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以“十雙”引領“三農”高品質發展

吉林 62℃ 0
摘要:2021年,遼源市嚴格對標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製定重點任務、重點專案、重點改革“三張清單”,堅持全面綠色轉型,以“十雙”推動“三農”高品質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1年,遼源市嚴格對標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製定重點任務、重點專案、重點改革“三張清單”,堅持全面綠色轉型,以“十雙”推動“三農”高品質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守牢國家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確保糧食安全方面,實現“兩個不减”,即340萬畝播種面積只增不减,正常年景32億斤產量只增不减。結構向水稻、大豆、雜糧調整,品種向高蛋白、高單產、高品質延伸,推廣“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種糧大戶+託管農業”等生產方式,强化深加工、細加工、打品牌,發展規模經營,新增農民種糧收益。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方面,完善監測幫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常態化開展監測排查。落實產業規劃,加强項目監管,完善聯農帶農機制,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繼續用好小額信貸等幫扶政策,組織實施到戶類產業幫扶項目。進一步落實低保、醫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確保困難群體在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隊。

  抓住耕地、科技“兩個關鍵”。耕地方面,以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减少為前提,自下而上重新確定、優化“三條控制線”。深入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推廣糧豆輪作、秸稈還田等低山丘陵寒地黑土保護模式。科技方面,深化與中國農科院、吉林農大等科研院校合作,推進種質資源保障與開發,充分調動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性,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推進產業基地、產業鏈“雙陞級”。產業基地方面,大力發展“六大特色”產業和肉牛等產業基地擴規陞級。圍繞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統籌發展地域優勢特色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一縣多業”產業發展格局。產業鏈方面,樹立“無加不養”“無規不加”理念,推動農產品細深加工,引領“鏈主”企業向產業高端延伸,啟動謀劃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新模式田園綜合體,貫通產供加銷、農文教旅。

  實現村集體、農民“雙增收”。村集體增收方面,深入推進資產清查、農村集體資源發包專項清理整治,鼓勵、指導村集體採取可支配資產資源作價入股、資產託管、租賃等多種經營模式與社會資本合作,新增集體資產性收入,增强村集體自我“造血”功能。農民增收方面,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深挖家庭經營性收入潜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庭院經濟,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新形態,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

  整治生態、農村人居“兩個環境”。生態環境整治方面,協同推進“降碳、增綠、减污”,繼續打好藍天、碧水、黑土地保衛戰,抓好北方清潔供暖示範市建設,有序推進秸稈轉化利用、减少農村散煤燃燒。繼續推進化肥農藥减量增效行動和農藥减量控害行動,加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持續推進“三百工程”,進一步恢復生態系統完整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引導農戶養殖退戶入園,推廣“托牛所”等模式。以創建“美麗庭院·乾淨人家”為載體,抓好農戶庭院衛生專項整治。深入推進村莊清潔和綠化美化行動,鞏固59個已創建村,抓好54個新創建村,整體推進非創建村環境整治。按照遼源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要求,推動農村人居環境走向法治化管理。打造10條鄉村旅遊精品路線,提升鄉村旅遊品質。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兩類設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改善村莊整體環境、提高村莊設施水准為重點,推進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由“村覆蓋”向“戶延伸”。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軟硬體短板,加强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加强鄉村衛生應急能力建設,加强鄉村學前教育,及早謀劃建好鄉村養老設施。

  推進特色小城鎮、特色小鎮“兩鎮建設”。特色小城鎮建設方面,以打造省級示範鎮為目標,把工作重心放在完善城鎮功能、改善城鎮面貌、壯大城鎮經濟,著力增强城鎮承載能力。特色小鎮建設方面,持續推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產業社區文化旅遊“四位一體”。突出市場主體地位,對小鎮內企業進行物業化管理,保障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深化資源資產、金融“兩項改革”。農村資源資產改革方面,推動村集體資產折股量化,進一步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融資。著力解决承包地權證不一致問題,把“三權分置”落到實處。農村金融改革方面,推進農村金融與農村資源資產深度對接,做好推廣畜禽活體抵押貸款等工作。著力提升擔保能力,加快建立農村資產評估體系,重點發展關係糧食安全的農作物保險、畜產品保險、重要“菜籃子”品種保險。

  夯實基層黨建、鄉村治理“兩個基礎”。基層黨建方面,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創建一批“五星級”鄉村黨組織。選樹一批優秀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强化村基層書記培訓,不斷提高抓發展的能力和水准。鄉村治理方面,推進村民委員會規範化建設,深化“111”平安建設模式。搭建“道德銀行”“愛心超市”等載體,持續完善村規民約,推廣運用文明積分制。

  强化投入、人才“兩個保障”。投入保障方面,積極謀劃、包裝、申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政策支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完善資本下鄉機制,用好“百企興百村”載體,引導工商資本上山下鄉。人才保障方面,完善人才“回流”機制,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和巾幗行動,落實“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畫”。完善農村生產經營人才培養機制和公共服務人才補充機制,進一步做好都市教科文衛等專業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工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