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曾感動很多觀眾,患有腦瘤的男女主角和他們的家庭時刻面臨腦瘤復發、轉移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險。腦腫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在全身腫瘤中,腦腫瘤的發病率僅次於胃、子宮、乳腺及食道腫瘤,約占全身腫瘤的2%。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1952年建科,是國內最早建立的神經外科之一。70年裏,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對標世界最高標準,從跟跑、並跑到領跑。在我國神經外科史上寫下了第一例腦腫瘤手術、第一例腦動脈瘤夾閉術、第一例腦幹內生型血管母細胞瘤切除術、第一例自體幹細胞腦內移植治療開放性顱腦外傷等多個第一,被國際神經外科權威雜誌《神經外科》(Neurosurgery)稱為“世界上最好的神經外科中心之一”。
周良輔院士(右一)、毛穎教授(左一)在查房
“神經外科醫生手中的一把刀,探入的是大腦這個人類最精密、最神聖的領地。追求卓越,是學科發展的必然使命。”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曾這樣表示。作為我國神經外科領域泰斗級人物,由周良輔主編的《現代神經外科學》(第三版)近日由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彙聚老中青三代華山神外專家心血,在保留前兩版經典內容基礎上,內容全面更新,融合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臨床及科研經驗,對神經外科最新發展成果進行充分論述。
《現代神經外科學》(第三版)是國家出版基金項目。在相關學科方面,引領人類第4次工業革命的人工智慧(AI),以其超越人類的記憶力和圖像識別力在醫學領域大顯身手。作為醫務工作者,應該如何看待和應用AI?國內外研究機構相繼推出腦計畫,作為能“與腦對話”的神經外科醫生,應該如何積極參與?在新版《現代神經外科學》中也展開探討。
2018年,華山醫院西院試運行,這家“大專科小綜合”的三級甲等醫院擁有核定床位800張、手術室40間、100張NICU床位,年手術量逾萬例。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上海神經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腦疾病中心、復旦大學腦疾病中心、世界神經外科聯盟(WFNS)培訓基地在這裡掛牌。占地200平方米的神經外科研究所擁有上海智囊團、顯微外科解剖室、內鏡外科解剖實驗室、腦功能研究實驗室、GMP實驗室、分子細胞實驗室、AI實驗室、無離子輻射實驗室等平臺,全方位開展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治和臨床基礎研究及培訓。華山醫院西院與本部、東院和北院,以及上海伽馬醫院的神經外科一起,共同構成名副其實的神經外科“航空母艦”,年治療量逾2萬例,大量臨床病例亦成為新版《現代神經外科學》的基本素材。
術中核磁共振複合手術室
“我是六年大學畢業,一開始做普外科醫生,後來改做神經外科醫生。過去沒有磁共振檢查,做腦室造影的病人很痛苦、很危險,醫生也要承擔相當大的責任,工作時間長、風險大。如今,神經外科的工作條件比過去好多了,前提是作為醫生要善於利用高科技為患者服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採訪時,周良輔強調了醫患關係的重要性——醫生與病人是平等的關係,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戰友團結合作才能共同戰勝疾病。“醫學在不斷發展,病人對醫生的要求不光是看好病,還要儘量保證生活質量。在科技不斷發展之下,醫生有責任達成病人的這種需求。這本書裏專門有一節寫醫患關係,術前、術後如何處理,只有這樣,新時代的神經外科醫生才能更好地為福斯服務,更好地走向世界。”
“醫生的使命是治癒疾病,而不僅僅是手術。今天,在神經科學這個領域,我們完全可以夢想得更遠:當我們探索、瞭解了更多大腦的奧秘,將來的神經科醫生或許可以通過比手術更好的方法治愈腦疾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常務副主任毛穎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