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少將中最年輕的一比特,曾在西北反抗國民黨統治運動中立下戰功,但他卻在1962年4月22日,慫恿六萬餘人一起叛逃蘇聯,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伊塔事件,主席得知消息後並未進行阻攔,反而命令邊防將士不要開槍動武,主席為何要這樣做呢?而這位少將為何會走上了叛逃的道路?他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
這位少將叫做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出生於新疆的一個牧民家庭,為了更好地生活,他獨自一人前往伊犁打工,這也練就了他堅強獨立的性格,20世紀初的新疆社會混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瑪律果夫為了脫離貧窮,經朋友介紹進入革命夜校進修,在這裡他不斷接受先進思想,之後在當地從事教育工作,他非常贊同共產黨的革命觀點,得知盛世才與國民黨親近後,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一些較為激進的言辭,囙此被關押入獄,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瑪律果夫始終不肯低頭,直到盛世才被調離新疆之後,他才被釋放出獄,之後他便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盛世才在任時和國民黨政府發佈命令,強迫各族人民捐獻車馬1萬匹,如果做不到,就必須繳納高於市價二分之一的價格,沉重的負擔使當地羣衆難以承受,為了打擊和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1944年8月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的人民發動了武裝起義,此時擁有一腔愛國熱情的瑪律果夫,果斷參加三區革命運動,革命期間他的優勢也得到了很好發揮,第二年馬爾果夫參與創建民族軍,並擔任重要職務,在接下來的戰爭中,表現出了優秀的指揮領導能力,解放戰爭爆發後,國民黨軍隊主力被悉數瓦解,但盛世才仍然冥頑不靈拒絕投降,鑒於這種情況,彭老總率領西北野戰軍向新疆地區推進,此時瑪律果夫領導的新疆民族軍,與革命军成功會師,新疆也在瑪律果夫的幫助下獲得解放,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作戰能力十分突出,便被任命為了第五軍軍長兼參謀長,不久後又被提拔為伊犁軍區司令員,足以見得組織對他的重視程度之高。
1955年瑪律果夫被授予少將軍銜,還獲得了一級解放勳章,這一年他才32歲,是開國將軍中最年輕的一比特,按照這樣發展下去,瑪律果夫的仕途可以說一片光明,但他卻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背叛了自己的國家,在二戰的影響之下,蘇聯有3000多萬軍民犧牲在了戰場上,其中大多數都是青壯年,囙此也造成蘇聯國內勞動力銳減,急需人口的蘇聯將目光放在了我國身上,蘇聯一方面武力威逼蘇聯華僑儘快回國,另一方面對新疆地區人民進行洗腦,誘惑群眾加入蘇聯國籍,由於當時中蘇交好,加之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影響,政府並未進行封锁,1962年的中國仍然滿目瘡痍,國內剛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灾害,美蘇兩國在外部進行封鎖,印度又在西藏地區蠢蠢欲動,中華民族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各族人民本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但新疆地區的6萬群眾卻選擇了叛逃蘇聯,其中就有馬爾果夫和祖農·太也夫。
當時的蘇聯雖然人口銳減,但在國際上依然有較高的影響和地位,也是唯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國家,瑪律果夫和祖農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所以就計畫著要去蘇聯,1961年二人向組織提交申請,想要以和平的管道獲得組織的同意,主席得知消息後並沒有生氣,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想走就不能強留且看日後發展,獲得了組織同意之後,馬爾果夫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叛逃,而是走村串戶大肆煽動羣衆,向牧民描述蘇聯生活的美好藍圖,甚至發放大量的宣傳册和畫報,而我國西北地方有很多少數民族,其中俄羅斯族就是沙俄時期的沙俄人民,十月革命之後,很多沙俄百姓為了謀生,來到了我國的西北地方,而瑪律果然則利用這一血緣關係,煽動當地百姓要回家認親,過上比現在更好的日子,加上我國當時的國內情况,很多新疆群眾的心思都開始搖擺不定,而瑪律果然為什麼不自己叛逃,反而要帶走大量的群眾呢,這其實是馬爾果夫與蘇聯官員提前商量好的,他將大量人口帶到蘇聯後,可以獲得更好的待遇。
1962年4月22日淩晨,一些牧民想要通過霍爾果斯口岸前往蘇聯,但由於時間原因並沒有國際汽車,牧民們氣憤難當與邊防戰士發生了衝突,等到天微微亮之後,出現了大量持有“蘇僑證”的群眾,一時間在長達三千多公里的邊防線上,充滿了想要强行出關的邊防群眾,邊防戰士都被這樣的陣勢嚇傻了,蘇聯現狀陸續派遣汽車開往邊境,就這樣瑪律果夫和祖農·太也夫兩位少將,帶著6萬多邊民叛逃蘇聯,並且持續了三天三夜之久,中央得知消息後大為震驚,主席更是氣憤不已,但隨即卻表示想走就讓他們走,雖然我們現在一窮二白,但十幾年之後這些人一定會後悔,我就不相信蘇聯是天堂,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共有六萬七千多名群眾逃往蘇聯,許多地區一夜之間人去樓空,雖然這場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卻對新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6萬多群眾帶走了22萬頭牲畜,由於錯過了播種季節,導致40多萬畝農田未能播種,造成了近1000萬的經濟損失,為了應對這樣的難題,中央派遣了大量革命军前往西北,他們放下了手中的槍桿子,開始在農田中耕作起來。
馬爾果夫帶領大量羣衆和牲口來到蘇聯後,為當地農業發展創造了極大優勢,但他並沒有得到蘇聯方面的優待,不但沒有得到經濟補貼,就連溫飽都是一個問題,而那6萬多人居民的生活水準更是天差地別,非但沒有過上好幾日,反而被武力驅逐從事放牧和農業生產,有的甚至被驅逐到西伯利亞的荒原凍土之上,日子過得苦不堪言,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影響下,國內經濟發展出現了轉折性的跳躍,而蘇聯卻在1991年宣告解體,俄羅斯全面開放物價,叛民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這時他們又想起了中國的好,吵著要回國,瑪律果夫也向國內寫信,企圖回到祖國的懷抱當中,但他的請求都遭到了拒絕,最終病死在了異國他鄉。瑪律果夫的仕途本應一片光明,但他卻為了一時利益背叛了國家和民族,從少將淪落到被人民唾弃的地步,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人生也沒有重來的機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