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海南站巡演,海南舞者期待與鄉親見面——
在故鄉起舞為“青綠”折腰
三月一日,舞劇《只此青綠》的舞蹈演員在海口加緊排練,為海口站的六場演出做準備。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攝
圖為曾小玲在排練。
海南日報記者昂穎趙優
“全體演員,每一個人想自己的動作和畫面,情緒要飽滿,動作要到位。預備走……”3月1日下午,伴隨深情悠揚的音樂,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演員們在海南省歌舞劇院進行海南站演出的首次練功。
40餘比特演員認真排練、細緻揣摩。他們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時而旋轉,時而雙腳彈跳。“為了確保海南首演成功,每個演員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執行導演劉鑫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上半身後仰,角度直至與地面平行,仿佛在山水中醉臥……現場,儋州籍舞蹈演員曾小玲表演了高難度動作“青綠腰”。2016年,曾小玲從嘉積中學海桂學校畢業後被北京舞蹈學院錄取,就讀於中國民族民間舞系。畢業後,她進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工作。“進入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一年就能參演《只此青綠》這樣優秀的劇碼,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曾小玲說。
儘管已經隨團在全國16個都市巡演了50場,但此次回到家鄉海南演出,對她來說卻有不一樣的意義,“之前得知要來海口演出的消息,我非常激動,十分期待與家鄉的觀眾在劇場見面,希望能通過我們的演出帶領大家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據曾小玲介紹,整部舞蹈詩劇包含“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7個篇章,她出演“制筆人”的角色。“為完美呈現這一劇碼,在導演的安排下,我們去故宮博物院聽老師講解《千裏江山圖》,走進王希孟的繪畫世界,還跟隨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學習制筆等技藝,瞭解畫作背後各道工序中展現出的傳承千年的精湛技藝和工匠精神。”曾小玲說。
出生在萬寧東澳鎮的劉丁豪告訴記者:“我第一次見到中國舞,我就被那種剛柔並濟的美所吸引。”2015年,他順利考入北京舞蹈學院漢唐古典舞系,並在畢業後進入他心儀已久的中國東方演藝集團。
劉丁豪在劇中扮演“制墨人”“篆刻人”等多個角色,“排演以來,演員們除了日常的練功,還需要學習各種中華傳統文化的課程,包括篆刻、織絹、磨石、制筆等,這樣既能够統一演員的風格,也能保證大家盡可能與人物角色氣質相融,符合這部舞劇的歷史時代要求。”劉丁豪平日很努力,常在全天排練結束後,留在練功房裏反復琢磨每一個動作。
“《只此青綠》是非常優秀的作品,無論是編排、敘事,還是宋代美學和傳統文化,都深深打動著我。在這個團隊,我得到了很多前輩的悉心指導,在舞蹈上有了很快成長,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回家鄉為鄉親們演出,一直是劉丁豪心中的夢想。他表示,很感謝家鄉人民對於這部舞劇的認可,“這次專程回家鄉演出,機會特別難得,我覺得這也是對自己的檢驗。”
劇中飾演畫家王希孟“分身”的金國棟,今年25歲。由於父母常年在海南工作,他每年都會回海南生活一段時間,“感覺海南近年來發展很快,尤其在推動文化發展方面發力明顯。一方面,努力引進高品質的演出,引導市民欣賞高雅藝術;另一方面,不斷擦亮海南本土文化招牌,拿出更多力作吸引觀眾。”
“可以看出,無論是欣賞高水准音樂、戲劇、舞蹈演出,還是觀看高層次的藝術展覽、參與文化交流活動,這些都已成為海南人民業餘生活的重要選擇。”這次回海南演出,金國棟感覺非常親切,“在舞臺上我從來不會緊張,因為角色能讓我從心底迸發出自信和力量,可這次是要在自己的第二故鄉表演。說實話,真的是又興奮,又緊張。”
(本報海口3月1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