工、冷鏈銷售,支持家禽、牛羊集中屠宰,推動由活畜禽調運向冷鮮肉品調運轉變。加强城鎮保供蔬菜基地提質改造陞級,提高蔬菜應急保供能力。推進環洞庭湖區外向型蔬菜及大湘西高山蔬菜生產。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市場,支持“湘江源”品牌蔬菜發展,建設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加强果菜茶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全面推進柑橘品改,開展柑橘品改示範縣創建。推動建立統一的農產品供需資訊發佈制度。
3.大力推進油豆棉產能提升。優化油菜生產佈局,推進稻油輪作試點,開發冬閒田擴種油菜。擴大油茶種植面積,加大油茶低產林改造扶持力度。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動科技模式熟化當地語系化,做好大豆、玉米良種調劑調配。以棉花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完成植棉任務,建設棉油輪作和全程輕簡化示範片,推廣間作套種等高效栽培模式。
4.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效益。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稻穀最低收購價和地方臨儲收購政策。推廣水稻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現產糧大縣全覆蓋。做好農資生產儲備調運,努力穩定農資價格。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糧食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託管服務。省級支持培育600個示範家庭農場、500個農民合作社示範社、50個區域性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中心,創建一批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大力發展糧食精深加工。
二、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5.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健全耕地保護利用全程一體化和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管理機制。按照“先農田、再生態、後城鎮”原則,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名額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决”、終身追責。分類明確耕地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產。禁止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鼓勵利用“四荒”資源,不與糧爭地。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准。全面完成耕地拋荒治理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建立補充耕地全程監管機制,確保補充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實現補充耕地產能與所占耕地相當。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化為其他農用地。穩妥有序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落實工商資本流轉農村土地審查稽核和風險防範制度。
6.加强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工程建設。編制新一輪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多管道增加投入,2022年度新建高標準農田460萬畝,打造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新增的耕地作為占補平衡補充耕地名額調劑,所得收益用於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健全農田建設工程建管護一體化機制。推進大中型灌區與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效銜接,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抓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加快犬木塘、椒花、毛俊、莽山等水庫及涔天河灌區等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建設,實施水庫除險加固、“四水”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安全保障工程。扎實推進洞庭湖系統治理和大興寨水庫工程建設。加强“五小”水利建設。
7.大力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全面落實我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深入開展種質資源普查三年行動,完成種質資源普查任務。高標準推進嶽麓山實驗室、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建設,推進省南繁科研育種園規範高效運行,提質建設芙蓉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依託各類種業創新平臺、科研院所和種業企業,建立健全聯合育種創新機制,開展重大良種攻關。加强制種大縣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縣企融合,增强供種保障能力。努力打造種業千億產業,推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强化種業智慧財產權保護,深入開展種業執法年活動。健全基層種業管理體系。
8.加快智慧智慧農機產業鏈發展。編制和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依託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推進湖南智慧農機創新研發中心建設,重點研發果菜茶藥棉和丘陵地區適用農機裝備。加快建設重點農機製造基地和產業集群,引導工程機械、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等優勢產業龍頭企業進入農機裝備產業。培育一批農機領域專精特新企業。規範實施農機購置補貼,用好“改機適地”試點政策。大力推進機耕道建設。實施水稻機插機拋工作補貼,全面推廣機械化集中育秧。加强機藝融合,推進油菜、玉米、大豆、油茶、茶葉、柑橘等機械化生產,支持果菜茶田土宜機化改造。推進主要農作物和特色產業全程機械化、丘陵山區先進適用農機推廣、規模養殖等示範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支持標準化連棟鋼架大棚、水肥一體化、果蔬烘乾設施設備建設,集中建設育苗工廠化設施,鼓勵發展工廠化集約養殖、立體生態養殖等新型養殖設施。推進新生產農機排放標準陞級。
9.有效防範應對農業重大灾害。加强農業防灾减灾能力建設。修復水毀灾損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加强溝渠疏浚和水庫、泵站建設及管護。强化農業農村、水利、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優化雨水旱情監測站網佈局,統籌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屬地責任,配齊配强專業人員,實行定責定崗定人,確保非洲猪瘟、草地貪夜蛾、柑橘黃龍病等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責有人負、活有人幹、事有人管。做好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加强區域性動物疫病病原學監測中心、縣級獸醫實驗室和動物衛生監督指定通道建設。加强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
三、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10.完善監測幫扶機制。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規範防止返貧工作環節。對監測對象不設規模限制,確保及早發現、應納盡納。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根據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盯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風險點,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確保有人管、幫到位。嚴格把握風險消除標準,防止盲目追求風險消除率,確保穩定消除返貧致貧風險。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投入穩定,建好用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健全扶貧項目資產管理長效機制。繼續開展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
11.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堅持將產業發展和就業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點,確保脫貧羣衆收入增速高於當地農民收入增速、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農民收入增速。將脫貧地區產業融入全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深入實施“千企興村、萬社聯戶”行動,積極打造勞動密集型產業,加快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落實逐步提高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產業發展的比重的政策。落實各項就業幫扶政策,深入實施“311”就業服務,持續發揮省際間和省內勞務合作機制作用,規範鄉村公益崗位管理,延續支持幫扶車間發展優惠政策。繼續支持脫貧戶及監測戶“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
12.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落實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科技特派團,執行產業技術顧問制度,開展教育、醫療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强化省內對口幫扶,建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評估機制。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力度。統籌推進51個脫貧縣扶持工作,探索脫貧地區、水庫移民安置區鄉村振興路子。持續抓好脫貧村和重點幫扶村發展,强化駐村幫扶管理。加大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產業培育力度,推廣“後續幫扶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培訓+資產折股量化”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開放融合的安置社區,加快推進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提升治理水准。
四、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
13.培育發展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大力實施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持續壯大農產品加工業,扎實推進農業產業集群建設,全產業鏈打造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力爭2022年油料(油菜、油茶)全產業鏈產值超過千億元。建立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鏈長制”,打造一批綠色精細高效生產基地,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特色產業小鎮、農業產業强鎮、“一村一品”重點村。積極培育農產品加工市場主體,加快推進“微升小”“小昇規”,深入實施“百企”工程。2022年新打造10家標杆龍頭企業、認定200家左右省級龍頭企業,支持100家左右龍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產能提升。落實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股改上市,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引導採取兼併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形式組建大型農業產業化企業集團,加快培育一批十億級、百億級、千億級企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招大引强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支持農業大縣聚焦農產品加工業,引導企業到產地發展糧油加工、食品製造。
14.深入實施“六大强農”行動。圍繞“胸有大局,穩穩端牢中國糧;心有所系,做優一桌湖南飯”,充分利用湖南農產品優勢和湘菜優勢,進一步發揮在湘農業領域院士作用,將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產業優勢,提高農產品品質,實施品牌提升計畫,提升湖南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使“中國糧·湖南飯”成為湖南“三農”工作的“金名片”。繼續打造省級區域公用品牌,評選發佈一批“一縣一特”品牌,鼓勵龍頭企業打造企業精品品牌。推動央媒集中文宣“湘品”,實施“湘媒”推“湘品”行動。開展“百縣千碗”湘菜評選、“味道湖南”行銷推廣活動。促進農副產品直播帶貨規範健康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全面實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身份證”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統籌推進科技和人才强農,强化現代農業產業科技體系建設,依託科技專家服務團引導科技人員為農服務。發現和培育農業領域戰畧科學家,加快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實施湖南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和傑出青年農業科學家項目。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開展休閒農業示範創建。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閒旅遊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實踐基地。加快落實保障和規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政策。辦好農民豐收節、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和各類展示展銷活動。發揮省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和產銷對接中心功能。利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非經貿博覽會等平臺,不斷擴大農業對外交流與合作。開展農業國際貿易高品質發展基地建設。實施“三農”領域世界銀行貸款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貸款項目。
15.加强縣域產業和商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支持大中城市疏解產業向縣域延伸,引導產業有序梯度轉移。積極發展縣域範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發展能力强、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加快完善縣城產業服務功能,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引導具備條件的中心鎮發展專業化中小微企業集聚區,推動重點村發展鄉村作坊、家庭工廠。開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促進農村消費擴容提質陞級。深入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和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鼓勵發展“多站合一”的鄉鎮運輸服務站、“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支持大型流通企業以縣城和中心鎮為重點下沉供應鏈。支持供銷、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企業等開展縣域流通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升級改造縣鄉村三級商業設施和網點,引入和培育數位化、品牌連鎖化企業,加强農產品商品化處理和冷鏈物流建設,打造農產品“上行下行一張網”。整縣推進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促進合作聯營、成網配套。
16.著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按照“薄弱村提升、一般村壯大、富裕村做强”的思路,培育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繼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消薄攻堅清零行動,鞏固空殼村清零成果,實現經營性收入在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减半目標。有序推進“村社分賬”,在每個市州選擇2個縣開展試點。强化示範引領,支持紅色村、集體經濟扶持村發展,探索完善“連村聯創”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成立“强村公司”,帶動一般村、薄弱村發展。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獎勵機制,構建村集體和群眾利益共同體。縣級黨委和政府要製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五年行動計畫。總結文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典型做法。
17.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加强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進農藥、化肥、除草劑等農業投入品减量化,大力推廣新型綠色控草科技,鞏固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成果,建設一批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推進農膜回收行動。深入實施洞庭湖區化肥减量工作三年行動計畫。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和農村生活節水。推進農業農村領域减排固碳,研發應用减碳增匯型農業技術,探索建立碳匯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開展農業綠色發展情況評估。做實“河湖林長制”。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實施國土綠化行動,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規範農業野生植物馴化繁育利用。鞏固長江禁漁成果,强化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全面推進智慧漁政“天網工程”,實現重點水域全方位全時段有效覆蓋。加强水生生物養護,規範增殖放流。
五、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
18.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加快推動鄉村建設。製定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按照“示範村先行、面上村推進、幫扶村傾斜”的思路分類施策、梯次推進。著力做强中心村,建設鄉村新社區。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科學確定村莊分類,加快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實現村莊規劃管理依據“全覆蓋”。把握鄉村建設的時度效,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立足村莊現有基礎開展鄉村建設,不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防範村級債務風險。嚴格規範村莊撤並。加强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健全傳統村落監測評估、警示退出、撤並事前審查等機制。保護特色民族村寨。加强村莊風貌引導,大力宣導“微改造”。推動村莊小型建設項目簡易審批。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以縣域為組織組織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
19.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面落實“首廁過關制”,高品質完成年度改廁任務。在有條件的地方整村推進糞污與生活污水同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鞏固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成果。加快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完成600個建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持續推進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建制鎮汙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穩步消除較大面積的農村黑臭水體。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拓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减量覆蓋面,創建一批農村垃圾分類示範縣、鄉。完善城鄉一體化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加快補齊偏遠地區垃圾收轉運設施短板。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千村提升”工程,抓好“一市十縣百鎮”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創建一批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一批美麗路線、片區、屋場、庭院和同心美麗鄉村、水美湘村、水庫移民美麗家園。引導各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常態化管理。
20.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5000公里、農村公路安防設施建設6000公里、農村公路危橋改造650座。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市縣兩級要嚴格按要求落實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全面實施路長制,確保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5%。繼續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和“最美農村路”評選活動。穩步推進農村公路路况自動化檢測。加强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完成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10000處。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改造,配套完善淨化消毒設施設備。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准,推進農村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建設,推動瓦斯進鎮入鄉,在12個試點縣實施屋頂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完善農村房屋建設標準規範。加强對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整治。加强村級客運網站、文化體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加快推動體育設施鄉村全覆蓋。
21.大力推進數位鄉村建設。加强農村地區光纖寬帶、新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4G網絡自然村覆蓋水准,加强農村5G網路建設,推動5G網絡有序覆蓋重點園區及景區,推動有線廣播電視網連通所有建制村。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加大對數位農業建設示範、農村信息化重點專案支持,鼓勵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應用。加快電子政務外網向基層延伸,推廣村級“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全覆蓋。推動實施農村移動支付“雙百工程”。
22.提高鄉村教育品質。多管道新增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辦好鄉鎮公辦中心幼儿園、村級幼儿園。深入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保留並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加强鄉鎮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建設。改善農村地區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實施多媒體教室攻堅行動和農村網絡聯校攻堅行動,構建城鄉數位教育資源共同體。做好鄉村教師培養補充工作,繼續推進“特崗計畫”和“三區”支教,加强對偏遠地區教師精准培訓。建立完善符合鄉村教師特點的“定向評估、定向使用、定期服務”的基層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讓紮根鄉村的教師發展有空間、晋昇有通道。進一步提高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水准。組織國家、省“雙高計畫”職業院校結對幫扶脫貧地區公辦中職學校。
23.加强農村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工作。深入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加大基層衛生本土化人才培養力度,加强基層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建制鄉鎮衛生院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全覆蓋。堅持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築牢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健全農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體系。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落實困難群眾參保資助政策,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推動農村醫療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健全基層黨員、幹部關愛聯系制度,定期探訪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完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網絡。積極開展愛殘助殘行動。加强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農村公益性殯葬設施和墓地建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落實各類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持續開展“湘融湘愛”農民工服務保障活動,合理引導靈活就業農民工在就業地按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鞏固拓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成果。
六、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
24.加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强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職責,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健全鄉鎮黨委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機制,加强鄉鎮、村集中換屆後領導班子建設。持續建强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深化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和履職情况年度綜合分析機制。建立健全村級後備力量“選育管用”培養使用鏈,將村團支部書記納入村“兩委”後備幹部隊伍。健全村幹部基本報酬待遇正常增長機制。派强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堅持和完善農村黨員積分制。完善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經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强化對村幹部的監督。推進村委會規範化建設。建立村級工作事務准入制度,推行村級基礎資訊統計“一張錶”制度。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增强村黨群服務中心綜合功能。
25.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縣級行政區全覆蓋。在鄉村創新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文宣教育活動。推進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農村網路文化陣地,面向農民羣衆提供公共數位文化服務。開展“歡樂瀟湘”“湖南公共文化進村入戶·戲曲進鄉村”等文化下鄉活動。持續實施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門前十小”工程,建設一批“最美瀟湘文化陣地”。圍繞鄉村振興主題,組織現實題材、農村題材精品創作。加强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完善非遺四級名錄體系,支持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持續推動非遺工坊建設。開展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支持一批革命老區基點村利用紅色資源推動產業發展和鄉風文明。加强農村家教家風建設。
26.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扎實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和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優化陞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推進村法律顧問工作。加强人民調解工作規範化建設,實現人民調解委員會鄉村全覆蓋。深化“一村一輔警”建設,積極培育“紅袖章”“義警”等社會力量,全面排查化解村組衝突糾紛。總結和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深化“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持續打擊和整治“村霸”等農村黑惡勢力。深化農村毒品問題治理。加强農村地區禁毒和反詐文宣教育。加强農村宗教工作力量。統籌推進應急管理與鄉村治理資源整合,加快推進農村應急廣播主動發佈終端建設。開展農村交通、消防、安全生產、自然灾害、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
27.探索集成善治鄉村有效途徑。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加强鄉村治理試點示範,抓好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和示範村鎮創建工作。推進社會治理與服務重心下移,運用資訊技術完善鄉村治理與服務機制。加强農民權益維護和負擔監督管理。用好統一的村級財務管理軟體、“互聯網+監督”平臺。集成推廣清單制、積分制、“屋場會”、“社團織網”、“美麗宜居共同締造”、“湘妹子能量家園”等鄉村治理經驗做法。鼓勵開展村民說事、民情懇談、百姓議事等協商活動,充分調動基層群眾參與村級事務和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七、加大政策支撐和要素保障力度
28.擴大鄉村振興投入。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業農村的比例,2022年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業農村的資金占比達35%以上,且不低於土地出讓收入的5%。支持發行專項債券用於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統籌綜合長效機制。强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對機构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於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落實更加優惠的存款準備金政策。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對接土地增减掛鉤、耕地占補平衡等政策,為高標準農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提供精細化金融支持。繼續發揮農商銀行服務“三農”的優勢,加大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治理機制,防範和化解風險。深入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發展農戶信用貸款。提升農村數位普惠金融供給能力。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再保險。支持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逐步擴大活豬“保險+期貨”試點範圍,探索開展油茶、茶葉收入保險。完善政銀擔合作和分險機制。調整以“三農”為主業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代償率考核標準,建立保費補貼機制,擴大農業擔保體系業務規模。
29.加强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湘才鄉連”萬名專家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支持農業科研院所開展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範村建設。健全鼓勵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制度。以縣為組織統一編制農村基層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招錄大學畢業生到村工作。在基層事業單位編制總量內建立“人才編制池”,允許鄉鎮統一設定崗位、統籌使用崗位。加强農村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引導能人回鄉、市民下鄉、鄉賢助鄉、企業興鄉。加大優秀人才回鄉創業支持力度,推進人才當地語系化,培育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農民大學生”、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畫,以及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和巾幗行動、“鄉村工匠”培育工程。發揮鄉村兩級婦聯組織、“五老”、新鄉賢等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
30.抓好農村改革重點任務落實。穩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整縣試點。建立完善農村承包地契约管理政策體系。加强農村承包地、宅基地管理資訊化建設。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應改盡改。加快出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建設指導意見,促進農村產權有序流轉交易。全面完成宅基地“房地一體”不動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推動許可權內村民建房農用地轉用審批許可權委託下放至縣級人民政府,保障農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穩慎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單列鄉村振興專項新增建設用地計畫,進一步規範臨時用地和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以推進“兩個到戶”為主要路徑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深化農業水價、糧食監管體制機制改革。深入實施益陽市現代農業綜合改革。深化農業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
八、堅持和加强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31.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畧領導責任制,推動“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完善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畧實績考核制度,對考核排名靠前的市縣給予適當激勵,對考核排名靠後、履職不力的進行約談。落實省領導聯系鄉村振興示範創建縣和重點幫扶縣制度。注重在領導班子政治建設考察、幹部考核中瞭解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情况,强化結果運用。持續選優配强縣鄉領導班子。健全從“五方面人員”中擇優選拔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常態化機制。加强集中換屆後全省各級黨政領導班子特別是分管“三農”工作的領導幹部培訓。黨政領導幹部要經常深入農村基層、田間地頭,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實施農村基層幹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計畫。深入落實省委全面加强基層建設“1+5”檔案,按規定逐步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水准。
32.建强黨的農村工作機构。全省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三農”工作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作用,一體承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議事協調職責。推進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議事協調規範化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重點任務落實機制,協同推進鄉村振興。加强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完善運行機制,强化決策參謀、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責。調整優化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工作機構職能,理順職責關係,健全工作機制。
33.抓點帶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展開。認真抓好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各地要按規定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分級創建。借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和全省各地鄉村振興工作好經驗,鼓勵各地黨委和政府開展現場觀摩、交流學習等務實管用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製定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政策措施。開展《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實施總結評估。按規定建立鄉村振興表彰激勵制度。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周圍,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扎實做好“三農”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