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
雜技秀《魔幻之都・極限快樂Show》劇照
柏聯飯店溫泉泡池
巫山當陽大峽谷
文藝作品獲得全國性重點獎項100餘項,新創舞臺藝術重點劇碼20餘臺,生產電視劇25部、網絡動畫片6部。
不可移動文物25908處,居西部第3比特、全國第11比特;博物館111家,免費開放96家;文化館達國家一級館率為95%,位居全國第二、西部第一。
A級旅遊景區271個,其中5A級景區10個;被評為“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發展潜力的旅行地”。
2021年,全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057.11億元,增速為8.9%;全市實現旅遊產業增加值1076.09億元,增速為9.9%。
……
近年來,重慶緊扣“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行千里·致廣大”價值定位,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推進文化鑄魂、實施文化賦能,推進旅遊為民、實施旅遊帶動,推進文旅融合、實施創新發展,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穩中有進、繁榮向好,為重慶高品質發展彙聚起磅礴之力。
以文弘業艺文百花園更加生機盎然
文者,貫道之器也。
立足重慶美術館,遠眺兩江交匯,水天一色,潑墨成畫。
“四軼風華·傳薪惟藝”重慶畫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正在這裡舉行。展覽彙集了晏濟元、馮建吳、張民權、蘇葆楨、牛文、江碧波、羅中立、侯寶川等110比特藝術家的113件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水彩等多個類別。
“早就知道重慶是‘中國現代美術的搖籃’。這些作品不僅勾勒出當代重慶美術界的藝術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重慶艺文百花園的繁榮景象。”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張欣雨邊欣賞畫作,邊發出由衷讚歎。
艺文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近年來,重慶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昂揚的旋律、生動的筆觸、精湛的藝術,奏響一曲曲盪氣迴腸的時代之歌、愛國之歌、人民之歌,用文化凝聚奮進力量,把故事講進人民心裡。
全市文藝作品獲得全國性重點獎項100餘項,新創舞臺藝術重點劇碼20餘臺,生產電視劇25部、網絡動畫片6部。其中,歌劇《一江清水向東流》、話劇《天坑問道》、雜技劇《一雙繡花鞋》成功首演,舞劇《絕對考驗》成功試演,電視劇《黑土熱血》《娘親舅大》《回家的路有多遠》《家道穎穎之大考2020》相繼登入央視,魔術《仙豆(the fairy beans)》獲中國魔術界最高榮譽“金菊獎”,電視劇《絕命後衛師》《共產黨人劉少奇》《麥香》、廣播劇《寶貝回家》《“事兒媽”宋小娥》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海棠依舊》等5部電視劇獲“金鐘獎”“金鷹獎”,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三季)》《城門幾丈高》《長江之戀》獲“星光獎”。
扎實抓好紅岩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紅岩文化公園首期項目建成開放,抓實三峽文物保護、川渝石窟寺保護等重點工程建設。三峽文物科技保護基地建成對外開放,故宮南遷紀念館建成迎客,非遺博覽園(非遺博覽館)建設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舉辦2021中國原生民歌節。紅岩革命文物承載的紅岩精神成為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
全市每萬人擁有“三館一中心”面積666.9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準,其中文化館達國家一級館率為95%,位居全國第二、西部第一;博物館111家,其中免費開放96家。“三館一中心”免費開放年服務羣衆達7200萬人次以上,年均開展流動文化進基層3.3萬場次,打造了鄉村艺文會演、廣場舞大賽、國際街舞大賽、“閱讀之星”市民誦讀大賽、“紅岩少年”讀書活動等多個羣衆文化品牌活動,《占座》《一分不能少》《龍把子》獲得群星獎。
2021年,全市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057.11億元,增速為8.9%;全市實現旅遊產業增加值1076.09億元,增速為9.9%。在疫情影響下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3.8%,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增大。
以旅彰文旅遊業高品質發展更加有力
旅遊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日益成為一種生命體驗和生活方式。旅遊業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俱佳的陽光產業,也是創造美麗、傳播美麗、分享美麗的美好事業。
近年來,重慶旅遊業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目標定位,展現重慶“城在山水間、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伴水、顯山露水”的獨特魅力,彰顯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牢牢把握“行千里·致廣大”價值定位,展現“詩”和“遠方”的結合,讓人們通過旅遊獲得審美上、心靈上、精神上的享受,達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境界。
緊扣重大戰畧,構建形成“1+N”規劃發展體系,全力構建主客共亯、近悅遠來的美好生活空間發展格局。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聯合四川協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編制《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建設規劃》,發起成立巴蜀文化旅遊推廣聯盟、川渝非遺保護聯盟等,成功舉辦首届巴蜀合唱節等品牌活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推動渝鄂長江三峽區域旅遊協調發展,連續兩年舉辦長江三峽旅遊一體化文宣行銷大會,共推長江三峽旅遊品牌提升和市場拓展,共同打造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著眼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佈局,縱深打好“三峽、山城、人文、溫泉、鄉村”五張牌,著力打造“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三大旅遊品牌。
不斷優化文旅品牌行銷推廣,全面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行千里·致廣大”,先後組織180餘個團組1200餘人次赴近60個境外重點客源市場舉辦一系列文化交流和旅遊推介活動,重慶都市形象文宣推介連續兩年亮相紐約時報廣場新年倒數計時活動。成功推出兩季“雙曬”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累計閱讀量62.5億次;開展“打卡巴渝美景”全媒體推介活動,傳播受眾14.56億人次;“巴山渝水踏歌行”快閃推廣活動,傳播受眾近6億人次等。
運用互聯網思維、物聯網科技,建成重慶市智慧文旅廣電雲、“巴渝文化雲”等雲平臺並上線運行。文化和旅遊部資料中心重慶分中心、重慶智慧旅遊研究院掛牌成立,旅遊公共資訊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完成重慶智慧文旅廣電雲平臺一期建設並上線使用,接入文旅場景400多個。
加强政策扶持引導,全力應對疫情影響,推出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高品質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文旅企業復工複產和生產經營的政策措施等,暫退全市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舉辦重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金融專場對接會,幫助文旅企業獲取各類資金近100億元。
推動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品質全面升級,推出新景區景點、特色旅遊線路產品,發佈紅色旅遊精品線路20條,推動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美術館和非遺傳承體驗中心(所)納入旅遊線路,打造鄉村旅遊線路。持續舉辦“重慶好禮”旅遊商品(文創產品)大賽和展銷系列活動。
截至目前,全市A級旅遊景區達到271個,其中5A級景區10個、4A級景區131個;建成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個、市級旅遊度假區23個;擁有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長江內河郵輪34艘,其中五星級郵輪24艘,達到五星級標準的豪華郵輪8艘;探明溫泉礦點不少於220處,建成並營業的溫泉旅遊項目40餘個;全市星級飯店148家,其中五星級飯店28家。
重慶被國際權威旅行雜誌評為“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發展潜力的旅行地”,成為全國首個播放量過百億級的“抖音之城”,央視新聞報導重慶是“最寵遊客的都市”。
文旅融合走向更有詩意的遠方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近年來,重慶大力推進文化鑄魂、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推進旅遊為民、發揮旅遊帶動作用,推進文旅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
不斷提升旅遊發展的文化含量,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文創進景區行動計畫和文化展示提升行動計畫,加快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著力打造一批旅遊商品品牌,形成“重慶好禮”系列品牌。
不斷推進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建設,提檔陞級重慶旅遊景區,豐富優質旅遊供給,建設一批有震撼力的大型旅遊綜合體,培塑一批具有國際能級的龍頭旅遊景區和精品旅遊線路,實現大數據、人工智慧、5G科技等與智慧旅遊服務體系建設融合發展,促進“觀光遊”向“體驗遊”、“景點遊”向“全域遊”轉變。
持續興旺文旅融合駐場演出,進一步打磨陞級《魔幻之都——極限快樂Show》等駐場演出。聚合“兩江四岸”演藝資源,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長嘉匯演藝集聚區。打造了一批新型演藝空間,推出《印象武隆》《重慶1949》《歸來三峽》《烽烟三國》《霧重慶》《記藝·山城》《胡桃夾子》《扯拐兒》《逗樂坊》等文旅駐場演出,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優化文旅融合發展環境,推進文化旅遊產品業態和營運模式創新,建立和完善文化旅遊公共服務一體化機制,探索旅遊景區開發配套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政策,完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機制。
圍繞中心工作科學佈局文旅融合發展空間。圍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畧,以巴蜀文化為紐帶,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圍繞“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部署,推出主城國際都市旅遊目的地、渝東北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渝東南武陵山區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等建設方案,因地制宜推動文旅發展。
不斷提升都市國際影響力,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畧契機,積極參與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工程、中華文化海外推廣工程等國家級項目;建成西部國際傳播中心,大力推介重慶特色文化;高水准建設西部國際傳播中心,打造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綜合性傳播專業平臺,形成“1+3+41”的全市一體化國際傳播矩陣。
進一步完善現代化治理能力,持續提升遊客滿意度,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規範有序、繁榮發展。2017年以來,遊客滿意度位居全國前列。
截至目前,我市注册文化市場主體達到13.6萬家,比2017年初增長4.7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109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總資產規模3238.66億元。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示範基地7個,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116個。全市旅行社達到761家,其中出境遊旅行社92家。2021年,實施市級重大文旅項目86個,全市文化旅遊投資總額(全口徑)1740億元。
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都市1個、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5個、國家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6個、市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7個,重慶市連續兩年位居“中國西部省市文化消費指數”綜合指數榜首。
全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收入近年來年均分別增長15%和23.5%。現時,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區)累計達12個、示範點23個,創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3個、全國鄉村重點村6個、市級鄉村旅遊重點村44個。
“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正在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