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2日,這一天天氣晴朗,幾縷春風不時吹來。莊嚴的人民大會堂內,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國宴。
舞臺上表演著精心準備的艺文節目,周總理面帶笑容地與外國元首們洽談。
正當一切都順利進行之時,人民大會堂外傳出了一聲槍響。
禮堂內氣氛熱鬧,各種聲音跌宕,所以並沒有人第一時間察覺這聲槍擊。但巡視的警衛人員卻看到了二樓北側窗戶上遺留下來的彈孔,窗戶的周圍泛起了裂紋。
警衛人員恐遭襲擊,迅速將此事上報。事情傳到周總理的耳朵後,總理立刻下令嚴查兇手,並把這件事交給了他十分信任的於桑來經手。彼時的於桑正任職公安部的副部長,辦案經驗十分豐富。
於桑接到命令後迅速組織人員展開調查,但費了很大功夫卻收效甚微。關鍵時刻,一比特不出名的小警詧發現了案件的真相。
玻璃上的彈孔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大會堂就承擔著舉行重大政治活動、辦理國家事務的重要責任。囙此,早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安全問題進行了多項防衛工作。
會堂內所用的窗戶玻璃,是經過層層篩選的,質地堅硬並有裡外夾層,十分牢固。並且在當天,因為要舉動重大活動,特意加强了安保工作。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况下,人民大會堂遭到了槍擊,那扇窗戶上的外層還留下了一個彈孔。內層的玻璃雖然沒有被擊破,但也因為衝擊產生了裂紋。外層的地上灑落著一層薄薄的玻璃渣,一顆子彈躺在其中。
可以看出,彈頭的口徑很小,因為衝擊在玻璃上已經發生了變形。但這可是一顆朝向人民大會堂的子彈啊,警衛人員不敢多想,連忙將此事上報。周總理將這件事交給了有著豐富工作經驗的於桑來處理,叮囑他務必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於桑接到命令後不敢怠慢,要知道,人民大會堂內部正在舉行著活動,如果這件事情弄不清楚,很有可能會對中國的國際形象產生打擊。
於桑組織了專業人員前往現場勘查,並同時提醒保衛部門加强防衛力量。根據那顆遺留的子彈可以判斷出,這是一顆5.6毫米的小口徑步槍子彈。子彈的口徑雖然小,但殺傷力卻很驚人,有效殺傷距離可以達到一千米。
這種子彈是國產的,在當時,許多民兵配發的槍用的都是這種小口徑的子彈。因為使用得很普遍,所以一直是批量生產,不容易從子彈的來源通路鎖定目標。
既然在槍支來源找不到切入點,專家們便開始從子彈的射出方位以及槍手的動機下手研究。經過一番推測,這顆子彈應該是上午十點半的時候射出的,之後就沒動靜了。
看著這顆子彈,於桑陷入了沉思:會堂內招待外國領導人的宴會廳距離被襲擊的房間相隔有一段距離,要不是警衛人員巡視,可能一天下來都不會有人發現這顆子彈。如果是敵特分子想搞破壞,為什麼選擇這個窗戶下手?如果不是的話,兇手到底是何居心,有什麼目的?
但不管是什麼目的,這顆子彈是射向人民大會堂的,就足以引起重視了。專家們圍繞著這個彈孔進行了仔細量測,當時我國的痕檢科技並不發達,還處於一個學習階段。
根據蘇聯教科書上的資料提示,專家們分析之後,敲定了這顆子彈應該是來自於長安街的快車道。一致認定,應該是有人在這條街的汽車內對大會堂進行了射擊。
但現場,一個年輕人經過仔細推敲之後,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小警詧解密真相
這位年輕人是一比特小警詧,資歷不够的他是破例來到現場勘查學習的。他提出了自己的抗告,並表示教科書上的東西不適用於這次的情况。
但當時時間緊迫,誰都來不及聽一個年輕人說三道四。於桑一拍桌子,下達了搜查任務。公安幹警投入了這場大案中,開始對那個時間段的長安街流動車輛進行了逐個排查。
長安街的快車道平坦暢通,每天的車流量都很大,排查難度較大。但如果是有人在車內開槍,槍響的聲音一定會有目擊者注意到,囙此只要尋找到目擊者,兇手就會隨之水落石出。
面對浩浩蕩蕩的千餘輛汽車,警方人員為了快點破案,幾乎不眠不休。但時間一點一滴在流逝,兩天時間過去了,一個目擊者都還沒有找到。現場的流動車輛也在一個一個地被派出嫌疑,那個槍手似乎就地人間蒸發了一樣,始終找不到他的身影。
當然,警方在排查過程中也發現了一個嫌疑目標。一輛來自於北京地質學院的卡車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車上裝著42支5.6毫米步槍,並且在行駛途中還有人下車,下車的時間十分貼近人民大會堂遭遇槍擊的時間。乍一看很符合作案條件,但警方經過了深入調查後得知,車上的這些槍都是軍訓用具,維修之後送還到了學校。而且,槍支都是嚴密保管的,車上沒有一個人有機會動用槍支。
於是,這輛最有嫌疑的車也被排除了。整整用了三天時間,將全部車輛搜查後,警方也沒有發現一點有用的資訊,案件一下子失去了線索。
專家們陷入了懷疑,到底是哪裡出錯了?而於桑也十分著急,他馬上召開了案情分析會。在這個會上,他想起了那個曾經提出異議卻被他們忽略的年輕人。大家此刻都沒有頭緒了,不妨認真聽一聽這位年輕人的意見。
在於桑的建議下,這位小警詧站出來再次詳細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小警詧的名字叫陳建華,當時他只有26歲,本來是沒有資格參與討論的。
儘管遭到過忽視,但在一眾專家面前,陳建華還是冷靜地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從現場觀察的情况可以看出,玻璃的碎裂程度不一,說明彈道已經發生了變形。穿透了外層玻璃之後,子彈的力量已經减弱,改變了原來的方向,第二個彈點才會發生大幅度偏移。囙此,就不能按照教科書上的公式進行推算。從實際判斷來看,陳建華認為這個彈孔不是來自長安街的,而是來自更遠處的居民區。
不得不承認,陳建華的說法的確具有一定程度的說服力。但在座的專家也表示了懷疑:如果是這麼遠的距離,子彈還能一擊即中射穿人民大會堂的玻璃嗎?
會議上,大家爭論不休,但於桑認為,既然陳建華的說法有依據,就應該進行測試一看究竟。
畢竟之前已經搞錯了方向,搜查了三天三夜長安街上的車,浪費了很多人力和時間。如果再找不出結果,就真的沒辦法交待了。
真相大白
為了證實陳建華的想法,於桑派出了專家來到了北京的西郊靶場,並準備了兩卡車與人民大會堂材質相同的玻璃作為靶子,類比案件的真實過程。
辦案人員拿起一把與那顆遺留子彈相配套的步槍,從100米到500米不同的觀察上觀察子彈射擊後,對玻璃靶子的擊破效果。
陳建華依據自己推算出來的想法指揮著現場的辦案人員,不斷地調整方向和距離,在打碎了許多玻璃之後,終於還原了案發現場的真實情况。
經過眾人的努力後推測出,人民大會堂的那顆子彈是來自於長安街以北400米左右的地區。
掌握了方向後,警方立刻派人趕赴當地進行調查。
有了正確的思路,辦案過程明顯順利了不少。警詧來到這裡後,當地有人稱自己確實在那天聽到了槍聲,並且還是好幾聲。
聽到這個消息後,於桑讓警員們謹慎小心,並開展了北京城內的槍支清點收繳活動。經過各方的努力,一共收繳了槍支一萬多把,並對所有的槍支和使用情况都進行了登記。
皇天不負有心人,下了一番大功夫之後,終於再次鎖定了一名嫌疑人,那便是時任體委副主任的李達之子李迪明。
剛開始,調查人員對於李迪明在當天使用步槍的情况只感到了巧合。沒有對槍支來源產生懷疑,畢竟體委副主任的家裡有一把步槍在當時還是很正常的。
但之後有人作證,說自己看到李迪明在當天拿著步槍,在打樹上的鳥窩玩。
接到消息後,辦案人員迅速趕到李迪明家中。對於突然“到訪”的警詧,李迪明坦白了自己的所有行動。
他一五一十地交待了自己在那天上午的經過,使用槍支的細節與警方掌握的資料都形成一致。
除此之外,辦案人員還在李迪明開槍的地點附近,找到了一樣的彈殼。案件到這裡終於真相大白:原來是李迪明在打鳥窩的時候,因為使用槍支不熟練,加之當時有風,原本朝著正南偏東方向的子彈偏離了軌道,沒想到正打在人民大會堂的窗戶玻璃上。這件事讓李迪明都大吃一驚,還是初中生的他聽完警詧的敘述之後嚇得不敢說話。
誰都沒想到,一個初中生竟然在無意之間引起了這麼大一樁案件,轟動了一時。
拿到結果之後,於桑連忙向總理做了彙報。這樁原本被認為是影響極大的案件,只用了四天就偵破了。案件能够這麼快告破,離不開於桑的調動指揮能力。當然,陳建華提出的正確方向也很重要。要是沒有他敢於質疑教科書,結合實際情况分析案情,恐怕還要費不少力。
至於案件的嫌疑人李迪明,雖然是出於無意,但事件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胡亂開槍的罪過很大,但鑒於他還只是個16歲的初中生,警方並未對其治罪,只進行了嚴厲的貭素責備教育。李迪明也表示,自己一定謹記教誨,再不敢幹出格的事了。
而在破獲這起案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陳建華,後來成為了北京警界的高級專家,在刑偵領域大有作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