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優化創新能力增强驅動數智應用重慶加速建設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

重庆 75℃ 0
摘要:

在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兩江基地乘用車工廠,機器人在焊接車間忙碌。(本報資料圖片)記者張錦輝攝/視覺重慶

規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8.2%,工業利潤兩年平均增長28.5%,後者高於全國平均10.3個百分點——剛剛過去的2021年,重慶工業經濟“成績單”亮眼。這份成績的取得,與重慶以優化產業結構、增强創新能力、驅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等為抓手加速建設國家先進製造業中心息息相關。

產業結構陞級帶來澎湃的發展動力

2月10日,重慶美心(集團)有限公司全部生產線複產,多條智能化生產線“火力全開”——工人只需按下生產線旁邊的圓形紅色按鈕,一塊塊木板隨著機械運往滾動的履帶,然後數十臺機器人揮舞著機械臂,開始對木板進行沖切、加工,最終一道道精美的木門逐次下線。

以前在同樣位置忙碌的是百餘名工人。如今通過生產線改造推動產業結構陞級,只需20人左右即可完成所有工序,產品生產週期縮短近2/3,綜合成本下降30%。

產業結構陞級,給企業增添澎湃的發展動力。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資產重組及優化產品結構,成為銷量、營收和利潤三個業績名額全面增長的全國性啤酒企業;重慶鋼鐵集團通過開拓新領域、新市場,去年共開發10多個新產品,新增授權專利近50件,新簽合同訂單量及新產品銷量均取得大幅增長。

通過產業結構優化陞級,去年全市汽車、電子、裝備、生物醫藥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10%,資料、消費品等行業亦保持了較快增長。

創新讓一批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一塊普通玻璃,經過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科金渝)的加工,耗時15天,就能成為液晶顯示幕,“搖身一變”身價倍增。在惠科金渝生產車間,每天都上演著“玻璃變形記”。

惠科金渝負責人介紹,將普通玻璃製成液晶面板的生產流程全是智能化。現時,這家企業研發人員占員工總人數的比重達到40%。創新,讓企業產量大幅提升,產品品質越來越好。

通過創新推動實現高品質發展,這樣的渝企還有不少。例如,去年慶鈴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完成了與德國博世集團聯合開展的氫燃料輕卡研發,並聯合研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和動力總成。

立足既有的產業基礎,渝企通過創新研發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帶動生產經營持續向好。重慶華峰化工有限公司通過技術研發向終端產品延伸,其生產的氨綸等新材料產品已在全球市場掌握“話語權”。

通過創新,一大批產業項目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截至去年底,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8.1%,有效改善了全市工業經濟結構。

大數據智能化帶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

大屏實时顯示各項數據,整個生產過程清晰可見;原物料供應、倉儲物流等環節聯動,“車間大腦”自主決策時序、產品數量……這樣的智慧生產場景,在重慶企業中隨處可見。

在“智造重鎮”建設中,重慶通過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畫再造發展新動能,在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轉型陞級兩個方面均邁出堅實步伐。

以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得益於多年持續大手筆投入智能化轉型,截至去年底,這家重慶汽車產業龍頭企業已掌握200多項智能化核心技術,70多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產車型上搭載。

大數據智能化牽引產業轉型,越來越多的企業嘗到“紅利”。比如重慶建工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重慶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原本主要生產預拌混凝土,近年該企業通過實施智能化轉型,“轉身”為網絡平臺服務供應商,其推出的公魚互聯雲平臺已為國內上千家混凝土產業鏈企業提供服務。

正是看好重慶工業門類齊全、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飛象、海爾卡奧斯、樹根等一批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已先後在渝佈局。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智慧工廠105個,數位化車間574個,累計推動10.1萬家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實現生產效率提升59.8%,帶動運營成本、不良品率和能耗等多項指標大幅下降。特別是隨著“5G+智慧製造”全面展開,重慶的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綜合發展指數位列全國第7比特。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