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起點,書寫有溫度有質感的民生答卷——寫在2022年四川省兩會開幕之際(下)

四川 99℃ 0
摘要: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强弱項,切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羣衆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亯高品質幸福生活。

5天前,CR200J型復興號動車組駛進西昌西站,標誌著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已擺脫絕對貧困的凉山州,正式步入動車時代。

3個月前,大熊猫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加速推進,更多巴山蜀水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8個月前,2745個全省鄉村振興暨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交通項目集中開工,回應羣衆對路的期盼,進一步打通斷頭路、拓寬致富路、鋪就幸福路。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省委省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强弱項,切實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用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羣衆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亯高品質幸福生活。

以民為本,讓人人都有獲得感

一年來,儘管面對多重困難疊加的嚴峻形勢,全省民生改善卻從未停滯。全省各級黨組織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一件件困擾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妥善解决。

减免非民族自治地區40萬名幼兒保教費、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5.1萬人、實現89個體育場館免費開放或低收費開放、建成1300個行政村60萬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2021年下達的30件民生實事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各級財政已下達預算1901.49億元,完成資金安排總額的110.5%。

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價值尺度,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這份民生答卷,浸透著濃濃的民生情懷,鐫刻著步履鏗鏘的民生足迹。

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也是最大的民生。當去年盛夏德爾塔變異株侵襲四川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强音響徹巴蜀大地。省委省政府堅持科學防控、精准防控、有序防控,以最大决心、最快速度、最有力舉措遏制疫情擴散蔓延,用時22天,將6個中風險地區全部清零。鬧市重拾烟火氣,天府再現活色生香。

脫貧攻堅曾是四川最大的民生工程,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去年6月,我省出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產業和就業扶持、“美麗四川·宜居凉山”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社會治理、財政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綜合幫扶9個方面支持政策,對摘下貧困帽、奔向共同富裕路的彝族同胞“扶上馬、送一程”。

各級各部門堅持民生優先,認真分析歸納民生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列出清單,拿出措施,像抓經濟建設一樣抓民生保障,像落實發展名額一樣落實民生任務。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施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六大便捷行動,210項高頻事項實現“川渝通辦”、日均辦理1.8萬件;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構建分層分類、城鄉統籌、兜底保障功能有效發揮的社會救助體系;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等西南五省(區、市)門診慢特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開通運行;全省4787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和紀念館免費開放;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免費提供793918人次的法律援助諮詢服務,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永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聚焦創新,重點突破民生難題

每天吃完早飯,遂寧市大英縣退休職工龔海榮就要到郪江流經大英縣的3公里河段去走走看看。作為該河段的民間河長,他最自豪的是,自己守護的清澈河水和綠樹成為當地最熱門的景區和“網紅打卡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這一年,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全省優良天數率89.5%,森林覆蓋率達40%,水質改善程度位居全國前列。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曾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如今,成都市民已習慣了在朋友圈曬“推窗見雪山”。

去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會提出的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品質發展,是四川堅定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的堅實步伐,更是向生態文明躍升之路。巴蜀大地上,一幅幅美麗四川畫卷不斷鋪展。

加强和創新社會治理,是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這一年,我省扎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著力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强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創新鄉村治理管道,提高鄉村善治水准。

作為兩項改革“調鄉、合村、並組、優化社區”系列“組合拳”的拓展延伸,社區治理創新被納入改革“後半篇”文章的重要內容。2021年,是實施“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範三年行動計畫”的第二年。截至目前,全省第一批44個縣(市、區)、44個街道(鄉鎮)、150個社區試點任務已完成,社區治理由“機關化”“辦公化”轉向“親民化”“服務化”。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社會工作力量,去年100個鄉鎮(街道)實施社會工作服務試點示範專案。受益於此,瀘州市龍馬潭區羅漢街道羅漢場社區86歲的熊朝珍老人在新年前夕,享受到社工們帶來的“一個觀眾的劇場”。這樣扶弱解困、老有所樂、幼有所長、勤勞致富、互幫互助、共建共用、溫馨和諧的社會治理場景,在巴山蜀水越來越多。

補齊短板,回應羣衆民生需求

“老樓裝新梯”,是一個民生“老大難”。特別是在一些老舊社區,行動不便的居民加裝電梯的願望更加强烈。

羣衆的急盼急需,就是民生工作的指向。我省就進一步做好既有住宅電梯增設工作製定指導意見,明確“雙2/3參與,雙3/4同意”後,業主就可開啟老舊社區裝電梯的編制方案、申報部門審查等程式。同時,充分考慮到電梯加裝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利益衝突,提出“兩調一訴”協調路徑,引導業主依法依規和諧加梯。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年來,民生改革著重補短板、兜底線,對準突出衝突,亮出硬招實招,在教育、醫療、居住、就業等羣衆最為關心的領域,民生的堵點、痛點得以打通、治理。

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加强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農民工等群體創業就業服務,深入推進技能提升行動;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提高門診和住院救助限額;持續加强農村公路建設,打造鄉村運輸“金通工程”品牌;實施養老服務“七大工程”,推動公共場所、互聯網應用等適老化改造;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强化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

從“懸崖村”搬遷到沐恩邸社區後,凉山州昭覺縣的吉克木果在社區開起雜貨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舉辦的電商知識培訓正對上了他的“痛點”。在系統學習網路直播知識後,吉克木果把雜貨鋪交給妻子經營,自己依託“懸崖村”的旅遊開發,做起網路直播帶貨。

“從我們鎮上到縣裡有90公里,以前去縣上辦理醫保事項要花一天時間,現在到鎮上就能辦好。”隨著鎮便民服務中心開通醫保經辦服務後,巴中市通江縣空山鎮村民張大山再也不用跑遠路了。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實施公共文化設施提標陞級工程,推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錯時延時服務;全面貫徹落實“雙减”政策,壓減培訓機構數量,提升課後服務水平;深入實施“健康四川”行動,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加快建設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和六大區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支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補短板,建設國家和省級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

成都市鹽道街小學(東區)二(2)班的學生家長熊琳說:“學校提供課後延時服務後,方便了我接孩子,孩子也不帶工作回家了,有更多時間拓展興趣愛好。”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全川人民正昂首闊步,向著更美好幸福的明天出發。(記者 江芸涵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