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四川地質災害防灾减灾目標和路徑明確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2.5萬處左右

四川 64℃ 0
摘要:日前,省政府批復《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灾害防治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四川地質災害防灾减灾目標和路徑。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批復


日前,省政府批復《四川省“十四五”地質灾害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四川地質災害防灾减灾目標和路徑。

《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四川將建立以“風險雙控、全域整治、科技防灾”為覈心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突出體現地質災害“源頭找、精細管、全域防、重點治、科學救、智慧控”六個創新探索,實現全省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2.5萬處左右,减少受地質災害威脅羣衆60萬人左右。

四川是全國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是隱患點數、威脅人數、威脅財產數三項名額占比均超過全國同期10%的唯一省份。截至2020年底,不包括已消减隱患點,四川已排查發現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超過3.5萬處。

面對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未來五年,地質災害防治目標如何實現?綜合防治能力如何進一步提升?記者就此採訪了《規劃》起草編制組、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

减灾目標緣何提出?

有上一個五年“打底”,還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規劃》提出消减2.5萬處左右隱患點的目標,在不考慮新增隱患點的前提下,相當於把我省現有的3.5萬處隱患點减少70%以上。5年要完成這個目標,四川底氣何在?

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5年,我省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補助資金114億餘元,累計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約3.3萬處。

不僅有上一個五年“打底”,而且還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省全面推進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點工程建設,抓住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遙感識別、“點面雙控”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和群專結合監測預警設備試驗國家試點機遇。未來5年,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實施,西南地區戰畧區位和發展動能更加凸顯,在不斷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行程中,將為四川加快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步伐提供有利契機。

“施工圖”如何佈局?

“一帶四區四級”分類施策,分級負責群防共治

我省山區眾多,構造複雜,植被茂密,地質災害隱蔽性、突發性和動態性强。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有80%左右地質災害發生在已查明的隱患點範圍外。

為此,《規劃》提出結合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及風險分區,構建“一帶四區四級”防治工作總體佈局。

具體來看,“一帶”指龍門山綜合整治帶,屬於地質災害極高風險區範圍。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任務是實施受威脅重點城鎮綜合整治,開展“點面結合”風險管控試點,提升隱患識別水准和基層防灾能力,力爭“視野外”隱患發生率同比降低。

“四區”包括川西高原風險管控區、秦巴山風險防控區、攀西風險防控區、川東川南低山丘陵風險防範區,分門別類製定防灾措施。比如,生態環境脆弱的川西高原風險管控區要推進高寒山地、植被繁密區防治新技術應用及科技攻關,主要任務是開展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川東川南低山丘陵風險防範區多為中、低地質災害風險區,防治主要任務是提升科技防灾能力,以避險搬遷為主開展地質災害綜合整治。

“四級”是指將地質災害防治級別由高到低劃分為“整治、管控、防控、防範”四級。

在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强看來,分級分類防治思路是《規劃》的一大亮點,符合四川省實際。除了分級分類防治外,《規劃》還提出分級負責、群防共治的思路。

防治體系靠啥實現?

六大工程畫出“路線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防灾

《規劃》提出六大重點工程,為地灾綜合防治體系建設指明路徑。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估工程,推進隱患識別和風險調查評估,把更多“視野外”隱患及時找出來;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風險管控工程,推行隱患點和風險區雙控模式,構建地質災害風險雙控格局;通過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程,持續著力人防與技防並重,健全完善群專結合監測預警體系;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避險搬遷與治理工程,建立地質災害全域綜合整治模式;通過實施地質災害資訊化建設服務工程,提升科技防灾支撐服務水平;通過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推動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實現從源頭上降低地質災害風險的目標,《規劃》提出“以搬為主、搬遷與治理相結合”的防灾思路,未來5年將有近2萬戶受地質災害威脅羣衆避險搬遷安置,從根本上改善生活條件。

“路線圖”已明確,關鍵還在落實。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給出了“一攬子”保障舉措,將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齊抓共管、專業科技支撐、社會公眾參與的地質災害全鏈條管理體系,確保各項目標如期實現。

為破解“錢從哪來”的難題,《規劃》明確,在加强財政保障的同時,支持政府一般債券投入地質災害防治,並按照“誰受益、誰投資,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鼓勵依法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地質灾害綜合整治,構建事權清晰、多元投入的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機制,切實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資金保障水准和資金績效。 (記者 寇敏芳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