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林長制,推動全縣林業高品質發展,有效銜接和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銅川市宜君縣全面推行林長制,構建網格化管護體系,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文章。
夯實林長制
2021年12月13日下午,從太安國有生態林場巡林回來的護林員張玉鋒熟練地卸下身上的設備,顧不上喝口熱水,便急忙拿出紙筆記錄下當天的巡查結果。“我每天出任務回來都會把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這些資訊會迴響給林場,提供給同事做資料分析。”張玉鋒一邊認真記錄,一邊對記者說。
作為村林長制工作小組的“老兵”,張玉鋒不但要帶領大家制訂一年的林長制工作任務清單,而且在重要時段,還要充當“一線兵力”。
“推行林長制,首先要從建章立制上著手,解决誰來當林長的問題。”宜君縣林業局工作人員王傑介紹,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宜君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了林長制實施方案,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明確誰是林長,以及以怎樣的管道來開展林長制工作。
乙太安國有生態林場為例,此林場森林面積廣,林地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保護任務重,“這就要求我們織密基層林長制網絡,壯大林長隊伍,特別要發揮隊伍末端的力量。”王傑說。
具體怎麼幹?據王傑介紹,近年來,宜君縣加快建立“管防”責任體系,即加强林草資源監管,落實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草資源保護責任,維護生態安全。同時,宜君全面建立縣、鄉鎮(街道)、村三級林長制管理體系,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全縣聘用生態護林員350名,轄內6鎮1鄉1個街道2個綜合服務中心均建立鎮級林長制,全縣117個村建立村級林長制工作模式,推動了林長制工作穩步有序開展。
汗水換青山
為荒山披綠衣,為大地織錦繡。每年開春植樹造林時,宜君縣提早行動,搶抓時節,合理規劃,積極推進綠化造林工作。多年來的堅持,宜君縣把一座座荒山變成青山,將一個個山坡裝點成了一幅幅“綠色畫卷”。
每年植樹節前後,宜君縣廣大黨員幹部羣衆就會積極植樹造林美化家園,在道路兩旁、村組幹道、房前屋後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工作,打造出一條條綠色長廊。
在大力提升森林質量的同時,護林員充分擔起護林責任。“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巡山是以病蟲害防治為主,油松最有可能出現紅脂大小蠹蟲,一旦發現情况嚴重的,我們需第一時間處理。”2021年12月11日一大早,宜君縣棋盤國有生態林場護林員陳曉偉像往常一樣和同事進入林區,開始一天的巡護工作。
護林員的工作,陳曉偉一干就是18年。每天3萬的步數,對他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樹木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我們巡護的範圍也在逐年增加。”陳曉偉笑著告訴記者,宜君縣嚴厲打擊濫伐林木,非法收購、加工和運輸木材,非法侵佔林地和亂采濫挖幼苗、大樹,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村民護綠意識提高了,這兩年在山林裏放牧的基本沒有了,連過去牛羊走的小路都消失了。
56歲的李樹軍在宜君縣楊灣林場從事護林營林工作。他經常說:“栽樹不容易,管護好樹更難。林木是國家的,我的主要工作是管護好它們。我會一直守護這片森林,我很知足,也很快樂。”
護林員們用辛勤和汗水換來山城的青山綠水。
據王傑介紹,預計到2025年底,宜君縣林地總面積將穩定在140萬畝以上,森林面積達到4.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56%,森林蓄積量達到255萬立方米,建立起結構穩定、功能强大、效益明顯的森林生態體系。到2035年,將建成一個天藍、山青、水綠、景美的綠色生態宜君。
發展綠色經濟
“森林走進縣城,綠色遍佈鄉村,人人安居樂業。”自全面推行林長制改革以來,宜君縣精准提升森林質量,持續推進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深入開展荒山水土保持綠化行動,擦亮了自然生態“底色”,提升了高品質發展“成色”。
依託林下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是促進鄉村振興、羣衆增收的有效路子。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宜君農林產業發展也逐漸釋放出獨特魅力。
2021年核桃剛剛掛果時,樹下的杜仲花也在綻放,宜君縣哭泉鎮馬前堯村村民孫小軍看在眼裡,樂在心上。
曾經因父母患有重病被納入貧困戶的孫小軍,2016年參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培訓班後,種上了專家推廣的“清香”核桃,再加上養豬、種玉米等,他家年收入從之前的2000元新增到現在的5萬元,成功摘掉了“窮帽子”。
現時,宜君羣衆的另一致富“利器”是中藥材種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0.6萬畝,育苗1220畝,其中建成300畝以上連片種植基地21個,千畝以上連片種植基地3個,育苗基地2個。同時,現代醫藥產業園順利投產達效,新引進中藥材加工企業2戶,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全縣中醫藥產業和避暑旅遊康養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高品質發展為目標,宜君縣還突出身邊增綠,將交通幹線兩側和鎮、村及周邊綠化作為重點,努力把防護林建設推向新階段,把宜君建成渭北旱原上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記者:馬騰通訊員:田亞南)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