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以來,天氣持續晴好,春耕備耕迎來好時機。記者走訪株洲、湘潭兩地,見廣闊田野“鐵牛”奔騰,萬物萌發,生機盎然。
從鋤挖牛犁到用上無人機——機械化提高種田效率
2月28日,醴陵市君信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該市茶山鎮長沙嶺社區鐘家山組簽約,包下該組158畝良田。
不遠處田野裏,耕耘機轟鳴,每天翻耕50餘畝農田。“我種田30多年,早不是以前鋤挖牛犁了,現在除了耕地有‘鐵牛’,殺蟲、施肥還用上了無人機。”聯合社監事長潘小豐告訴記者,今年該社新包土地1000畝,規模增至6700畝。為此,聯合社新建了1個可貯糧5000噸的倉庫,還新購了一批無人機、收割機、烘乾機等,機械設備達到86台套。
向機械化要效率,種田變得更輕鬆。
3月1日,湘潭縣偉勝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工作人員在抓緊對農機具進行維修保養。合作社負責人張偉說,今年將利用自身設備優勢,為種糧大戶提供更優服務。“40多台套農機設備,提供耕地、育秧、插秧、收割、烘乾等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服務面積超1萬畝。”
湘潭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現時,該市擁有耕耘機7400餘臺、大小耕整機78000餘臺、水稻插秧機2525臺,農業機械總動力294萬千瓦,比上年新增6.8萬千瓦。去年,湘潭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55%,居全省前列。
在株洲市,農業農村部門成立了45個春耕備耕檢修小組,已指導檢修農機具3.78萬台套。
從“天說了算”變“地爭口氣”——高標準農田提升耕地品質
立於山丘,放眼四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一派現代農業新景象。
“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好了,旱澇保收不成問題。”湘潭市雨湖區薑佘鎮尚源新村種糧大戶肖運河告訴記者,以前流轉的600畝土地沒有經過高標準改造,使用傳統耕作管道,受限條件多,糧食產量不穩定。今年,他流轉1200畝土地,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
種糧大戶在土地流轉時傾向集中連片、基礎設施完備的區域,導致一批“靠天吃飯”的“蓑衣田”“斗笠丘”被遺忘,逐漸變成低產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刻不容緩。近年來,株洲、湘潭一齊努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對那些田間道路不通、溝渠不暢,以及得不到及時排澇與灌溉的低產田,製定“手術時間表”,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去年秋收後,醴陵市金橋社區對400畝耕地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平整土地、硬化溝渠、修建機耕道,原本分散的“斗笠田”變成“大丘田”。“耕地品質明顯提升,糧食產量有望新增20%左右。”醴陵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與農墾股股長張勉樂觀預估。
株洲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20.97萬畝,耕地等級逐步提升,實現糧食生產從“天說了算”向“地爭口氣”的轉變。
去年,湘潭完成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13.69萬畝,涉及32個鄉鎮198個村。現時,市域高標準農田項目基本完工,雨湖區、韶山市已著手縣級驗收。
手裡有種,心裡不慌——迅速掀起春耕生產新高潮
上周突降大雪,讓醴陵市文慧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損失了10多個蔬菜大棚。3月1日,記者在田間見到合作社負責人湯大文時,他表現十分淡定:“種子、肥料都充足,再搭棚種就是,這批春菜也就晚20天左右上市。”
穩住農戶心的,是穩定的農資供應。
湘鄉市栗山鎮綠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從湘鄉、韶山、寧鄉等周邊縣市趕來拖化肥、種子的車排起長隊。該公司負責人陳立春告訴記者,去年7月,公司就開始儲備今年春耕肥料,現時儲存尿素100噸、種子2.5萬公斤。從2月20日開始,公司倉庫門前每天車水馬龍。
湘潭市供銷社提前與農資企業聯系落實貨源,現時儲備(下撥)各類化肥2.5萬噸。同時,打造“智慧供銷”惠農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用肥用藥、田間管理、測土配方等服務,推動春耕服務向農業生產全鏈條延伸,最大限度降低農資價格上漲對農民種田效益的影響。
現時,株洲準備雜交早稻種子26.75萬公斤、常規早稻種子458.55萬公斤,全市1150個農資銷售網站儲備肥料15.3萬噸,市場供需平衡。
與種子同時下到農戶家的,還有農技、政策。
攸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管理站工作人員走進該縣百分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種子貯藏技術要點進行詳細指導。公司負責人譚國良信心滿滿,計畫今年種植早稻7000畝。
株洲、湘潭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均表示,將進一步加大惠農政策宣傳力度、惠農補貼落實力度,充分調動廣大農戶種糧積極性,迅速掀起春耕生產新高潮。
(文/李永亮蔣睿尹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