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報1月12日刊發《兒科門診患兒數量緣何翻番》一文後,引發讀者廣泛關注。對於帶孩子看急診這事,家長們都有一肚子苦水。但是也有部分讀者、網友注意到“5名醫生每天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這個細節,他們在本報微信公眾號留言:致敬偉大的醫護工作者!昨日,記者再次探訪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走近忙碌的急診醫生,帶您瞭解這些可愛可敬的人。
5個多小時未喝一口水
她說“高峰期這是常事”
12日8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後,穿過嘈雜的候診區,何琛璐走進急診科診室開始和夜班同事交接工作,語速很快、言簡意賅。“基本不會超過3分鐘。時間久了,候診的家長就要著急了。”
急診科主治醫師何琛璐為新生兒查黃疸。
何琛璐是一名有著13年臨床經驗的急診醫生。這天,她上日班。
開診了!
診室外的護士開始叫號,原本坐著的家長站了起來,紛紛向導診臺聚攏,生怕錯過叫號。“護士,您看看我前面還有幾個號?”“多長時間能看上?”……家長們不停詢問。
診室內,就診的是一名來自玉樹藏族自治州的3月齡患兒。何琛璐一邊仔細詢問家長孩子的病情,一邊將聽診器放在手心裏焐了又焐、搓了又搓,接著,她將溫熱的聽診器放到孩子的胸部探查,“家長,孩子的肺部有痰。”
說話間,年輕媽媽懷中的女嬰小臉突然憋得發青,嗓子間發出了“呼嚕呼嚕”的聲音。何琛璐連忙放下聽診器,從年輕媽媽手中接過孩子,用手輕輕給孩子拍背,拍了幾下後,孩子急促的呼吸變平穩了。
“孩子嗓子裏的痰多,必須吸痰。來,你跟我走。”孩子媽媽跟著何琛璐走進搶救室,給工作人員交代了相關事宜後,何琛璐迅速回到診室,繼續接診。
“啊——小朋友嘴巴張大,頭往上抬。”何琛璐拿著手電筒正在給一名患兒做檢查。
“大夫,孩子發燒到39攝氏度了,昨晚和今早還吐了,能不能先給他看看?”一名男子抱著1歲多的孩子沖進了診室。
“孩子生病難受,家長焦慮的心情,我們能理解。”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何琛璐總是快速檢查孩子的病情,確定孩子生命體征平穩後,再給家長做解釋工作。“只要孩子沒有危險,家長大多都會理解的。”
何琛璐說,兒科是一門“啞科”,和成年患者不同的是,小孩子不舒服大多會哭鬧,一些孩子年齡太小,話都說不清,更不會清楚地講述哪裡不舒服,囙此,兒科醫生的工作壓力非常大。
急診科主任範亞莉曾說過,“兒科醫生要膽大心細,要學會第一時間識別出危重患兒。”這句話何琛璐始終銘記在心。
大廳內滿是打點滴的患兒。
何琛璐說,除了向家長瞭解清楚孩子的症狀、飲食、睡眠等情况外,還要從以下幾方面快速識別:觀察孩子的面色是否正常;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良好還是蔫蔫的沒精神;注意孩子的末梢循壞,摸摸孩子的手脚是否發凉或發熱;詢問或觀察孩子的大小便,看孩子是否脫水;觀察孩子的呼吸狀況等。
“來,下一個。”
……
忙碌的接診工作中,不知不覺時針已經指向12時,但何琛璐依然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還有病人沒看完呢。”
醫務人員接診患兒。
13時許,候診區還有幾名家長和患兒。
一名老人抱著孫子走進診室,孩子無精打采地靠在他的懷裡。“大夫,我們等了好長時間了,孩子難受得厲害,能不能先看看?”老人一臉焦急,懇切地望著何琛璐。
此時的何琛璐嘴唇乾裂、聲音有些嘶啞,她清了清喉嚨,繼續接診。
桌子上放著一杯早上上班時接的熱水,何琛璐卻沒有時間喝一口。“高峰期就是這樣的。那麼多家長和患兒在等著看病,哪敢喝水、上廁所啊!”
黨員先鋒崗分診臺方便患者諮詢。
一碗泡面解决午餐
她說“不能讓家長和患兒等著”
13時30分,送出上午最後一名患兒和家長,何琛璐端起水杯,咕嘟咕嘟大口喝起水來。“嗓子快冒煙了。”她緊繃的神經也暫時放鬆了。
她從櫃子裏取出一盒碗裝速食麵,倒入熱水。
“中午就吃這個?”
“時間太緊張了,哪有時間出去吃飯啊,只能吃速食麵或者自己帶飯吃。”
何琛璐大口吃著速食麵,仿佛面前是一頓大餐。“今天真是餓了,人太多了。”她不好意思地笑笑,“每年冬春季節患兒就診高峰期,醫生們沒有按時吃飯的時間。本來孩子生病,家長就著急,還有不少患兒和家長是從州縣過來的,並且很多是老人帶著孩子來看病,醫生們通常都會把早上掛號的患兒全部看完才吃飯。”
吃完飯,她站起來伸伸腰活動活動。沒等她坐下來,一名兩歲多的小女孩在家長的帶領下走進診室。
“來,張開嘴巴讓阿姨看看。”
“我不吃藥,不吃藥。”一臉戒備的小女孩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還用小手捂上了嘴巴。
“阿姨不給你吃藥,你不是嗓子疼嗎?阿姨看看你的嗓子裏是不是有小蟲蟲,阿姨把它抓出來,好嗎?”
小女孩半信半疑地張開嘴。何琛璐快速將壓舌板伸進小女孩的嘴裡,“好了,小蟲蟲都跑了。你真勇敢!”
何琛璐說,在孩子眼裡,醫生是陌生人,醫生的工作服也會讓一些孩子產生畏懼,再一想到醫生要給他們打針吃藥,更害怕了,囙此,兒科醫生接診患兒時要特別注意語氣,要會哄孩子,還要鼓勵孩子,掌握各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才能讓孩子配合就診。
“大夫,我孫子打了3天的針,今天開始拉肚子了,這是咋回事?是不是藥有問題?”一名六十多歲的老人質問道。
“大爺,您先別著急,您回想一下,您的孫子的大便是什麼樣的,孩子平時是不是不愛洗手並且有吃手的習慣呢?”
“大便是水樣的,孩子是有吃手的習慣。”
“那就對了,孩子的手部衛生沒有做好,您配合我們給孩子做個檢查,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
果然,孩子的檢查結果顯示,是輪狀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
15時許,何琛璐給一名5歲的患兒複診,孩子前幾天發燒、咳嗽,藥物治療後,症狀明顯緩解。“阿姨,我今天早上不難受了,謝謝您。”說著,小女孩從口袋裏取出一件手工作品——一朵紙做的花,放在何琛璐手中,“這是我送您的禮物,上午我做了好長時間呢。”
何琛璐笑了。雖然戴著口罩,但她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這是一種被認可的幸福。
直到18時許,何琛璐共接診110名患兒。
夜評
進入冬季,醫院迎來患兒就診高峰。資料顯示,從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0日,青海省婦女兒童醫院急診和幾大門診平均每天接診量達700多人次。
面對如此陣勢,醫生們更是忙得團團轉,甚至連上廁所、喝水的時間都沒有,還要忍受個別心急的家長的埋怨。即便如此,這些可愛的白衣天使還是表現出了很高的職業素養,“我們辛苦點,也是想讓孩子少受罪,讓家長少著急。”“誰家的孩子不是掌上明珠呢?我也是家長,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他們用心服務,用情服務,不少家長看在眼裡,感恩在心間。
醫患之間,彼此尊重,彼此理解,才能共贏。也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係。(西海全媒體記者張平)
西海全媒體記者賈忠英
新聞熱線:0971-8457123
本文由西海都市報用戶端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記者:賈忠英/文鄧建青/圖編輯:李洪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