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420多家涉農企業進駐崖州灣科技城,推動各方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

海南 65℃ 0
摘要:2月23日,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裏,恒溫水浴鍋、離心機等儀器排放整齊,身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忙著操作各種儀器,記錄下試驗過程中的各類數據。“這是一個共亯實驗室,有很多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器,高校、科研單位、企業都可以預約來這裡做實驗。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2019年2月13日,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成立,針對南繁科技、深海科技和科教領域重點佈局。

20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420多家涉農企業進駐崖州灣科技城,推動各方開展“卡脖子”關鍵技術攻關——
“南繁矽谷”做强種業“晶片”

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2月23日,在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裏,恒溫水浴鍋、離心機等儀器排放整齊,身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忙著操作各種儀器,記錄下試驗過程中的各類數據。

“這是一個共亯實驗室,有很多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器,高校、科研單位、企業都可以預約來這裡做實驗。”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峰說,以往南繁育種科研是各個科研機構、高校“各自為戰”,現在有了共亯實驗室,大家可以運用這裡的儀器設備開展科研專案聯合攻關,南繁產業集群發展的效應也逐漸凸顯。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是海南自貿港11個重點園區之一,2019年2月13日,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成立,針對南繁科技、深海科技和科教領域重點佈局。在南繁科技產業板塊發展中,園區圍繞多個方面打造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與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

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是該園區搭建的公共科研平臺,旨在引導各方科研資源彙聚,對聚焦國家戰畧、科技前沿、海南急需開展的重大技術攻關。

“以前科研機構要自己購買設備儀器、租用場地,這都是不小的經費支出。現在到種子實驗室進行實驗攻關,可以避免資源浪費,降低科研成本。”楊小峰說,種子實驗室打破各科研單位的邊界,圍繞“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設定攻關項目,項目責任人自行組建科研團隊。經費不設上限,分階段採取“里程碑”式考核,引導團隊攻克“山頭高地”。

此外,我省三亞、樂東、陵水等市縣劃定26.8萬畝國家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並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並配備建設公寓、學校、醫院等基礎生活設施,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涉農企業來到海南,不需要自己找地租地、自行建設科研場所,科研人才也不用做人才“候鳥”,在海南和內地之間來往遷徙,可長年駐紮海南開展南繁科研。

現時,南繁保護區26.8萬畝的耕地已經劃定,這些耕地作為永久基本農田納入全省“一張藍圖”,通過我省“多規合一”資訊管理平臺實現常態化監管。來自全國各地的168家南繁組織在已有南繁用地基礎上,新流轉土地2.72萬畝,滿足了現階段南繁組織的用地需求。在建設用地名額非常有限情况下,三亞、陵水、樂東三個市縣共劃定783畝南繁配套服務區用地建設,建設服務配套措施,解决科研、生產、生活保障跟不上問題。

此外,崖州灣科技城還大力推動資源聚集,加速推進創新主體和種業企業落地。近兩年來,中科院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非洲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引進先正達(中國)、隆平生物、九聖禾種業、敦煌種業等優質涉農企業陸續落戶崖州灣科技城。

隆平生物技術(海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志偉博士告訴記者,自2019年落戶崖州灣科技城後,園區提供了實驗室、辦公室等場所,幫助企業實現快速成長,並獲得了多方注資,已成為市場估值超過25億元的高新技術種業企業。

“在三亞,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育種實驗。”賈志偉說,公司重點研製生物育種的關鍵“晶片”,如抗蟲新基因、玉米基因編輯、雄性不育及抗旱節水等新技術創新,在三亞不僅能實現熱帶四季不間斷生物育種技術創新目標,還能佈局全季產業鏈的研發。

據統計,現時已有20多家科研機構和高校、420多家涉農企業進駐崖州灣科技城,國家南繁作物錶型研究設施、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等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有序推進,將統籌各方科研力量聯合攻關。

(海南日報三亞2月26日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