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通化縣依據《通化縣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聚焦穩糧保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產品質量和農業生產安全三大基本任務,全力做好農村工作。
農業生產體系穩步提升。糧食面積趨於穩定,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68.65萬畝;訂單面積達到15.8萬畝,預計糧食產量3.6億斤以上;持續做好20萬畝玉米和10萬畝水稻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任務,全縣“二品一標”認證主體16個,認證產品54個,培育品牌24個。畜牧業全產業鏈建設全面加强。全縣畜牧業產值預計達到4.9億元;生豬存欄7.38萬頭,出欄6.63萬頭;屠宰設計能力達到3.5萬頭,累計肉類產量1.14萬噸。園藝特產業向園區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全縣園藝特產業總面積達到18萬畝,其中:中藥材面積12萬畝、藍莓面積1萬畝、經濟作物面積4萬畝、棚室規模達到5000畝左右,實現產值25億元,園藝特產業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30%以上。
農業產業體系逐步增長。農產品加工業轉型陞級行程加快。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252戶,規上企業農產品加工業預計實現產值39.5億元;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共有41戶,其中國家級1戶,省級20戶,市級20戶;完成3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申報及認定工作和5個村鎮“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的認定工作。農業新業態不斷湧現。動態監測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示範企業2家,昇四星級示範企業2家;石湖鎮公益村被認定為吉林省美麗休閒鄉村,已推薦國家級;完成東來鄉鹿圈子村和石湖老嶺村2戶國家級美麗休閒鄉村監測;全縣休閒農業主體達到198個,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園藝特產業繁榮發展。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續建項目,採用“示範推廣技術服務到田”模式,提供“床面覆蓋玉米秸稈科技到田服務”建設面積550畝;持續開展人參產業集群項目,本年度爭取補貼資金460萬元,主要用於快大人參市場“雲工廠”項目建設,目前正在有序建設中。扎實開展“大棚房”專項清理整治“回頭看”工作,利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多輪次、高密度地開展排查工作,全縣共排查整治整改設施農業4402個,面積5325畝,未發現“三類”問題。畜牧業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增高。全縣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畜禽產地檢疫受理率和屠宰檢疫率達到100%;建成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7個,批可處理畜禽糞污500立方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完成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1萬畝;創建15個全程機械化示範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准達到80%,主要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100%。
農業執法體系得以完善。加强農資市場管理。查獲違法經營案件5起;對62家種子經營網點,扡樣檢測了67個種子樣品的發芽率,合格率為99%;檢查肥料市場120家次。加强牧業執法檢查。加强四類場所及動物診療場所監管及行業安全生產檢查,檢查養殖場61戶、屠宰場33次、動物診療場所20次。全年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待宰前死亡活豬13頭、病害猪產品2萬公斤。加强漁政執法工作。開展“漁政亮劍2021”行動,抓獲非法電捕魚人員1人次,立案1起,銷毀非法捕魚網具47個,2000多延長米,銷毀電捕魚器3個。
農業安全體系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安全。在全縣範圍內開展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開展主要農產品監管38次,抽樣檢測36次,抽樣600個樣品,合格率為100%。畜產品質量安全。推進耳標追溯及產地檢疫信息化管理制度,全年發放牲畜耳標6萬餘枚;密切加强和關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做好活豬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運輸車輛監管等相關工作。農機安全。結合農機安全整治“秋季百日攻堅”“白山松水安全行”等專項行動,開展農機大排查大整改專項行動,排查違章118例,整改農機安全生產隱患86例,完成全縣變型耕耘機清零目標。農業植保安全。持續開展草地貪夜蛾監測工作,新增4臺高空殺蟲燈和1臺太陽能智慧昆蟲性誘設備,為全縣153個村配寘918套誘捕器;在金鬥鄉、英額布鎮和西江鎮開展飛防工作,累計飛防3.1萬畝;開展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工作,對全縣10類保護性野生植物的分佈範圍、生存現狀進行調查,共調查24個面,面積3千餘畝。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