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代表委員熱議西部科學城建設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重庆 56℃ 0
摘要:

李春奎

九龍坡將高標準建設10平方公里、輻射100萬人口、服務科學城的陶家都市中心,為打造“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作出貢獻 記者蘇思攝/視覺重慶

朱華榮

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引導,讓基礎科研人員在精神、物質等方面有更多的收穫,讓他們能心無旁騖地抓好創新 記者蘇思攝/視覺重慶

崔鵬

應再次梳理重點突破領域和方向;構建、完善與“一城多園”空間佈局相適應的人員、設備、資金等統籌分配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四川日報記者歐陽傑攝

黃愛龍

重醫科技創新團隊將精准對接金鳳實驗室,並與海外引進的優秀人才形成合力,以期達到“1+1>2”的共建效果(重慶市政協辦公廳供圖)

許强

“想幹事”是指對科研人員有適當的獎勵激勵機制,“能幹事”是指科研體系配套成熟、完善,“幹成事”則指向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協同配套 四川日報記者李向雨攝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並對成渝地區推進科技創新提出明確要求。

建設西部科學城,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任務,有助於提升都市發展能級和水准。

3月6日下午,重慶舉行首場兩會專題雲記者會,線上邀請部分代表委員圍繞西部科學城建設建言獻策,為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出謀劃策、匯智聚力。同時,重慶日報聯動四川日報,邀請四川的全國人大代表、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共同探討交流這個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九龍坡區委書記李春奎:

致力“五個一體化”齊心共建科學城

“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具體行動,是促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關鍵一招。”全國人大代表、九龍坡區委書記李春奎說,九龍坡區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主軸帶、重慶主城西擴“主陣地”和科學城建設“主戰場”,有近350平方公里區域納入科學城範圍,戰畧地位突出。

李春奎表示,九龍坡將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從立足高效聯動、深入推進體制機制一體化,著眼全面融入、深入推進區域規劃一體化,做好“高新”文章、深入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堅持共建共用、深入推進科技創新一體化,聚焦產城融合、深入推進城市建設一體化等五個方面持續發力,全力共建西部(重慶)科學城,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勇挑重擔、多作貢獻。

李春奎說,為更好融入科學城、共建科學城,九龍坡組建了科學城九龍坡片區黨工委、管委會,在科學城管委會統籌指揮下具體實施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動產業發展。現時,九龍坡正深化落實“五區聯動”機制,打造西彭—雙福創新產業片區和陶家—雙福片區副中心,加快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步伐。

“九龍坡將加强與科學城關聯產業、企業、項目銜接配套。”李春奎說,現時,九龍坡正以中鋁高端製造項目落地佈局為契機,大力發展航太航空、軌道交通、特種鋁合金熔鑄等高效能輕量化鋁合金資料產業,打造以鋁加工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集羣。同時打造以氫能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打造先進製造業服務基地和數位產業集群。

李春奎認為,統籌構建一體化科技創新體系,需要圍繞產業鏈、創新鏈組建跨區域創新聯合體,形成平臺共築、生態共建、要素共用、成果共亯格局。將加强與科學城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合作,著力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體系。深入推進人才“金鳳計畫”,集聚一批“高精尖缺”創新人才和團隊,打造“近悅遠來”的科技創新環境。

他說,按照公園都市、智慧都市、人文都市理念,九龍坡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加强與科學城在交通、市政、資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銜接,高標準建設10平方公里、輻射100萬人口、服務科學城,軌道交通發達、科技創新氛圍濃厚、文化氣息濃郁的陶家都市中心,為高標準打造“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作出積極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

構建宜居宜業環境吸納世界級高端人才

“加快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應著力營造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環境,特別是構建創新創業、安居樂業的人才環境。”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說,重慶建設西部科學城擁有極為良好的條件,高端創新平臺、高層次人才、高新產業等加速集聚彙聚,但也有不少需要努力的地方。

朱華榮認為,推動重慶高品質發展,需要引進一大批新型人才,特別是世界級的高端人才。這就需要著力營造吸引和留住新型高端人才的環境,除了在住房、就醫、子女就學等方面狠下功夫外,還要在創新創業環境營造上努力。

以長安汽車為例,該企業現時已有來自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各類人才,這意味著需要配套適應各種人才的環境和服務。朱華榮說,當前,“軟件定義汽車”已成為汽車產品創新的重要趨勢,人工智慧、軟件、大數據人才成為汽車行業人才引進、培養的重點,跨界複合型人才在全球都是稀缺的,要持續優化引人用人機制,吸納更多高級人才。

朱華榮表示,“雙碳”目標、“雙迴圈”格局正引領汽車產業重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蓬勃發展。汽車企業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陞級,人才發展環境極為關鍵。放眼整座都市,隨著越來越多高端創新平臺、高層次人才、高新產業在重慶集聚,我們應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遊的現代化國際化都市,著力構建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

“一個世界一流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撐。現時,我們非常重視基礎科研人員的待遇、激勵以及榮譽,並向他們大力傾斜。”朱華榮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引導,讓基礎科研人員在精神、物質等方面有更多的收穫,讓他們能心無旁騖地抓好創新。

朱華榮建議,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市場化薪酬制度、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超額利潤分享、項目跟投等管道,有效實施對科研科技人員的中長期激勵。通過制度及文化營造科技創新氛圍,健全完善正向激勵、容錯糾錯和澄清保護機制,優化任用激勵、精神激勵等措施,營造良好的用人環境,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在孵化創新業務、重點專案攻關上推廣“揭榜掛帥”、“賽馬”和“點將配兵”等機制,讓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人才掛帥出征,讓科技工作者感受研發創新氛圍,提振士氣、形成聚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鵬:

科學城建設要講科學要回歸科學本身

“要講科學。”談及對西部科學城建設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鵬脫口而出。

崔鵬說,川渝兩地以“一城多園”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學城,是中央賦予的重大使命,也是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點任務,可謂責任重大。但西部科學城要想達成設想效果,還必須破解諸多難題。例如,如何統籌配寘資源,如何界定各園區的職能、職責和角色定位,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運用。

“想要回答這些疑問,只能回歸科學本身。”崔鵬說,建設西部科學城最終的目的,是要在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讓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名副其實。川渝兩地的科學資源多數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且這些高校、科研院所多數集中在成都、重慶、綿陽等數個都市,“類型相似,機制體制需要進一步啟動;區域集中但又存在著跨區域分佈的特點”。

崔鵬建議,要針對這一現實,繼續做好以下探索與嘗試:對標國家部署和川渝兩地現實需要,再次梳理科學城重點突破領域和方向;構建、完善與“一城多園”空間佈局相適應的人員、設備、資金等統籌分配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聯合建設跨省科研成果轉化平臺,並探索、完善包括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內的科研人員獎勵激勵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重慶市委會副主委、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

產出更多“優異人才”助推重慶生物醫藥產業高品質發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重慶市委會副主委、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說,近年來,隨著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建設,重慶醫科大學也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此前,24個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創新平臺項目集中簽約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其中就有3個重醫的項目。”黃愛龍表示,生物醫藥是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重醫正在爭取謀劃更多重大專案落戶科學城,並積極參與科學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戰畧科技力量的建設,進一步支撐科學城發展。

如何把握科學城建設機遇,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重慶醫科大學主要從兩個方面著力下功夫。

首先,是嚴格對標科學城建設標準和要求。重慶醫科大學堅持高點定位、精心謀劃、突出特色、科學論證,提出了8個重大專案。重慶醫科大學國際體外診斷研究院、國家兒童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重慶市模式動物公共創新服務中心等3個項目已納入科學城建設項目庫,正在加快推動建設中。

“其次,學校高度重視金鳳實驗室的建設,不遺餘力地從存量和增量兩個維度,把最具競爭力的科技團隊和最具創造力的科技人才以及優質資源投入到金鳳實驗室的建設中,為共同打造重慶實驗室‘新模範’、產出更多‘優異人才’貢獻重醫力量。”黃愛龍表示,學校擬打造智慧病理、腦科學與腦疾病、醫學檢驗三大研究集羣,引進一批國內外頂尖科學家,攻克一批引領性前沿技術,形成一批標誌性原創成果,著力提升重慶在生命健康領域的源頭創新能力。

“腦科學與腦疾病、醫學檢驗兩大研究集羣是重醫最具實力的傳統優勢學科,學校毫無保留地將該領域內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卓越科技創新團隊精准對接到金鳳實驗室,並與海外引進的優秀人才形成合力,以期達到‘1+1>2’的共建效果,實現科技創新的能級躍升,助推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高品質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賦能添彩。”他說。

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强:

構建良性生態激勵科研人員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對於科研來說,軟件往往比硬體更重要。”對於西部科學城建設,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强認為,就當前而言,川渝兩地需要進一步破除機制體制性障礙,讓科學城有名也有實。

在許强看來,現時西部科學城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相關機制體制建設和良性科研生態構建窗口期仍然存在,補齊“軟件”正當其時。

“軟件”有哪些?首先是要把“共建”落到實處。

“不能各自建設、重複建設,而應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許强表示,考慮到西部科學城是“一城多園”模式、由川渝兩地共建,囙此,應該進一步構建完善橫跨川渝、足够靈活的科研創新統籌機制與平臺,確保資源要素向科研創新一線和前沿集中。

其次,要從科研生態入手,為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和環境條件。

許强說,科研創新需要諸多要素支撐,其中最關鍵的,是要讓科研人員“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所謂“想幹事”,是對科研人員有適當的獎勵激勵機制;“能幹事”,是指科研體系配套成熟、完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零部件、一套測試設備、一項試驗條件,能够就地取材、就地解决”;“幹成事”,則指向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協同配套,“能不能用,有多大用,很快就有迴響”。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