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3年,湖北將捕魚1800萬斤,為啥鄱陽湖大量魚群擱淺沒人撈?

湖北 115℃ 0
摘要: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十年禁漁計畫正式啟動,如今剛好是禁漁的第三個年頭,江中的首批鯉魚也將達到性成熟,開始在長江中產籽繁衍,為長江水域的生態修復再作貢獻。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第三個年頭,湖北省的武湖、魯湖、惠亭水庫、野豬湖、警衛湖等5個湖庫獲得國家農業部準予,將從2022年1月4日起到春節前進行生態捕撈,計畫共計捕撈1800萬斤魚。

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十年禁漁計畫正式啟動,如今剛好是禁漁的第三個年頭,江中的首批鯉魚也將達到性成熟,開始在長江中產籽繁衍,為長江水域的生態修復再作貢獻。

有著魚米之鄉美譽的湖北,淡水產品產量常年穩定在450萬噸以上,是全國重要的水產品生產大省,同時也是率先進入禁漁工作的省份。

2018年1月1日,在《長江十年禁漁》計畫還未正式在全國範圍啟動時,湖北省就有83個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進入禁捕名錄,例如梁子湖、洪湖、清江、漢江等等。

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第三個年頭,湖北省的武湖、魯湖、惠亭水庫、野豬湖、警衛湖等5個湖庫獲得國家農業部準予,將從2022年1月4日起到春節前進行生態捕撈,計畫共計捕撈1800萬斤魚。

禁漁面前為何要捕魚

《長江十年禁漁》計畫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給魚類們一個“休息時間”,讓它們能有機會實現自然繁衍,從而達到修復整個長江流域生態的目的,既然禁漁計畫如此重要,並且剛到第三年,為啥湖北五大湖就要開始捕魚了呢?

1、湖北率先禁漁

2018年,國家農業部印發了《關於公布率先全面禁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名錄的通告》,决定從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包括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逐步施行全面禁捕。

湖北率先禁捕區域從原先的79個各類水生生物保護區,擴大到了83個,囙此湖北多個湖庫實際上是從2018年就開始禁漁了,現時已經是第5個年頭了,一些常見的魚類也都達到了性成熟的年齡,為生態恢復貢獻出了它們的力量。

2、超出湖庫容載量

湖北省現有52個禁捕湖庫涉及13個市州41個縣,從2018年已開始實施禁捕政策,通過3年多的休養生息,預計水產品存量超過10萬噸,是禁捕前平均年份的2~3倍以上。

其中以魯湖為例,魯湖湖區最大水深3.5m,平均水深2.7m,最為適宜的承載量是350萬斤,但現時湖內有700多萬斤魚,嚴重超過生態承載量,湖內水生態惡化,專家稱再不捕撈,將會導致大量魚因水質惡化而死亡,“禁漁並不是不養魚、不捕魚,而是怎麼養、怎麼捕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認為,充分考慮湖庫的生物承載能力,階段性、計劃性、精准性地實施捕撈,解决湖庫魚類過多、魚長得過大、水質下降、大魚吃小魚、水草减少、魚類批量死亡等問題,可有效降低湖庫生態安全風險、維護水域生態環境平衡。

3、開展生態捕魚

湖北五大湖獲批捕魚,並非是將湖庫中的魚類一網打盡,而是要按照每個湖庫的具體情況來配額捕撈,捕撈配額上限不超過各自申報生態捕撈總量的80%。

捕撈的魚種只能為青魚、草魚、鰱、鱅等經濟型魚種,同時起捕的規格不低於2公斤/尾,其他保護性魚種禁止捕撈。

捕撈時使用的網目不得低於8CM,捕撈的手法應以“趕、攔、刺、張”聯合漁法開展,這也是千島湖使用了幾十年的捕魚管道。

鄱陽湖大量魚群擱淺

2021年12月19日,有網友拍下鄱陽湖一段大量魚群擱淺的視頻,在渾濁的水體中密密麻麻的全是魚,其密度已經堪比高密度養殖魚塘,面積巨大的湖庫中,魚為什麼還會擱淺呢?

1、水文特點

鄱陽湖作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整體面積達365平方公里,不僅容納了贛江、信江、饒河、撫河、修水五大水系,還受到來自長江來水的調劑。在每年雨季長江水位升高,江河中的水形成倒灌之勢時,不僅為鄱陽湖帶來補充了大量的食物,同時也讓大量的魚類湧入。

鄱陽湖是長江流域的匯水中心,僅以湖口與長江相通,控制著流域與長江的水量吞吐平衡,年內季節性和年際間差异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變幅依然不變。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條線”是鄱陽湖的真實寫照,按鄱陽湖的水文規律,每年7月水位達到最高值,10月到次年3月則為枯水期,鄱陽湖的水位將出現較大範圍的降低,年內變幅在9.59~15.36m,年際間最大變幅達16.69m,鄱陽湖內魚群擱淺是在所難免的。

2、傳統捕魚管道

在鄱陽湖禁漁之前,在當地有一種傳統的捕魚管道——“塹秋湖”。

當地漁民在鄱陽湖的湖灘上面築建堤壩,從而形成一個個碟形的小型湖泊,當鄱陽湖水位升高的時候,碟形湖中將會注入大量的水和魚,在10月份鄱陽湖水位回落時,這些碟形湖中便將魚兒截留在了其中,當地漁民則開始在碟形湖中放水捕魚。

在鄱陽湖禁漁後,“塹秋湖”這樣的捕魚管道顯然也不可行,但歷史遺留下來的碟形湖仍有一定的存留。同時鄱陽湖湖床平緩,消落帶面積廣,枯水期持續時間長,魚群飽受擱淺之苦。

最讓人無奈的是,鄱陽湖面積廣泛,護漁人員想要將擱淺的魚類全部轉移到江河中,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因為轉移工作並沒有相信中的那麼簡單,光是在泥濘中行走就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

為啥擱淺魚群沒人抓?

鄱陽湖中的魚類擱淺既然是一種自然現象,與其眼睜睜地看著這些魚兒死去,為啥不讓漁民將其抓捕上岸呢?

1、禁捕不容挑戰

據2021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長江保護法》規定:

國家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嚴格的捕撈管理。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長江河口規定區域等重點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

禁捕的底線不容挑戰,魚類擱淺這樣的情况雖然較為特殊,但也不能囙此破格,否則《長江保護法》將淪為一紙空談,禁漁無法貫徹到底。

2、自然規律

鄱陽湖不僅是天然的魚庫,更是有“候鳥樂園”、“鶴之王國”之美譽,鄱陽湖棲息著數量眾多的珍禽水鳥,其中自鶴數量占世界總數的95%以上。

到了每年的冬季,成千上萬的珍稀候鳥來到鄱陽湖,它們在這裡越冬棲息,此時鄱陽湖剛好進入枯水期,擱淺的魚類便成為了鳥類的主要食物來源。

3、鄱陽湖適合生態捕撈嗎

鄱陽湖雖然只有湖口位置和長江流域相連,但是它卻有著吞吐調節長江水的功能,鄱陽湖的功能作用顯然强於湖北此時獲批捕魚的五大湖,因為鄱陽湖更像一個中轉站、補給站。

湖北五大湖獲批生態捕魚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湖庫中魚類的數量嚴重超出了湖庫的生態承載量,已經嚴重威脅到整個湖庫的生態平衡,隨著水位的上漲和回落,這樣的情况很難出現在鄱陽湖中,囙此就現時而言生態捕撈並不適用於鄱陽湖。

隨著《長江十年禁漁》計畫的持續開展,當長江流域中的魚類數量達到一定的數量後,鄱陽湖或許也會出現超載的情况,等到那時,開展生態捕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參考資料:《百度文庫》、《長江保護法》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