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頰長臂猿“亮亮”“命大”合籠背後的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方案

海南 86℃ 0
摘要:命大和亮亮成功合籠。媒體關注亮亮和命大的合籠進展。相識之初,它對女朋友齜牙咧嘴,試圖樹立威信、圈地為王。這對夫婦就是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以下簡稱海野)近日備受關注的藝員眷侶:8歲的雄猿亮亮與7歲的雌猿命大,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頰長臂猿。引發關注,不僅因為二猿線上“發糖”妙趣橫生,更因為合籠的背後,實際上是海南為保護和繁育海南長臂猿所做的種種工作。

白頰長臂猿“亮亮”“命大”合籠背後的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方案——
海南“猿”計畫


命大和亮亮成功合籠。


媒體關注亮亮和命大的合籠進展。

海南日報記者習霽鴻

愛情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

相識之初,它對女朋友齜牙咧嘴,試圖樹立威信、圈地為王。新婚第二天,它就成了“妻管嚴”,共進晚餐時,乖乖後退,讓媳婦兒先吃。

這對夫婦就是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以下簡稱海野)近日備受關注的藝員眷侶:8歲的雄猿亮亮與7歲的雌猿命大,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頰長臂猿。2月14日,亮亮迎娶來自杭州動物園的命大,二猿合籠的消息一度刷屏海南人民的微信朋友圈。

引發關注,不僅因為二猿線上“發糖”妙趣橫生,更因為合籠的背後,實際上是海南為保護和繁育海南長臂猿所做的種種工作。近年來,在海南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珍稀瀕危動物,成雙成對、一代又一代在海南的深林、淺灘中安家。

膽小新郎遇上命大新娘

“吃瓜”人類線上“追更”,坐等它倆互相捉蝨子——即配對成功

別看這對小夫妻年紀不大,卻有各自不同尋常的身世。

命大出生在杭州動物園,是它母親的第一個寶寶。但正因猿媽媽缺乏育幼經驗,命大剛出生就被遺棄,從高空墜落,導致腹部受傷而奄奄一息。當地保育員悉心照料了8個月,命大才終於從人工育幼室健康地回到長臂猿展區,它也囙此得了“命大”這個名字。


命大雌性白頰長臂猿7歲來自杭州動物園

亮亮的經歷也十分曲折。2018年以前,亮亮都住在位於海口市金牛嶺公園內的金牛嶺動物園。2018年6月,該動物園停止營業。按契约規定,園裡的動物歸海口市金牛嶺公園管理處所有,但該管理處沒有馴養繁殖野生動物的資質,而且因為閉園後沒有了收入,動物出現了無人管理甚至沒有飼料餵養的狀況。


亮亮雄性白頰長臂猿8歲來自海南熱帶野生動植物園

經共同商議和協調,政府相關部門最終決定,將這批動物交由海野救助安置。於是,亮亮搬進了新家,成為海野裏唯一的長臂猿。

2021年,亮亮和命大各自到了適婚年齡。為了給“毛孩子”找對象,兩家的“奶爸奶媽”遍尋全國,總算找到了彼此。“兩邊相親也有基礎,一是雙方年齡合適,二是各自都有需求。”海野園長馬雪峰說。經過近一年的籌畫,今年1月15日,命大“遠嫁”海南,住進了海野。

不過,就像人類對靠近的陌生人有防範心一樣,兩隻陌生的長臂猿共處一室,也可能產生應激反應。所以一開始,命大和亮亮還不能貿然合籠。

為了給雙方營造一個互相熟悉的氛圍,在命大到來前,海野在亮亮的館舍旁加蓋了一個新館舍。命大來了之後,亮亮搬進新館舍,原館舍則騰給了命大。“這是為了讓命大熟悉亮亮的氣味。”馬雪峰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而且,兩個館舍相鄰,亮亮和命大可以隔著柵欄看到對方,便於熟悉彼此。

與從小在種群中長大的命大不同,亮亮此前沒有跟同類一起生活過,囙此相對膽小。“剛開始命大主動靠近亮亮時,哪怕還隔著柵欄,亮亮都會發出低沉的聲音警告。”飼養員蔡嬌英笑道。

為了給命大“助攻”,蔡嬌英想了個辦法:故意在兩個館舍的交接處餵食,以引導亮亮和命大互相靠近。

經過1個月的接觸,亮亮和命大逐漸熟悉起來,開始隔著柵欄互相對視,有時也來一段“二重唱”——這意味著合籠條件成熟了。

“合籠後,它倆不打架、不搶食,有交流,可以說是比較順利的。”馬雪峰說,現在,大夥兒都等著亮亮與命大的關係進入下一階段——互相捉蝨子,“這是伴侶之間的親密行為,進入這一階段就表示配對成功了,一般要花兩三個月時間,但也存在個體差異。”

備受關注的“聯姻”

由於血緣相近,對白頰長臂猿的觀察研究可助力海南長臂猿保護

“嗚……嗚……”2月14日,亮亮與命大合籠後的第一次“二重唱”,通過科技設備傳到了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汪繼超的耳朵裏。

在二猿合籠前,汪繼超在“婚房”裡布設了一套聲學監測設備,通過聲學數據瞭解二者在籠養狀態下的活動規律。

觀察研究這對夫婦的,還有它們的飼養員。蔡嬌英有一本飼養日記,詳細記錄了亮亮和命大每天的情况,包括采食量、活動、體型、精神狀態、排泄物等。

二猿合籠還有更深的意義。白頰長臂猿和海南長臂猿同為靈長目長臂猿科冠長臂猿屬。對亮亮和命大的研究,將為保護海南長臂猿提供更多經驗。

為何這麼說?當前,海南長臂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度瀕危,名列全球25種瀕危靈長類物種之一,僅存於海南熱帶雨林中。

“自然灾害、氣候變異、病毒感染等突發情况,都可能導致海南長臂猿數量的損失。”馬雪峰說,保護海南長臂猿刻不容緩。但保護的前提是掌握海南長臂猿的相關資訊。然而,海南長臂猿是國內長臂猿現有種群中唯一沒有被圈養的種群,缺乏繁育的相關資料。

同時,圈養海南長臂猿的想法也難以實現。馬雪峰解釋道,海南長臂猿被圈養時接觸人可能會產生應激反應,嚴重的會有患病風險,“海南長臂猿每個個體都很珍貴,不能冒險圈養。”

但方法總比困難多,白頰長臂猿就可以作為海南長臂猿的對比研究對象——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起繁育白頰長臂猿,圈養科技比較成熟,且白頰長臂猿與海南長臂猿在生活習性和地理分佈上相似。

此外,海野是海南師範大學的學生實習基地。馬雪峰與正在開展長臂猿野外救護項目的汪繼超一拍即合,决定開展研究合作。

“通過飼養白頰長臂猿等海南長臂猿近緣種,進行長臂猿飼養繁育的適應性研究,科學建立海南省長臂猿飼養繁育技術規程,以及和海南長臂猿野外生境相似的圈舍,為救護海南長臂猿奠定科技和環境基礎。”汪繼超表示。

汪繼超還計畫在“婚房”裏再佈設一套視頻監測設備,對兩隻白頰長臂猿的行為做進一步的資料蒐集和觀察。

更多珍稀瀕危物種保護計畫

海南長臂猿、東北虎、海龜等珍稀瀕危動物保護在海南多地“開花”

婚後的亮亮和命大,常常在館舍的枝丫、秋千、木屋之間玩追逐遊戲,嘹亮的“二重唱”時不時響起。這樣的聲音,讓人不免想到生活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深處的海南長臂猿。

作為海南島獨有物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態總是牽動著大家的心。近年來,政府部門陸續種植海南長臂猿喜食的樹種,擴充專職監測隊伍,建立起立體化智慧科考體系,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以自然恢復的方法實現對海南長臂猿種群的保護。

2021年9月5日,在“海南長臂猿喜添嬰猿中國海口-法國馬賽聯合新聞發佈會”上,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宣佈,海南長臂猿的數量由2020年的5群33只新增至5群35只。這一保護成果獲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長章新勝的盛讚:“(海南)長臂猿和海南熱帶雨林保護,不僅在物種生物多樣性上,更是在熱帶雨林保護等全球特別關注的重點焦點問題上貢獻了中國的智慧和海南的解決方案。”

把聚焦的鏡頭拉遠,推向其他珍稀瀕危動物種群,可以看到相關保護工作正在海南多地“開花”。

同樣在海野,今年元旦,一隻東北虎崽順利出生,讓海野工作人員歡呼雀躍——它是海野開園以來誕生的第二只東北虎崽,彌足珍貴。

“動物繁育有三要素:食物、水源和隱蔽物。”馬雪峰說,過去,出於節約成本和便於遊客觀賞的考慮,各地動物園都慣用籠舍圈養動物。但在這種環境中,動物的精神壓力大,不利於繁殖。說到這個,他眉頭緊蹙:在籠養環境中,海野的東北虎在約10年的時間裏都沒有成功誕下一隻虎崽。

近兩年,海野將東北虎集中轉到占地數千平方米的散放區,並通過種植樹木等措施為它們提供隱蔽物,這一做法在業內被稱為豐容。豐容後成果顯著,2021年至今,海野裏的東北虎已經生下了兩隻虎崽。

在海南繁育的稀有動物不止這些。鏡頭轉向三亞,早在2012年,依託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建設的海南省兩栖爬行動物研究重點實驗室,開始繁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圓鼻巨蜥,至今已經成功出殼76只。

海南省兩栖爬行動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水產與生命學院副教授杜宇說,現時實驗室正在籌建海龜人工繁育場,力爭今年5月前完工,届時將用來繁育綠海龜、紅海龜和玳瑁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儘管海南各地、各團隊採取了種種保護措施,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保護珍稀瀕危動物依然任重道遠。

2020年發佈的《海南長臂猿保護行動計劃框架》提出,力爭用約15年時間,實現海南長臂猿種群數量翻番和永續增長,使其較快解除極度瀕危狀況。

省林業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强說,今年將主要從加强日常巡護、監測和推動海南長臂猿棲息地修復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力度。

“實際上,很多珍稀瀕危物種的社會關注度還不够。我們希望更多人知道這些物種的珍貴,從而有意識地去保護它們。”杜宇說,“只有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我們才能盡可能地保留住這些物種。”

(海南日報海口2月24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