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雪落在黃土高原的山山峁峁,把延安裝扮得煞是好看。記者在延川縣楊家圪坮鎮孫家原村的蘋果園看到,每兩棵果樹之間,都有一個黑色地膜覆蓋的小方塊。
這個黑色小方塊,是延安山地蘋果產業創新的核心技術——坑施肥水一體化科技的應用。
“可別小看這黑色小方塊,它不僅能降低蘋果增肥補水的科技難度,還能减少我們的勞動強度。”“這項科技解决了果園裏乾旱等問題,這個冬天我再也不用愁了。”“這項科技低投入、高效益,看來咱的土辦法要換嘍!”在果園裏,果農紛紛誇讚這項讓他們受益的“黑科技”。
這個黑色小方塊到底有啥用?為何如此受果農歡迎?
“這能頂大事哩!”延安市寶塔區果業局總園藝師、坑施肥水一體化科技主創人員姚傑告訴記者這其中的“奧秘”——
首先,在兩棵果樹中間挖一個深60釐米、長80釐米、寬80釐米的方坑,並在坑內墊一層厚10釐米的秸稈、果樹枝條或有機肥;然後將長50釐米、直徑15釐米的塑膠管垂直放置在坑中央,四周再填入一層秸稈、一層果樹枝條或一層有機肥,直至將坑填滿並踏實踩平;最後,以塑膠管為中心再修直徑為1米的坑面,使其四面稍高中間略低,然後將黑色的地膜套在坑面上,將膜面拉緊,四周壓土蓋嚴,在塑膠管中心上方打一些直徑為1釐米的小孔。完工後,果園裏就會形成一個黑色小方塊。
姚傑告訴記者,將果樹需要的營養物從預留的塑膠管口灌入即可直達根系,果樹可快速有效吸收。該項科技使用週期可達15年至20年。
果樹的追肥、水分供應等問題解决了,給果樹施肥的勞動強度降低了……坑施肥水一體化科技有效解決了延安大面積山地蘋果需水關鍵期水資源不足、肥料利用率低等制約蘋果產業發展的瓶頸,同時,還能减少土壤流失、保護生態環境。
高效、省力、省時、方便、快捷……這個黑色小方塊,是姚傑多年的研究成果。
“我下鄉時發現果農施肥澆水勞動強度很大,而且水肥利用率較低,果農都盼著蘋果提質增效,我就想儘快解決這個難題。”2010年,姚傑在下鄉時發現了蘋果產業發展的“痛點”。
結合改土、施肥、保水等方面技術要點,姚傑總結出坑施肥水一體化科技的具體操作方法,並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對該科技的實際效用進行了科學檢測。
“一開始,我們在柳林、川口等鄉鎮推廣了1.5萬畝。”姚傑告訴記者,該科技是改善山地蘋果旱作栽培巧施肥的有效措施,可不斷提高蘋果產業抵禦自然灾害的能力。
自2012年以來,延安市寶塔區已在14個果業鄉鎮(街道)推廣該科技,延安市各縣(市、區)累計推廣應用5.73萬畝,新增經濟效益1.3億元以上。
“這項科技投入低、效益高,不僅可以使蘋果提質增效,還能在桃、核桃、梨等經濟林大面積推廣。”姚傑說,通過配套科技——豆菜輪茬科技的推廣,還能新增延安蘋果有機肥的來源。
據介紹,坑施肥水一體化科技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獲得2019年第十一届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0年陝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農戶的收益新增了,果農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
聚力科技創新,近年來,延安蘋果產業邁入了由數量生產到質量效益轉變的新時代。旱作農業節水滴灌科技、花期土坑式熏烟防凍科技、老果園間伐挖改科技……更多科技創新成果惠及農民,“紅果果”成了羣衆致富的“金蛋蛋”。
“老鄉,要選擇質量好的膜,覆膜的面要大、標準要高,還要避免柴草、淤泥封堵塑膠管,管口要有隔離網……”當下,正是冬季果園管理的關鍵期,只要一有時間,姚傑就會來到果園指導村民,瞧著果農滿意的樣子,他滿臉笑容。(記者:李旭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