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騙局的下半場:古樹茶和名山茶

云南 98℃ 0
摘要:以港臺商人為主導,以“越陳越好”為主題的普洱炒作上半場在2007年黯然收場。所以在2007年之後,普洱界又開始興起了一個新概念——古樹茶。一時間,圈子裏探討交流的全都是普洱古樹茶。反正普洱茶在古樹和名山的加持下重現往日輝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港臺商人為主導,以“越陳越好”為主題的普洱炒作上半場在2007年黯然收場。

有人笑,有人哭,笑的人瀟灑離去,哭的人總結經驗教訓,起來再戰。

哭的那批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想一夜暴富的跟屁蟲,這類人說是跟普洱打了很長時間的交道,可能連生普和熟普的區別都不知道,純粹把普洱當做一種理財產品,所謂的茶葉只是一條冰冷的價格波動曲線;

一類是真正做生意的茶商,這類人在泡沫破滅之後,終於開始坐下來冷靜思考茶葉存在的意義:茶葉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想要一款茶走得更長更遠,必須回歸茶葉的本質:口感。

當然了,也絕對不能放弃文宣越陳越好這樣的絕佳噱頭。

只是只有這樣一個噱頭絕對不够。跟其他茶產區相比,雲南茶產區最大的優勢就是樹齡長,單株多。

那就以這個特徵再造一個噱頭吧!所以在2007年之後,普洱界又開始興起了一個新概念——古樹茶。

古樹茶和非古樹茶的口感到底相差多大,可能真的會有一些區別,但是僅僅一點兒區別肯定不够支撐價格的千差萬別,所以這批可能一開始也想把普洱茶做長遠的人,又開始犯老毛病了:裝神弄鬼,故弄玄虛。

恨不得把古樹茶說成此茶只應天上有,說成瓊汁玉露包治百病。

再請幾個名流現身說法,實地參觀,喝古樹茶便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哪個有頭有臉的“大人物”不去雲南包幾棵古樹,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古樹茶同樣也成了疏通人脈和辦成事的利器。

一時間,圈子裏探討交流的全都是普洱古樹茶。

隨著古樹概念的成功推出,前一年還慘不忍睹的普洱界馬上又開始紅火起來,那些好了傷疤忘了疼的炒茶客和全然不知上一年發生了什麼的新手小白也紛紛入場,生怕來晚了又要被打屁股。

很快問題就來了,雲南的古樹就那麼多,狼多肉少根本不够分。

怎麼辦?用高山茶和臺地茶冒充唄!至於口感什麼的,主要取決於跟別人聊的時候用什麼高深莫測的詞語,如果詞語縹緲一點兒,一堆翔也能給你聊出古樹茶的味道。

更絕的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做法——拼配茶,還美其名曰有層次感。

古樹茶第一次達到了多方共贏:對於芳村金融中心又割了茬韭菜;對於產地普洱茶本身的逼格和價格又進一步提高;喝茶的茶客收穫了滿足感和虛榮心,雖然錢包吃了點兒小虧但無傷大雅;因為價格還未崩盤,中小茶客雖然獲利不多,但跟一年前比起來已經謝天謝地……

這一次的大獲成功進一步激勵著人們推出另一個類似概念——名山茶。

2010年以後,以老班章和冰島為代表的傳統名山,以易武和昔歸為代表的新派名山紛紛湧現各大線上線下茶店。

什麼冰糖甜,薄荷糖一大堆聞所未聞的專有名詞紛紛湧現,既神秘又高級。

至於口感是否真的有那麼神奇,人云亦云;至於有多少真貨,不得而知。

反正普洱茶在古樹和名山的加持下重現往日輝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重要的是,淡化越陳越香和收藏價值,極力強調名山和古樹,看似炒茶客們已經改頭換面無限弱化普洱的金融價值,回歸了普洱作為茶葉的本質。

實質上,這是比“越陳越香”更高級也更隱蔽的幌子,一切還是為了割韭菜,獲取暴利。

2016年4月,當古樹和名山的概念已經炒得足够成熟,頂級炒家終於露出了閃亮的獠牙。這次直接炒更加暴利的線上直銷。

商家們利用名山和古樹的稀缺性,在網上限量發售各種系列茶餅,因為文宣做得到位和名山古樹已經深入人心,有限的茶葉幾秒鐘便銷售一空。

這只是表演的開始,隨後是淘寶鹹魚等各大網站的二道販子放出遠高於當時廠家直銷的價格出售茶餅,甚至各種高價求購的資訊見諸各大網站和論壇。

說到這裡,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顯而易見。

因為資訊的傳播比十年前更快,更多的中小炒家進場,很多人甚至不惜借砍頭貸斷頭貸。

2018年後,普洱茶果不其然地又一次暴雷,因為炒名山和古樹,這次暴雷不同於十年前全國上下一片哀鴻,而是零零散散小面積地出現,而正是這樣的特徵使得很多人還心存幻想。

而歷史告訴我們,這只不過是溫水煮青蛙,只要不跳出來,早晚都是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