淥口區:夫妻共念“養牛經”“犇”出幸福路

湖南 93℃ 0
摘要:紅網時刻1月12日訊在淥口區龍潭鎮文家村的山間,有一處黃牛養殖基地,這裡出欄的改良黃牛品種,由於圈養在大山深處,採用天然泉水和飼料餵養,頗受消費者好評。談到養牛的甜頭,在養牛大戶老齊夫婦看來,5年的養牛經歷,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最準確的莫過於“苦盡甘來”。從就業、失業,再到創業,老齊靠養牛慢慢“牛”起來,收穫了今天的成就和尊敬。

紅網時刻1月12日訊(通訊員肖霜)在淥口區龍潭鎮文家村的山間,有一處黃牛養殖基地,這裡出欄的改良黃牛品種,由於圈養在大山深處,採用天然泉水和飼料餵養,頗受消費者好評。

談到養牛的甜頭,在養牛大戶老齊夫婦看來,5年的養牛經歷,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最準確的莫過於“苦盡甘來”。

老齊的全名叫齊國華,以前在湘江河邊采砂,後來湘江幹流全面禁止河道采砂,老齊就回了老家。老家對老齊來說有著太多回憶,兒時放牛的經歷,造就了老齊吃苦耐勞的秉性。2016年,老齊投資400餘萬元,流轉300餘畝荒山、荒地、荒田,開始修路、通水、通電……就這樣,他轉行幹起了養牛的營生,並以自己和妻子曾利群的名字命名,注册成立了株洲華利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

可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由於飼養技術缺乏、採購經驗不足等原因,從外省購進的第一批牛群全部出現應激反應,相繼發病、死亡幾十頭,在飼養的第一年,公司就虧損60餘萬元,損失慘重。

在進退兩難之際,淥口區科技專家服務團敲響了老齊的家門,仔細瞭解情况後,科技專家服務團牽線搭橋,聯系省畜牧研究所,對老齊夫婦進行專項技術培訓,並組織參觀大型養牛示範基地,學習新的理念、思路和科學的養殖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老齊夫婦學會了黃牛冷配科技。在專家的建議下,老齊夫婦另闢蹊徑,採用全生態迴圈鏈生產模式,選擇養殖能自繁自育的母牛,並進行母牛自繁自養品種改良,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畜牧養殖之路。

與此同時,老齊夫婦始終不忘初心,堅守著最初的“情懷”。為給周邊村鎮剩餘勞動力和弱勢群體提供就業崗位,公司長期聘請工人6名(其中退伍傷殘軍人1名、殘疾人1名),階段性聘請剩餘勞動力30餘人,與200多戶村民以流轉土地、支付租金、安排就業、支付薪水等管道建立利益聯結(其中帶動脫貧戶7戶28人,低保戶1戶3人,殘疾人5名)。為帶動周邊養殖戶養殖黃牛,老齊夫婦創新黃牛“領養”模式:養殖戶可向公司領取黃牛自己餵養,期間由公司提供牛疫病防治知識指導及技術服務,待黃牛膘肥體壯後,再由公司按市場價回購,解决養殖戶後顧之憂。

2019年,老齊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成功注册“華利源生”8個類別商標。2020年,株洲華利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被區農業農村局評定為“區級龍頭企業”。

如今,株洲華利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畜牧養殖發展模式,養殖規模從最初的七八十頭發展到現在的年出入量600頭以上,年繁育牛犢140餘頭,年銷售牛犢100頭以上,年銷售肉牛400餘頭。

從就業、失業,再到創業,老齊靠養牛慢慢“牛”起來,收穫了今天的成就和尊敬。談及未來,老齊夫婦計畫成立淥口區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打響“華利源生”品牌,帶動和發展更多的村民養殖改良品種肉牛,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讓他們的口袋鼓起來,以產業旺助力鄉村振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