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首次發現4億多年前的遠古魚類化石是我市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魚化石和脊椎動物化石

重庆 47℃ 0
摘要:

濱海湧洞魚復原圖。(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

濱海湧洞魚化石。

3月3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佈消息稱,我市首次在秀山發現一種全新的魚化石類型——濱海湧洞魚。該魚化石距今約4.36億年,是重慶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魚化石和脊椎動物化石,命名為湧洞魚科、湧洞魚屬、濱海種。

這也是重慶有史以來首次建立以“科”為組織的古生物分類單元,為世界遠古魚類新增了一個新的高等級生物類型。相關研究已於近日被國際學術期刊《地質學報(英文版)》線上報導,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從化石實物和復原圖來看,濱海湧洞魚體型很小,頭部骨骼寬約1.5釐米,全身長約4至5釐米,比成年人的拇指短一些。頭部有一層硬骨,像是戴了半圓形的“頭盔”。

化石發現者之一、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陽介紹,濱海湧洞魚化石的科研價值極高,是一種首次在重慶發現的古生物,不屬於任何已知古生物科。囙此,學術界為它專門命名了“湧洞魚科”。

陳陽介紹,濱海湧洞魚是一種盔甲魚類,是東亞地區特有的無頜類脊椎動物,“頭盔”是其頭部的外骨骼。通俗地說,濱海湧洞魚沒有下巴,不能做出咬合動作,無法主動捕食,只能以水流中的微生物為食。它行動緩慢,很容易被其他大魚吃掉,囙此要靠“頭盔”保護自己。

濱海湧洞魚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其屬於真盔甲魚類,居於中華盔甲魚類和真盔甲魚簇之間的過渡位置,填補了兩者間的形態學鴻溝,使真盔甲魚類形態演化脈絡更為清晰,為遠古魚類進化史填補了一處空白。

中國科學院院士、古魚類學家朱敏介紹,湧洞魚生活的時代叫作志留紀,是地球演化的關鍵時期。作為一種較原始的真盔甲魚類,濱海湧洞魚的出現為華南地區志留紀地層的精細劃分對比提供了新的化石證據,具有重要的地層學意義。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