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耕地 湖南行動丨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

湖南 89℃ 0
摘要: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湖南日報從2月15日起推出《保護耕地湖南行動》系列報導,全面展現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湖南擔當”。

耕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

湖南緊緊圍繞構建耕地全程一體化保護體系、編制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積極推進田長制試點、嚴格落實“兩個耕地占補平衡”等多項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

湖南日報從2月15日起推出《保護耕地湖南行動》系列報導,全面展現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湖南擔當”。

——編者

春耕在即,郴州市北湖區種糧大戶駱元波已經在謀劃著今年的種糧大計。在專業種植水稻的13個春秋裏,他的種糧“版圖”不斷擴大。

“水稻種植從160多畝新增到了3000多畝。這都是耕地保護政策好啊。”老駱的笑藏不住。

耕地是千千萬萬個“老駱”的“命根子”。

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面落實耕地占補平衡、持續强化督察執法高壓態勢……近年來,湖南多維度探索“增量”路徑,將耕地保護這道“簡答題”做成“綜合題”。

2月15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全省現有耕地5443.4萬畝,恢復内容地類1114.7萬畝,為保障糧食總產量穩定在600億斤以上奠定基礎。

  嚴守耕地紅線

這兩日陽光冒頭,瀏陽市沿溪鎮沙龍村碧綠的菜田中穿梭著忙碌的身影,村民們正有條不紊地採摘蔬菜。

誰曾想,三年前,這片耕地被佔用,用以栽花植木、挖塘養魚。沙龍村黨支部書記羅平春出面制止:“耕地是飯碗田,更是‘希望田’。”

耕地為何被佔用?皆因種糧經濟效益低。找准痛點,沙龍村有的放矢:推行稻蔬輪作,實現“田地生金”。

羅平春介紹,村裡引進種田能手組建了16家專業合作社,鼓勵村民以地入股,參與集中種植、銷售和年終分紅。現時,全村蔬菜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蔬菜年銷售收入達4236萬元。“耕地守住了,產業興旺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放眼全省,佔用耕地現象並非個案,但不是每處都能像沙龍村這樣還地複耕。

第三次國土調查結果顯示,全省耕地保護形勢較為嚴峻。如何嚴守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省自然資源廳提出科學編制實施耕地保護專項規劃。

“根據專項規劃,違規佔用耕地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從事非農建設等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均被嚴令禁止。”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張皓說,必須嚴守耕地紅線,確保穩定耕地一畝不少、補充耕地一畝不假、亂占耕地一畝不讓,確保規劃期內完成國家下達我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

若有耕地被佔用,通過實行耕地保護“一張圖”管控,占在哪裡,就補充在哪裡、保護在哪裡。

省自然資源廳耕保處副處長劉先剛介紹,在耕地保護“一張圖”上,包含了全省耕地、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後備資源、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等關鍵要素,準確反映了耕地數量、質量、等級、權屬等内容狀況。有了這“一張圖”,全省耕地保護就有了遵循和依據。

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公佈的調查數據,2021年全省糧食總產量3074.4萬噸,折合614.9億斤,創近6年新高。全年湖南以占全國2.8%的耕地,生產了占全國4.5%的糧食,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出“湖南力量”。

  “軟硬兼施”强監管

北湖區華塘鎮三合村,離郴州市區不到半小時路程。這裡曾將200餘畝耕地改建成花海,一度成為鄉村旅遊的熱門打卡地。

在田長制的統籌監管下,2021年10月,北湖區依法依規拆除三合村的70.4畝違法建設設施,並將256.8畝花海、草皮等“非糧化”占地進行整改和複墾,並實行蔬菜和水稻輪作,確保土地效能。

田長制,是湖南近年來積極探索和推行的一項耕地保護制度,旨在通過建立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機制,實現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田長”需及時發現、制止、上報轄區內違法佔用耕地、破壞耕地等“非農化”“非糧化”行為。

現時,田長制已在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宜章縣、資興市、瀏陽市6個縣市區試點。今年將在全省推動建立省市縣鄉村組戶七級“田長制”,共同守住耕地紅線。

耕地是否被佔用,被佔用了多少,僅靠人力監測遠遠不夠。

劉先剛介紹,自2020年起,湖南利用衛星遙感科技,動態監測耕地的占補平衡情况,監測數據月調度、季小結、年總結。“衛星的‘眼睛’下,佔用、破壞耕地等違法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為進一步早發現、早制止、早整改耕地的“非農化”“非糧化”問題,現時,全省已開始在長株潭地區,試點實施鐵塔視頻等即時監測手段。

“下一步,通過實行衛星監測,開啟實时監視器,全天候、全覆蓋看緊每一塊耕地;同時對監測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推送至直接負責人和負責部門。”劉先剛認為,監管越及時,預防破壞耕地的行為的效果就越好。

人力與科技雙管齊下,不少地區實現了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保護的有機統一。株洲市天元區通過在各類土壤類型上建立土壤肥力定位監測點,不僅保護了耕地,還培肥了土壤。

  督察執法“長牙齒”

2020年9月,衛星遙感圖片監測發現,常德漢壽縣太子廟鎮永興村李某勇等7人擅自佔用耕地挖塘養魚,其中基本農田6888平方米。

漢壽縣自然資源局依法對其進行立案調查,責令其限期恢復耕種條件。但鑒於其耕地損毀程度特別嚴重,且破壞的耕地面積較大,同年12月,漢壽縣自然資源局將該案移送警察,追究7人刑事責任。

2月14日,省自然資源廳發佈第一批共70餘個耕地保護典型案例,主要涉及違法佔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挖田造景等問題。

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長牙齒”的硬措施毫不手軟。

現時,我省農村亂占耕地建房、違規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挖塘養魚和挖湖造景等四個專項整治,正雷厲風行推進,尤其對新增違法零容忍。

“發現一起、嚴懲一起,先處罰、再整改,决不以整改代替處罰。”張皓擲地有聲。

有罰也有獎。按照最新出臺的《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耕地保護補償資金的分配,向種植糧食的耕地傾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籌安排資金,對耕地保護工作突出的組織和個人進行獎勵。

“耕地保護得好,除了有獎勵,征地上還有補償。”張皓說,鼓勵老百姓保護好耕地,保護好他們的利益。

協同配合的“組合拳”,為耕地保護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有了耕地,有了政策,糧食產量提高了,農民收入也新增了。張皓說:“要把飯碗端得更穩,更有底氣,要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文/彭可心黃利飛彭小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