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零售企業清美持續佈局農業種植豆腐起家,打造都市服務“滿漢全席”

上海 77℃ 0
摘要:最終,這些豆腐進入千家萬戶,融入都市的烟火。從一塊豆腐出發,逐步打造覆蓋城市生活綜合服務的“滿漢全席”,清美靠的是什麼?其實,它正在持續佈局一件大事——農業種植。

  浦東宣橋鎮的清美產業園裏,豆腐車間產線上的機械臂正將一盒盒豆腐裝箱。晚上,一輛輛綠皮物流車駛出,前往上海社區門店、生鮮電商倉庫以及商超等地。最終,這些豆腐進入千家萬戶,融入都市的烟火。

  國內生鮮零售市場從來不缺新來者,生鮮電商的持續湧入更是攪動了池水。在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下,一些業內傳統企業看似低調,實則在一刻不停地自我革新,清美便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上海樣本”。不依靠外部融資,它就打通了從生產、加工、配送到零售的全產業鏈條。同時,還在積極佈局清美味道新餐飲、清美便利商店、清美家居等重資產商業模式。

  從一塊豆腐出發,逐步打造覆蓋城市生活綜合服務的“滿漢全席”,清美靠的是什麼?

  做强全產業鏈

  “每兩塊豆腐裏,就有一塊是清美的。”對於這家從豆腐起家的生鮮零售企業,不少人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豆製品加工上。其實,它正在持續佈局一件大事——農業種植。每天,來自上海5000畝自建產地、合作農戶以及基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總部,進出量可達2000噸左右。

  在農業領域,種植算不上掙錢的生意。清美為何“親自下場”,而非尋找供應商?

  “對於企業及社會來說,一產都相當於‘壓艙石’。”清美農業科技總經理李立說,一旦遭遇特殊天氣或是突發情况,自建產地可免受外界不確定因素干擾,確保農產品以及加工製品的基礎供應,發揮穩產保供的作用。

  2021年初,上海經歷“霸王級”寒潮,蔬菜減產讓終端通路貨源緊張。在清美的蔬菜種植基地裏,一批又一批的蔬菜經過機械採摘被送往倉庫,每日配送量達到220噸左右。

  實際上,作為生鮮的基礎設施,包括上游基地在內的供應鏈,正越發受到零售企業的重視。業內人士指出,向上遊基地延伸、建設自有品牌工廠、搭建物流體系等,都已成為零售企業的未來競爭點。

  清美已經有了積累。如今,它在上海擁有5000畝農業基地、300多輛物流運輸車、3000多個品類、600餘家線下門店。“就拿自建物流體系來說,損耗率是生鮮零售最為頭疼的地方,假如外包給協力廠商,及時調動的需求很難快速滿足。”

  做强產業鏈,帶來的是多重效益疊加。從企業的角度,通過以銷定產的模式,“零庫存”實現資金的良性運轉。在沒有外部融資的情况下,清美依託自有的生產、加工、物流、零售平臺,隨時抽出幾塊綜合就有條件推出“新花樣”,比如,正在佈局的社區門店、面店、小火鍋、茶點等重資產業務。

  “新冠疫情帶動了線上零售的熱度,但社區是永遠無法替代的。我們要給消費者一個出門的理由,通過與生活的深度融合,形成消費習慣,讓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國都打響。”明年,清美鮮家將走出上海,向著深耕多年的蘇浙地區進發。

  對於農戶來說,也樂見清美做大。過去在“單打獨鬥”模式下,往往會因不瞭解市場需求而進入生產盲區。與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後,通過訂單農業的管道,使全年的收入趨於穩定。以位於浦東新區宣橋鎮腰路村為例,村內原有許多蔬菜種植戶,共同納入“清美蔬菜產業化聯合體”後,形成了穩定的上下游關係。另外,村集體出租給清美的土地,每年可獲得270萬元的租稅收益。

  靠“數據”吃飯

  當產業鏈上下游不斷拉長,如何實現良性運轉?

  “如果還是依託‘人海戰術’,最終人力等成本必然會讓企業不堪重負,被市場淘汰。”清美的答案是數位化。2016年,清美組建科技團隊,圍繞著市民的消費訴求,實現訂單、物流、農業生產等全產業鏈條的數位化。

  在清美腰路村基地,僅靠兩名工作人員,就能實現對100多畝蔬菜自動化種植基地,以及近200畝國內首個5G水稻基地的全程管養。“以前,農業是靠天吃飯,現在,是靠數據吃飯。”基地副廠長薑慶豐說。

  在5G水稻基地裏,分佈著近50個監視器。基於圖像識別以及資料處理,實时掌握水稻生長狀態。當生產作業數據逐步積累,人工智慧算灋可以準確預測出病蟲害的發生强度和發展趨勢,以及每塊農田水稻的水分和氮素情况,從而幫助選擇最佳的灌溉、施肥方案。

  數位化生產極大地釋放了傳統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不過,相關設備的投入以及維護陞級是否成為另一筆負擔?

  “當生產規模擴大後,成本就會被攤薄。通過先進生產方式,也能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增强品牌效應。”據介紹,清美將在崇明建設1000畝5G水稻基地,並在外省市推廣這一生產模式。

  產業之間的協同也很重要。新零售時代,企業贏得優勢的覈心在於,從原先以產品和庫存為中心轉變為以數據和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和服務的競爭,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清美數位化工廠自動運行系統,能根據訂單即時資料自動分配生產任務,實現零庫存管理。大豆處理能力從100噸/天提升到260噸/天,便当日產能從5萬盒提升到8萬盒。

  線下門店與後臺打通後,門店可以通過貨架識別存貨數量,後臺自主下單,避免出現供貨不及時的情况。同時,圈畫出區域用戶購物習慣、購物高峰時間段、消費喜好等,基於此進行個性化的產品定制研發,以提高區域消費者黏性。

  記者還留意到,清美自建的軟體發展團隊,除了數位平臺開發,還要承擔農業相關設備的改造。

  “國內製造業現時已經處於一定水准,但是,由於農業生產需求的多樣性,在適配度上仍有待提升。”舉一個例子,清美豆腐車間的機械臂,需要將不合格產品挑揀出來,觀察的重點就是是否有氣泡。而市面上的設備,只能分辨出是否有缺口。“囙此,我們和設備供應商合作,對產品加以改進,以滿足實際的生產需求。”

  通過靠“數據”吃飯,清美在員工數量不變的情况下,產值從最初的4.5億元,增長至40多億元。用數位化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改造後農業畝產增長30%,用工减少50%,節水節肥35%;對食品製造業進行智慧升級改造,產量提高30%,生產效率提高15%以上,成品不良率降到0.3%以下;對生鮮物流智能化改造後,企業的整體配送量提高40%以上,倉配成本下降2%。

  “我們希望通過全產業鏈的數位化改革,加持智慧農業系統、工業互聯網系統、智慧物流系統、智慧零售終端,最終綜合成中央控制的大工廠概念,以更加高度的共亯,打通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逐步提高在生鮮產業的市場份額。”對於未來,清美董事長沈建華有明確的目標——力爭2023年產值突破100億元,進入上海企業100强,2028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