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藏族阿媽,在千里之外的上海重獲新生!

西藏 95℃ 0
摘要:1月10日,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薩迦縣的努增阿媽就將出院了。2021年11月,薩迦縣人民醫院醫教科次仁卓瑪科長通過微信給援藏醫生張海晨發送了幾張照片,照片上一婦女背部長著一巨大包塊,目測至少有十幾斤重,她是59歲的藏族阿媽努增。腫塊下垂著,如同一個巨大包袱,與病人瘦弱的身軀形成鮮明對比。好消息是,腫塊這麼大,應該不會是惡性。先檢查確診是什麼疾病再决定如何治療,四千多公里外,上海中山醫院醫聯體密切跟進。

1月10日,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薩迦縣的努增阿媽就將出院了。一身輕地踏上返藏的旅程,終於卸下了背負40年的“大山”,她格外高興:“沒想到有一天我可以如此輕鬆地走路!”2021年11月,薩迦縣人民醫院醫教科次仁卓瑪科長通過微信給援藏醫生張海晨發送了幾張照片,照片上一婦女背部長著一巨大包塊,目測至少有十幾斤重,她是59歲的藏族阿媽努增。腫塊下垂著,如同一個巨大包袱,與病人瘦弱的身軀形成鮮明對比。好消息是,腫塊這麼大,應該不會是惡性。

去年縣政府投入近千萬元資金,委託縣醫院實施全民體檢,為全縣9鄉2鎮108個行政村的5.5萬名農牧民巡迴體檢,努增就是本次體檢中發現的,腫塊長了四十年,因醫療條件、經濟狀況、交通等原因一直未接受正規治療。由於患者所在的木拉鄉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薩迦縣海拔最高、交通最不便的鄉,身上腫塊長了幾十年且越來越大,疼痛時努增會到鄉衛生院吊針,可一直沒能根治,也造成她長期不能平臥,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先檢查確診是什麼疾病再决定如何治療,四千多公里外,上海中山醫院醫聯體密切跟進。張海晨醫生將照片發送給徐匯區中心醫院外科陸品相主任並電話聯繫,陸主任認為如此大的腫瘤極罕見,但應該可以手術,鄉醫院派車派人陪病人到市醫院就診並做CT檢查,初步結論是巨大脂肪瘤。

12月6日,在多次遠端會診和多方努力下,此次醫療救助最終成行,陪同的還有縣醫院安排的護士,充分考慮了旅途和住院照料及醫患溝通,體現了人文關懷。12月8日,努增踏上了拉薩開往上海的動車,這是她第一次離開日喀則和坐火車。輾轉數千公里,懷着希望,在中山醫院醫聯體和援藏工作小組的安排下,順利入住徐匯區中心醫院普外科。

12月17日,以來自徐匯區中心醫院和中山醫院的多名醫生組成的專家團隊對這位患者進行MDT查房,努增阿媽接受了全面系統的全身檢查,阿媽駝著的巨大腫瘤,瘤體上界起自平第七頸椎平面,呈瀑布狀懸垂於整個背部,形成一垂直向下縱徑約55cm直達臀裂水准的瘤子。徐匯區中心醫院普外科陸品相主任同時組織科室反復多次討論,與中山醫院專家團隊共同制訂了先介入栓塞阿媽背部巨大腫瘤供應血管以减少出血,而後進行全麻手術的診療方案。

12月20日,在徐匯區中心醫院劉厚寶執行院長、外科馬世紅副主任、陸怡護士長陪同下,患者赴中山醫院由介入科主任顏志平主任醫師、錢晟副主任醫師進行了背部腫塊滋養血管栓塞術,術中發現瘤體血供來源於左側胸骨下動脈甲狀頸幹分支和右側鎖骨下動脈的肋頸幹分支。為了减少術中出血風險,决定術前先行背部腫塊血管栓塞術。麻醉科繆長虹主任建議術前要做好心肺評估和備血。亓發芝主任對術中患者的體位擺放、手術管道、皮瓣縫合管道做了系統的規劃。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徐匯區中心醫院組織了心內科、呼吸科、介入科、放射科、ICU、麻醉科、營養科及護理部等進行了全院大會診,全面討論評估了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以及術後恢復的注意事項。

12月21日,中山醫院整形外科亓發芝教授和普外科劉厚寶教授共同主刀,在麻醉科繆長虹教授的麻醉團隊及護理部同仁的保駕護航下,歷時兩個半小時順利完成阿媽背部巨大腫瘤的切除術。手術過程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出血量約100ml,術後量測發現腫塊大小約57*43cm,重量約11.4kg,占患者體重的22%。術後患者安返病房,次日已可下地行走,背負40年的“大山”被卸下後阿媽終於可以仰臥比特睡覺了。

阿媽出院前,上海醫療團隊還通過線上“交接班”,叮囑西藏薩迦縣人民醫院巴桑執行院長阿媽術後的注意事項。這次橫跨萬裏的“滬藏接力”救治也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來源:人民日報用戶端西藏頻道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