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站在上帝視角,王平的確是最佳人選,歷史上多次吊打張郃,以防守科技樹拉滿著稱。後來成為漢中太守,以不滿三萬兵退曹爽十萬大軍。只是在一伐時還未嶄露頭角,
官職僅為牙門將
(內衛武官)。
《三國志王平傳》: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兵敗於街亭。眾軍皆散,唯(王)平領軍千人,自持鳴鼓,魏將張郃見疑,遂未能逼。建興九年(231年),亮圍祁山,遣(王)平待守南圍。
張郃攻(王)平,不能克。
延熙七年(244年),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入漢川。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皆驚,或有言:兵力不足以拒敵。平曰:不然。若賊攻黃金,平率千人自臨之,待涪軍軍至,此計之上也。及
如平之所策,魏軍遂還。
有人擔心王平資歷不够,未必能服眾,恐怕有些多慮。且不論他領千人退張郃的實績。若真拿到丞相的令箭,誰敢不服?不服也要比馬參軍强多了。畢竟,縱觀整個蜀漢史,在諸葛亮生前敢抗命的也僅馬謖1人,
魏延也沒那麼大的膽!
有人還不停烦乱到底有沒有城、無險可守。其實《張郃傳》說得很清楚:“
謖依阻南山,下不據城。
郃斷其汲道,遂破之。”——說明確實是有城的。街亭一戰,馬謖的職責就是“下據城”,老老實實守通路,而不是上南山,跟張郃比巧變。
說白了,只要不
“違亮節度”
,別說魏延,王平,吳懿了,就算是跟馬參軍一起背鍋的張休、李盛、黃襲等輩,也不會“舉動失宜”。誰讓你去搞什麼背水一戰,事實證明你丫也就一趙括,還真把自己當白起了?
至於拿下街亭之後會如何。這麼來說吧。無論拿不拿得下長安,對蜀漢都是極好的。不僅關西諸郡皆服——包括祁山、隴西等軍事重鎮,都會出現
“吏民皆服”
的情况。哪怕當地還有一竿子曹魏忠臣,也綻不起一丁點水花。
一伐時,祁山太守高崗差點投降了,也就馬謖臨門那一脚的事兒。稍微開點腦洞,其時洛陽都在傳曹睿掛掉的謠言,人都準備立曹植為帝了。但凡出了這種事情,人心浮動、人心複思漢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而且,
時間越長,對曹魏越不利。
《魏略》:時有訛言,曰明帝已崩。
群臣迎立雍丘王(曹)植。
京師群公聞之皆懼。卞後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何其所推?”《决錄》:漢興郡(守)缺(失)。太祖以問既。既曰:(遊)楚才兼文武,遂用。後又轉隴西。
《魏略》:太和中。亮出隴右。吏民騷動,天水、南安太守皆弃郡東下。獨(遊)楚據隴西……聞賊兵至。楚於樓上謂蜀帥曰:卿能斷隴,使東兵不至,則
一月之中,隴西吏人不攻自服。
若不能,虛自疲敝也。
這裡的“斷隴”,也就是守街亭。被
曹操認為文武雙全的大忠臣
遊楚,在城上不喊了嗎?“亮公啊,不是我不投降,是你們有能力斷隴嗎?若能“斷隴”一個月,我保證一家人整整齊齊——改魏投漢。若不能,你們前面再怎麼操作也是白耗力氣。”
但凡馬謖能把張郃拖住,亮亮都能穩妥地把隴西與關中隔開。利用時間差,逐步蠶食凉州,直到實質上的佔領。倘若一伐能據凉州,局面雖說只是打開了,畢竟曹魏體量在那。但
保住2州之地,坐雍凉而望長安
是沒問題的。
對蜀漢有利的有以下幾點:1是可以切斷魏與西域的聯系,換自個來通商,利用與西域諸國的財貨交易,提高國庫儲備度。2是屯田斂人(人才和人口),減輕蜀地的負擔。3是編練騎兵,以應對下一步會出現的
雍凉長期絞殺戰
。
因為對於
曹魏來講,雍凉也是絕不會撒手
的,一輩子也不會。崔烈曾說過不管雍凉的話,傅燮第一個要砍掉他的腦袋。洮西兵敗後,鄧艾也只是說暫時放弃凉州,待援兵到來再大舉反攻。可“亮黑”們不能拿這一段來證明:
——蜀漢即使拿了雍凉也沒用啊。原因是諸葛亮不會“奇謀”,與曹魏主力決戰會敗得很慘?事實上,
一伐就是最大的“奇謀”
。是利用曹魏一直在東線與東吳懟(認為西線幾年沒事了,於是放低了戒備),而採取的突然襲擊。
且自一伐始,五伐的效果就是“雍凉不卸甲,華夏不卸鞍。”直到丞相死後第二年。曹睿心中一塊石頭落地,才敢大興土木、力擴後宮,有精力來搞搞娛樂項目。從始至終,西線都是最大的威脅。
《魏略》:初以蜀中唯有劉備。備既死,數歲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
及亮出,朝野皆懼,隴、祁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好凉凉們不懂歷史、不懂軍事也沒啥,稍微打過遊戲,也應該知道你拿步兵跟騎兵咋懟奇謀?
是覺得蜀人體力好,跟馬跑,還是老老實實修“正兵”?如果能給諸葛亮訓練騎兵的機會,其奇謀的“奇謀度”提升是大概率的事。因為
奇謀本來就是靠機動性
,讓對手措手不及的。陳壽評估:奇謀為短:意思是“其他都150,唯獨奇謀1項92”!
再列幾段史料供大家自行判斷。1、蜀漢第一次北伐前,與西域諸國都有來往,很多國王都受了劉禪的册封。2、北伐前一年,鞠演又反了(這不是第一次了),說明曹魏對雍凉的控制力堪憂。而諸葛亮大概率是看見了。
3、孟達起事,丞相還派了一個叫郭模的,以詐降為名,內應為實,以促其事,好牽制魏軍的軍力,為實現戰畧上的多方包圍創造條件。捎帶,如果一伐成功了,那麼東吳的壓力也可以得到減輕,從而更
有利於東吳的北伐
。
《三國志後主傳》:載禪三月下詔:凉州諸國王遣月支,康居、胡侯、康植、支付
等二十餘人受節度。
大軍北出,便以兵馬以先驅。《三國志明帝紀》:西平鞠演反,殺臨羌令,遣郭淮等討之……
《宣帝紀》:
(孟)達連吳固蜀,潜圖中國。
蜀相亮惡其反復,乃遣郭模詐降。因達與魏興郡守申義有隙,過之,漏泄其謀,達聞而將舉兵。
另,或有雲:亮宜自臨陣。但老人家舉的例多了。正史演義都用過:為總結湘西剿匪經驗,
專門拿“七擒七縱”給大家講故事
,無非是為方便講清楚1個道理。一眾網文倒捧為聖旨,按理智客觀的脾性,咋沒見說無史料支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