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入快車道,特別是在兩省市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趨勢更為明顯。其中,川渝高竹新區是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
規劃總面積262平方公里的川渝高竹新區,地跨四川省廣安市和重慶市渝北區。去年底,川渝高竹新區管理機構揭牌暨重大專案集中簽約活動舉行,標誌著這個現時川渝兩省市共同批准設立的唯一一個跨省域省級新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除了推動毗鄰地區產業融合發展,川渝高竹新區還肩負著更為重要的改革創新任務——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
現時,新區建設進展如何?改革任務怎樣推進?在全國兩會上,川渝兩地代表委員展開了熱議。
談進展
“536”改革成果初步形成
全國兩會啟幕之際,川渝高竹新區供電服務中心的新辦公場地正緊鑼密鼓地施工,預計6月投入運營。届時,川渝兩地電網企業將借鑒管委會的運作模式,共同參與機构日常運營,為新區的組織和個人提供一體化辦電服務。
“我們爭取為全國跨省域一體化發展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渝北區委書記於會文介紹,在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方面,川渝高竹新區已徹底打破行政區劃,按照“先定山水後定城”的規劃思路和“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優惠條件,初步形成“536”改革成果,即經濟活動5個一體化、社會事務3個屬地化、6大跨省域共建機制。
“典型案例就是稅費征管。經梳理,廣安市和渝北區的稅費征管差异事項有801項。”全國人大代表、廣安市委書記張彤說,隨著川渝高竹新區的建立,雙方共同成立了全國首個跨省域稅費征管服務中心,“現時已有725個事項實現統一,以前企業辦稅需花時間在渝北、廣安來回跑,如今在新區可即到即辦。”
“川渝高竹新區發展其勢漸成,未來可期!”於會文展望,從長遠看,新區將加快建設成為“三區一城”,即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試驗區、產城景融合發展示範區、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先行區和重慶中心城區新型衛星城。
談機遇
政策區位產業優勢日益凸顯
川渝高竹新區仍然面臨改革發展的挑戰。
張彤表示,當前,新區處於夯基壘臺、聚力成勢的關鍵時期,建設任務艱巨繁重,面臨著基礎相對薄弱、產業實力不强、項目支撐不足、資金比較短缺等現實困難,國家賦予的改革任務還需要在實踐中從體制機制方面不斷探索。
“總體來看,機遇大於挑戰。”張彤認為,從國家層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出臺後,一些後續配套政策將陸續推出,政策效應逐步放大。同時,川渝兩省市也在為支持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量身定制”系列政策措施。此外,隨著南北大道、川渝大道、包茂高速高竹互通等骨幹道路建成通車,新區的區位優勢將日益凸顯。
於會文將目光瞄準產業。“川渝高竹新區最大的產業優勢是汽車產業。”於會文介紹,現時,新區已集聚160多家以汽車研發製造為主的裝備製造企業,能够很好地為渝北的長安福特、長安汽車、上汽依維柯紅岩、上海通用五菱等主車企業做配套,加之川渝兩地給予新區加快發展的28條優惠政策,包括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氫能示範基地、四川省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在內的項目紛紛看好這裡。
提建議
在川渝之間建更多的“高竹新區”
今年2月,《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重大項目名單》印發。其中,川渝高竹新區高等職業教育基礎設施項目引起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的關注。
“新區發展人才至關重要,川渝高竹新區應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自身體系建設,做好未來發展規劃。”蘇華建議抓住政策窗口期,擴大職教本科規模,加快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加快推進地方普通本科學校向應用本科學校轉型,積極鼓勵獨立學院轉設、建設一批職教本科學校和應用本科學校。
“還要搭建技術創新平臺,大力推進產教融合。”蘇華認為,通過創新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落實企業和學徒補貼政策,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和相關稅費政策,加快實現高素質科技技能人才培養的突破,將職業教育推向更高水准。
“川渝之間不能只有一個高竹新區。”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建議,打造一批毗鄰地區合作發展的示範平臺。支持合川、廣安、長壽打造經濟協同發展示範區,推進遂寧、潼南建設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推動資陽、大足共建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圍繞川南渝西地區產業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探索區域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發展新機制推動內江、榮昌共建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以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建設瀘州、永川、江津融合發展示範區。
“要在財政協同、財稅利益劃分、招商引資項目异地流轉等領域加快完善毗鄰地區加強合作的保障機制。”王濟光建議。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真卿 吳浩 重慶日報記者 顏若雯 戴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