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13比特外籍醫生在位於長寧區的上海和睦家醫院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和家人現在都不願意離開這裡,如果要說什麼是都市軟實力,上海的友好、安全、活力,就是它最具魅力的地方。”在這場關於“上海都市軟實力”的座談會上,來自上海藍陽口腔門診部的科斯塔這樣說道。2008年,科斯塔舉家來滬,見證著都市的發展,也體會著口腔醫學在上海的飛速進步。
最新統計顯示,2020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准達到35.57%。在“健康上海”行動的引領下,上海正在為建成亞洲一流健康都市乃至全球領先的健康都市典範而不斷努力。“軟實力好比一座城市的‘個性’,開放、創新、包容就是上海最鮮明的品格。”上海和睦家醫院執行院長(浦西)韓潔說,“醫療健康的成就,正是上海軟實力的有力體現。”
外籍醫生已成“上海通”
中國最早的私立綜合醫院、最早引進國際醫療衛生機构認證聯合委員會(JCI)認證體系的醫院、最早推出全球醫療保險方案的醫療機構……和睦家醫院的這些標籤背後,正是上海這座大都市的國際化和包容性。
今年已經17歲的上海和睦家始終擁有一群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醫生,他們使用不同語言,服務在滬外籍人士及家庭,也為本市乃至長三角地區的患者帶來醫療體驗。梅利莎在上海待了18年,從事醫療行業15年,“我漸漸發現上海本土的醫療機構,哪怕是社區醫院都有先進的新設備,患者服務也很貼心,具有個性化。”
據悉,和睦家醫院的外籍醫生占比20.6%,如心理科主任來自德國、全科主任來自澳大利亞、口腔科主任來自美國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來到了上海,而且慢慢都成了‘上海通’,這很有趣!”上海生命樹醫療美容門診部的趙康完說。
“這是我的第二個家”
“1990年我離開上海時,陸家嘴‘三件套’還沒齊全;2012年回來時,黃浦江變得更開闊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上海地標出現在國際文化影視作品中。”上海和睦家醫院首席醫療官萬裏軍很感慨。近10年來上海的騰飛,也是這群來自全球的新老朋友在擇業之外,擇上海而居的充分理由。
“這裡是非常適合養育孩子、居家生活的地方!”上海申德醫院的蜜雪兒來自巴西,“我才來上海兩年半,幾乎都在新冠疫情之中。但上海很安全,我馬上要續簽工作契约,孩子也開始學習中文了。”在上海已有23年的鮑勃來自上海瑞祥門診部,“我鼓勵孩子學習中文的原因,是希望他們未來能走遍中國,去探訪、參觀,瞭解更多文化。”
上海申德醫院的邁克是菲律賓華僑,他介紹自己時,更喜歡用中文名“李天龍”。在滬15年間,他遇見了妻子,養育了3個孩子,生活美滿,“我的夫人從事廣告行業,也在長寧區政府部門的幫助下便捷、順利地取得了營業執照。”他說,第一次用電子支付、第一次叫外賣,這些生活細節都是在上海體驗的,“這是我的第二個家!”
這些外籍醫生在上海感受都市軟實力,同時也創造都市軟實力。這是上海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而都市精神與品格是軟實力的內核,已深深融入上海的發展史、奮鬥史。據悉,市政府新聞辦此前已赴長寧區調研國際社區發展情況,赴青浦區朱家角鎮感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等並召開座談會,就提升都市軟實力聽取在滬外籍人士的意見建議。下一步,還將圍繞“教育”“園區製造”等主題開展座談活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