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天新增3例無症狀感染者,與新冠病毒的賽跑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急轉運、疫苗接種、隔離點管理,疾控中心流調人員等拼盡全力,開啟“白加黑”模式築牢上海疫情底線。
高頻“接單”
通宵一個接一個
此輪疫情嚴峻複雜,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深切感受到了這一點。加强針接種的繁重任務疊加疫情防控的壓力,行政管理人員、應急轉運隊員、核酸採樣隊員……每個人都拼盡全力進入“白加黑”狀態與病毒賽跑。
國內本土疫情反復,公共衛生科科長潘瑋每天線上的工作群“接單頻率”越來越高。作為“2+12”管理的落實者,她每天需要應對數個工作群裏10餘個資訊組下發的數據,細篩資訊,剔除重複、修訂資訊,與街道和被管理人反復溝通,形成最終名單。
隨後,院感科科長楊吉倩、護理部首長黃鶯“接單、派單”,負責採樣工作的閉環管理。“我剛才好像意識模糊了。”連續高强度工作36個小時後,潘瑋的身體承受能力已近極限,在同事强烈要求下,她才趴在工位上短暫休息片刻。
14日晚上,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轄區內的商場進行“2+12”管控。“大單”落地,這一晚,中心主任畢芳芳和副主任計秋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揮,應急採樣隊員迅速集合,通宵達旦,終於在15日清晨之前完成近900人的核酸採樣任務。
16日,零點剛過,應急採樣隊兵分兩路,隊員畢瀟、劉娟在居民區一家一戶地上門採樣;另外一隊由門辦主任侯雯帶隊,帶領隊員黃玉珍、劉娟、陸冰集結出發前往轄區內辦公大樓管控,淩晨5點多才結束……又是一個通宵。
高强度工作
幾乎每天“倒時差”
“一個蘿蔔一個坑,大家都很辛苦,不敢讓別人代替自己加班。”虹口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張靜介紹,中心共有15名檢測人員,分為5個小組倒日班和夜班,24小時不間斷進行核酸檢測。檢測人員上班時間不固定,晝夜顛倒,幾乎每天都頂著高强度的工作壓力“倒時差”。
近期,入境隔離人員以及協查中需要做核酸檢測的密接、次密接和高篩人員不少,這些檢測全都要由區疾控完成,每天的核酸檢測樣本平均有1000多個。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之外,微生物檢驗科還要承擔轄區內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檢測,比如學校、養老院內發生嘔吐、腹瀉、流感疫情,樣品也會送來,任務繁重。
看不到室外的封閉實驗室裏,機器24小時響個不停。再冷的天氣,這裡都要開冷風空調,因為檢測人員穿著一整套密不透風的三級防護裝備,在實驗室裏一待就是五六個小時,出來時汗流浹背。張靜印象中工作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從下午5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點。
按規定,送到實驗室的新冠病毒檢測樣本,必須在6個小時內出結果。實驗室採用螢光定量PCR檢測法,用這種檢測手段,實驗流程至少需要4小時。算上實驗前後登記錄入、整理報告、核對等繁瑣細緻的工作,6個小時剛好够出結果,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擱。十幾個小時一個班頭,大家只能抽空出去吃飯、喝水,有時一批樣本剛檢測完,下一批又送來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24小時服務
背後是加班加點
楊浦區中心醫院內,核酸檢測量近日激增。感染疾病科主任王斌告訴記者,檢測點24小時向市民開放,最近無論雙休日還是周中,檢測量都明顯增多,“1月13日達到1500人,1月14日達到2800人,1月15日達到3000人以上,除了社會人員,‘2+12’社區健康管控人員的核酸檢測任務也在其中。”
為應對激增的核酸檢測量,楊浦區中心醫院增設資訊登記、採樣視窗,提供24小時服務,還建立了一支應急採樣隊伍。“每天下午4點到晚上8點是核酸採樣的高峰期,這段時間排隊的人特別多,我們希望大家能够錯峰來採樣。”王斌說。
在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保障日常的診療工作之外,醫務人員還加班加點忙碌在疫苗接種點,每天接種疫苗達到1000劑次以上;密接和次密接轉運、“2+12”管理、上門核酸採樣持續24小時運作,片刻不停……“全員出動,一人多崗,多線作戰,用盡全力。我們希望,自己的付出與市民的理解配合,能儘早讓這座城市恢復往日的平靜。”中心主任畢芳芳說。
中心採樣隊員譚雲霞淩晨工作結束後,回到組織就在辦公室休息,白天被召集時再次投入工作;採樣隊員倪箐琳從疫苗接種點工作回來後,又馬上投入了上門採樣的工作……
採樣隊員畢瀟在朋友圈發佈的一則消息,引來不少圈內人共鳴,“昨晚和娟姐通宵,只希望市民朋友能及時開門。”畢瀟道出了所有基層工作人員的心聲:遇到流調,期望大家再耐心一些,等等“大白”上門,齊心協力最終跑贏新冠病毒。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