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呵護,讓他們的人生也能出彩

广西 51℃ 0
摘要:各地殘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重度殘疾人鄰里照護。工療康復+輔助性就業融入社會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象州縣的蘇春生12歲時因觸電致殘,不幸失去右手和兩條小腿,成為重度殘疾人,對生活一度失去希望。

在殘疾人這一特殊群體裏,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是特殊中的特殊,是最為困難的群體。如何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家門,感受社會的溫暖與關懷,通過自己勞動實現人生價值?近年來,廣西殘聯推出“機构托養+居家服務+輔助性就業”系列舉措,托起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的幸福夢想。

集中托養+日間照料 打造殘疾人溫暖“大家庭”

“照看一個人,拖累一群人,致貧一家人”,這曾是不少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家庭的真實寫照。

為解决這個問題,自治區殘聯組織實施“陽光家園計畫——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專案”,為這類殘疾人提供寄宿制托養服務、日間照料服務、居家服務等,著力改善其生活狀況。

2021年,該項目列入自治區黨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專案,自治區全年投入項目經費5737.65萬元,共為3.8萬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2022年,自治區殘聯本級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財政資金5493萬元,將為3.6萬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

北海市龐堅、龐强(化名)兄弟倆,都是重度智力殘疾人,身材瘦小、皮膚黝黑,平時不敢與人交流。父母過世後,姐姐因照料兄弟倆的生活,無法外出打工,經濟負擔重,心理壓力大。

2021年,兄弟倆進入北海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在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和照料下,兄弟倆由孤僻內向逐漸變得開朗活潑,見人都會揮手問好,每天起床後都主動整理內務,還學會了掃地、拖地、擦窗戶等。

“我不用整天花時間照看他們,可以放心出去打工掙錢,改善家裡的生活。”姐姐感激地說。

典型引路,試點先行。我區率先在北海市打造殘疾人集中托養新模式,採取“集中托養+日間照料”的形式,建立北海市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重度智力和肢體殘疾人集中托養示範基地,採取“一護二”模式,提供托養、康復、就業於一體的24小時照料服務。以精神病醫院為依託,為重度精神殘疾人提供集中照護、治療、康復、就業“四位一體”的全方位服務,解决精神殘疾人難以融入社會的困境。

桂林市疊彩區採用“日間照料”模式實施托養服務專案:邀請康復專家不定期到托養機构舉行康復知識講座;動員愛心企業支持殘疾人免費開展遊園活動;組織殘聯工作人員到機构指導開展生活技能培訓和文化活動;組織殘疾人到愛心企業接受職業培訓和試崗實習等等。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裏,122名殘疾人的症狀明顯減輕,88人就業或自主創業,5人康復後申請註銷殘疾人證,並外出打工。

居家托養+鄰里照護 服務做到人情化親情化規範化

除機构托養外,廣西殘聯還探索並逐步建立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构為支撐、鄰里互助為補充的服務體系。

48歲的陸延波家住桂平市厚祿鄉,肢體一級殘疾,父親已故,與近80歲的母親生活,一直靠已分家多年的弟弟照顧。2021年,陸延波成為桂平市陽光家園計畫居家托養鄰里照料服務的對象。

“以前,弟弟因照顧我和母親,沒法外出打工。如今,弟弟在家照顧我還能獲得補貼,他經過培訓後又學到了很多照護技能。”陸延波說。

桂平市殘聯結合實際,採用寄宿托養和居家鄰里照料服務兩種方式開展“陽光家園計畫”托養服務。將過去單純的發放現金轉變為由政府“購買”服務。照料人員經過鄉鎮殘聯的培訓,為殘疾人提供打掃衛生、做飯、洗衣服等生活照料。經過培訓後的照料人員與殘疾人、縣殘聯簽訂三方協議,確保把服務做到人情化、親情化、規範化。

2021年廣西殘聯出臺《廣西殘聯“陽光家園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以合適的管道為分散居住在家庭中的殘疾人提供托養的服務。托養服務由縣級殘聯購買符合條件的服務機構開展或購買殘疾人家屬、鄰里就近就便開展。”

各地殘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重度殘疾人鄰里照護。有的縣把村(社區)鄰里之間住得比較近、且有多個重度殘疾人的家庭組織起來,探索一個家屬根據實際情況照顧3個左右的殘疾人,給予崗位補貼。這樣既照顧了自己家裡的殘疾人,又照顧了鄰居家的殘疾人,還能有一定的收入。有的縣通過購買服務方式確定服務機構,明確服務標準、服務次數,建立綜合考評機制,對托養服務進行規範化管理,確保服務精准化、規範化、專業化。

工療康復+輔助性就業 融入社會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象州縣的蘇春生12歲時因觸電致殘,不幸失去右手和兩條小腿,成為重度殘疾人,對生活一度失去希望。去年,他被納入陽光家園計畫項目托養服務物件,還成了縣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基地的網紅主播,通過帶貨,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

象州縣推動殘疾人托養服務與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服務有機融合,使輔助性就業成為推動托養服務創新發展的重要措施和動力。該縣打造“網上供銷合作社”平臺,通過電商平臺和網路服務終端,探索農副產品、工業品線上線下交易相結合的銷售模式,推出殘疾人直播帶貨及為電商配套服務靈活就業管道,組建了一支“象州縣殘疾人勵志網紅主播團隊”,蘇春生就是其中一員。

“賣的都是我們本地的‘土貨’。我的夢想是做一個大主播,把象州本地特產銷往全國。”蘇春生說。

據悉,“十三五”期間,自治區殘聯、發改委、民政廳等9個部門聯合推進全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构建設,組織就業年齡段內有就業意願但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以集中就業形式從事生產勞動,幫助殘疾人改善就業狀況。

各地按照自治區統一部署,結合當地實際,依託愛心企業、康復醫院、社區車間等,多種形式推進輔助性就業基地建設,推動實現每個基地安置不少於1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就業,讓這些特殊的群體融入社會,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十三五”期間,各地已建立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构135個,安排殘疾人就業1648人。(蔣 秋

标签: 殘疾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