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盤點過去一年的收成,地處石漠化地區的馬山縣白山鎮古腰村古簡屯村民藍庭文心裡樂開了花:“之前,我們祖祖輩輩在旱地零星種植玉米難以糊口,去年實行‘旱改水’後種上了優質水稻,畝產達到1100斤,糧食自給有餘,口感還特別好。”統計數字顯示,2014年以來,廣西通過實施“旱改水”耕地提質改造項目,已入庫新增水田40.52萬畝,新增糧食產能達到1億公斤。
“廣西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廣西自然資源廳相關領導說,“如何確保自家的碗裝上自產的糧,做好‘旱改水’耕地提質改造工作,無疑是實現藏糧於地、確保耕地占補平衡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從2014年起,廣西在全國率先實施“旱改水”耕地提質改造項目,對旱地、水澆地、可調整地類進行“旱改水”耕地提質改造,形成穩定的糧食生產能力。
在實施過程中,廣西充分運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以來最新年度變更調查成果,對適宜提質改造的地塊進行實地核查和評估論證;建立專門台賬,聘請國土、農業、水利、交通、造價等專家進行實地踏勘論證後再申報立項實施;動員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旱改水”改造;將“旱改水”改造項目與水毀農田整治、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有機結合,最大程度降低施工難度和成本,提高項目綜合效益。
與此同時,廣西注意抓好新增耕地核定和報備入庫,確保改造後建成的水田能滿足“占優補優”需求,極大提高了各地開展“旱改水”改造工作的積極性。截至2021年底,全區已核定報備入庫“旱改水”項目940個,遍及全區14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
“旱改水”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不但嚴守了全區耕地保護紅線,還較好地解决了新建貴南高鐵、大藤峽水利樞紐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耕地占補難題。通過不斷完善補充耕地名額交易機制,建立補充耕地名額交易市場,實行補充耕地名額交易指導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先後在自治區級平臺成功交易121批次14.55萬畝,累計成交金額90億元。
下一步,廣西將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三年攻堅方案,到2023年,全區新增水田規模名額達23萬畝。研究製定耕地用途管制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旱改水”項目實施的要求和管護方向,為全國“旱改水”工作提供“廣西方案”。(唐廣生 吳麗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