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挑戰中攻堅克難穩中求進

重庆 57℃ 0
摘要:


黃玉林記者蘇思攝\視覺重慶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黃玉林:

明確方向鼓舞信心增强動力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黃玉林仔細研讀政府工作報告後認為,報告全面總結了2021年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工作成效,系統梳理了2022年工作思路,為2022年全國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明確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增强了動力。

“回顧2021年,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奮力完成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黃玉林說。

報告將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5.5%左右,黃玉林認為,國家已經積累了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經驗,經濟發展正向好的方向行進,也具備很多持續發展的好條件,再加上億萬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願望、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創新創業潜能巨大,我們一定能頂住壓力、越戰越勇,實現發展目標。

黃玉林認為,總體而言,報告對2022年的工作安排,全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體現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要求,聚焦人民群眾所思所盼所願,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今年的目標任務設定科學合理,既統籌了當前和長遠,又兼顧了需要和可能。

“只要我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總體經濟大盤,一定能够實現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目標。”黃玉林說,報告更加堅定和提振了全國人民對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和提振了全國人民對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和提振了全國人民對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黃玉林表示,2022年,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即處理好跨週期調節和逆週期調節的關係,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側管理的關係,充分挖掘內需動力;處理好改革創新與政策調節的關係,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王濟光(市政協供圖)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

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

3月5日,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届歷次全會精神,體現了黨中央關於今年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

“過去一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透過這一組數位,王濟光表示,這意味著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就業大局最為穩定的國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保持同步,一系列重大民生領域如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持續加大,以及教育改革、城鎮老區改造,無不為人民生活水準穩步提高奠定了牢固基礎。

2022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行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王濟光認為,為此報告特別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從而提出了要以正確的改革發展邏輯來確定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取向。

在王濟光看來,儘管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著國際國內的困難和挑戰,但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良好勢態沒有改變,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强、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畧機遇期。

回顧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政策調整,從“六穩”“六保”到穩字當頭、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中國經濟一定能頂住下行壓力,必將行穩致遠”,王濟光認為,可以看到,穩字貫穿了今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邏輯。

報告要求著力穩定總體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王濟光認為,這充分反映出經濟工作是黨在現階段治國理政的中心工作,發展是解决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牢把握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努力解决經濟運行中的兩難、多難問題,促進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