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範寨村:狀元故里,那些你不知道的人和事

山西 111℃ 0
摘要:前一段,一個漯河的朋友不斷給我提起漯河召陵區有個狀元村。我以為是每年高考,某個村考上大學的孩子比較多,才被譽為狀元村呢。他說你誤會了我的說法。這個狀元村從清朝道光年間就有了,而且這個狀元還是道光朝第1名的武狀元,歷時已近200年了。聽他這麼一說,我表示很震驚,也很好奇,真沒想到在200年前的清朝晚期,漯河這片熱土還出過武狀元。他說,那是狀元故里範寨村。這是狀元故里範寨村歷史遺跡的重大損失。

#2021生機大會#



前一段,一個漯河的朋友不斷給我提起漯河召陵區有個狀元村。我以為是每年高考,某個村考上大學的孩子比較多,才被譽為狀元村呢。他說你誤會了我的說法。這個狀元村從清朝道光(西元1823年)年間就有了,而且這個狀元還是道光朝第1名的武狀元,歷時已近200年了。聽他這麼一說,我表示很震驚,也很好奇,真沒想到在200年前的清朝晚期,漯河這片熱土還出過武狀元。

終於有一天,通過那位朋友給我的尋找線索。我沿著漯河市龍江路一直向東,行至龍江路與京港澳高速公路交叉處,左拐沿著一條南北方向的公路穿過姬石鎮,一路向北而去。到達陳莊村時,我下車問一個當地人:“去狀元村範寨怎麼走?”這個當地人糾正了我的錯誤說法。他說,那是狀元故里範寨村。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給我看。我看到不遠處,有一條和這條南北路形成丁字口的東西路。他說你拐到那條東西方向的公路,往東一直走,直到看見路邊設定一塊村牌上面寫著:狀元故里範寨村,就到了。

謝過這個熱心的當地人,我按照他的指引,也就是10分鐘的路程後,我遠遠望到了那個村牌,它就矗立在路邊的田地裏。從這裡繼續向東沒多遠,就來到了通往範寨村的一條南北路。順著這條路往裡面走,臨路的房子外牆畫著具有文化氣息的宣傳畫。牆上還有一個長方形的指向性路牌:文華路。我心想,這個村有點意思,一條小小的村路還有路名,美其名曰文華路,再往前走,與這條路交叉的東西路叫狀元路,真是一個講究的村子。

第一次來範寨村,我迫不及待要找尋朋友給我說的狀元府、狀元橋、狀元井等歷史遺跡。站在原地環視一圈後,看一個大爺走過來。我趕緊上前向大爺打招呼。一番寒暄後,大爺告訴我狀元府在村西頭的位置,狀元橋在村後面的路上。老人無不惋惜地說,狀元井,修路時被蓋在下麵了。我說,既然是歷史遺跡真實存在的,就不應該把它蓋到路面下。大爺說,這幾年,上級有關部門讓大力發展特色鄉村,過不了多久,狀元井就會重見天日的。

和大爺攀談中,大爺的講述,一一解開了我的疑問。大爺說,範寨村之所以叫狀元故里,緣於這個村出了一個武狀元張從龍。我仔細聽大爺娓娓道來。

當年,這個村姓張的人家並不多。張成龍出生在範寨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裏。有一天,年滿一歲的張從龍偶染風寒,高燒不退。郎中過來看過好幾次,抓了幾副藥吃完還不見好。張家父母心急如焚,再次找到當地的郎中,祈求他能够想辦法救救這個孩子。當郎中看到奄奄一息的張從龍時,無奈地只是搖頭,表示已經無力回天了。送走郎中後天色漸晚,張家父母用小被褥把張從龍包裹好,來到村後面的荒地,就把包裹好的孩子放在路邊,含淚依依不捨地離開了。

也不知道過去了多久,一個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貨郎從這裡經過。他隱隱約約聽到附近有孩子的哭聲。貨郎放下挑子,尋著孩子的哭聲走過去。他發現了一個用被褥包裹著的東西。孩子的哭聲就是從這裡發出來的。貨郎趕緊打開被褥,孩子的哭聲更起勁了。天慢慢黑下來,貨郎也不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於是,他給孩子一些吃的,然後重新包裹好,放在自己的貨籃裏,繼續趕路。

一路上,晃晃悠悠地回家了,也就是當時的山陝會館。具體是舞陽北舞渡鎮的山陝會館還是臨潁縣山陝會館,不得而知。貨郎放下挑子,借著燈光,貨郎看到被褥裏的孩子睡得正香呢。多麼可愛的孩子啊!貨郎看到這個男孩,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孩子身體沒毛病,哭聲有勁是一個健康的孩子;愁的是孩子太小了,夫人又不在身邊,自己一個大男人怎麼能一邊做生意一邊養孩子呢。貨郎想了半天後,下定决心,乾脆自己跑一趟,把孩子送回山西臨縣老家,讓夫人把孩子養大吧。

貨郎回到山西老家,夫人看到丈夫從河南帶回來一個孩子,頓時喜歡的不得了。夫妻倆給孩子取名叫張從龍。從此,張成龍在山西臨縣長大。張從龍有膂力,喜弓馬,隨父親讀書兼習武功。20歲時入邑在軍械庫當兵,拜師野林王公。王公系武當山的俗家門徒,集太極、八卦、形意、少林拳於一身,精於騎射,通曉兵法,張從龍獲得他的真傳。

清道光三年,張從龍辭別山西的父母,進京趕考。沒想到道光二年(1822),他就中武舉。道光三年會試,名列榜首。後來經過殿試,擢一甲第一,皇帝欽定狀元及第。他深受道光帝器重,以頭等佳衛賜乾清門行走。從1840年開始,張從龍跟隨林則徐、鄧廷楨禁烟抗英。他在鎮海戰役中,與阿兵哥同甘共苦,指揮果斷,屢克頑敵,收復鎮海。張從龍奮戰海防三十餘年,志在衛國,被後人譽為晚清民族英雄。直到晚年致仕返鄉。同治九年(1870)病逝,終年74歲,葬於山西臨縣萬安坪村。

高中狀元後,張從龍光宗耀祖。他的父親,也就是他的養父把他的身世告訴了他。養父說:其實你不是山西臨縣人。你的生身之地和你的生身父母是河南郾城東北也就是(河南漯河召陵區姬石鎮)範寨村的。當張從龍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後,迫不及待地從山西趕往河南郾城東北範寨村看望他的父母。後來,村裡為了紀念這位武狀元,在他經過的村後的那座橋取名狀元橋。他的老家院落叫狀元府、他小時候喝過的井水叫狀元井。

據當地老人講,範寨村狀元府遠近聞名,還是因為院子大門處懸掛的由道光皇帝題寫“椿萱”二字的匾額。遺憾的是由於是歷史的原因,這塊匾額已不知去向。這是狀元故里範寨村歷史遺跡的重大損失。老人還給我解釋了道光題寫的“椿萱二字的意思。

椿,椿是一種多年生落葉喬木,古代傳說大椿長壽。特指父親;萱,母親。莊子曾經說過“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可見它有多麼長壽。囙此古人就把它拿來比喻父親,盼望父親像大椿一樣長生不老。後來為一切男性長輩祝壽,都尊稱對方為“椿壽”。

又因為當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怕打擾父親思考問題,“趨庭而過”,快步走過自家的庭院,囙此古人就把“椿”和“庭”合起來稱“椿庭”,稱父親為“椿庭”。古人不單獨把父親稱為“椿”,那畢竟是一棵樹,而是稱為“椿庭”。將“椿”、“萱”合稱“椿萱”即代指父母,父母都健在稱為“椿萱並茂”。

聽完老人的講解,我唏噓不已。我繼續問道:“張從龍的後人還在村裡住?”老人說,他的後人都進城(漯河)生活了。村裡只留下一座二層磚木結構的老房子和一方庭院。庭院的出入口有一座仿古的木結構建築,上面有三個隸書紅色大字:狀元府。旁邊的牆上掛著一個黑色四方牌子,上面有張從龍的簡介。

圍繞著範寨村轉了一圈。我看到村裡正在用大型工程車疏通加寬原來的河道。村子北邊臨近沙河的地方水閘已經建成完工。

據工程人員介紹,二年以後後,當工程竣工後,狀元故里範寨村將是一個綠水繞村,兩岸花紅柳綠,三步一景五步一橋的最美村莊。到那時,一定會有很多外地人、城裡的人前來打卡觀光遊覽的。讓我們一起期待,2年以後的狀元故里範寨村的華麗蛻變吧!

#2021生機大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