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機!”隨著設備啟動開關被按下,生箔陰極輥緩緩轉動,薄如蟬翼的銅箔隨即剝離卷取,嘉元科技白渡基地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1號廠房成功投產!至此,梅縣區銅箔產能已增至4.6萬噸/年,占全國總產能的7.8%。
實體經濟是立身之本、財富之源。
按照省委關於高品質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以及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堅持工業强市”部署,梅縣區搶抓機遇,聚力實體經濟發展,加快構建銅箔、裝備製造、智慧家電等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運輸車來回穿梭,梅縣區白渡產業園內一片熱火朝天。南方+何森垚拍攝
2021年1-11月,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5.73億元,同比增長18.1%,發展之勢不斷積蓄。但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振興新路上仍面臨著經濟總量偏小、要素支撐力不强、產業發展層次偏低、頭部企業不多等亟待解决的難題。
步入新征程,梅縣區將如何搶抓機遇、力補短板、乘勢而起,令人期待。
▶因勢而謀
“三箭齊發”構建綠色工業體系
18個工位上,18臺智慧型機器人揮舞著長臂,精准快速組裝車軸零部件。原本需要20人操作的生產線,如今僅需1人便可掌控……在位於梅縣區城東鎮的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八期項目現場,工程師們正在對生產線進行安裝調試。
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八期項目現場,科技人員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通訊員曾健鋒供圖
“八期項目更加智能化,產成品運輸也將由人工轉運變為智慧小車轉運,至少能提高15%的生產效率,節省20%的人力成本。”該公司副總經理黃阮茂說,項目預計於一季度末全面投產,届時可新增年產值4億元以上,新增年稅收約5000萬元。
經過26年的發展,BPW(梅州)車軸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梅縣區裝備製造龍頭企業。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何發揮好龍頭企業的“火車頭”作用,不斷壯大產業規模?梅縣區的答案是:產業配套、延鏈强鏈,企業聯動、集聚發展。
如今,梅縣區初步形成了以BPW車軸為龍頭,帶動廣東昊龍、慶達實業、偉友耐磨、福德金屬、鈞耀機械等上下游配套企業聯動發展的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格局,輪轂—車軸—半掛車整車生產的汽車產業鏈條逐步完善。2021年1—11月,18家規上裝備製造業企業實現產值35.25億元,同比增長3.5%,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1.27%。
在“雙碳”戰畧背景下,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梅縣區的發展底色必然是綠色,唯有堅定不移地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方能實現永續發展、高品質發展。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壯大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正是梅縣區加快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落子。
聚焦實體經濟發展,經過多年探索,一張綠色高品質發展的產業藍圖日漸清晰:圍繞“11115”產業集群(銅箔、裝備智造、電商物流、文化旅遊“四個百億”和金柚50億元產業),加快構建銅箔、裝備製造、智慧家電等綠色現代產業體系。
銅箔產業方面,梅縣區基礎牢固,加之政策和行業發展的雙重機遇加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嘉元科技、超華科技等一批重點企業大規模逆勢增資擴產,全區銅箔總產能達4.6萬噸/年。
對於市場廣闊、潜力巨大的智慧家電產業,梅縣區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蹄疾步穩加快產業佈局:總投資約6億元的欣桐科技智慧電子控制器項目、總投資約6.8億元的慶達科技智慧電機項目接連跑出“梅州速度”,快速落地投產。
“步入新征程,梅縣區將搶抓‘雙區’‘雙城’‘兩個合作區’建設、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發展等重大機遇,一手抓現有企業增資擴產,一手抓招商引資,全力補鏈延鏈强鏈,發展壯大銅箔、裝備製造、智慧家電等綠色現代產業。力爭用5年時間培育1個百億產業、1個300億工業走廊、1家千億市值企業,打造全市高品質發展新引擎。”梅縣區委書記溫助民說。
▶順勢而為
集中要素打造全國領先銅箔製造基地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運輸車來回穿梭,工人們各司其職,安裝調試設備……新年伊始,步入位於白渡鎮沙坪工業園的嘉元科技園建設現場,呈現眼前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一期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1號廠房已於去年底實現投產,現時各車間機器運行正常、生產穩定,2號廠房、3號廠房預計分別於3月底、6月底投產。”嘉元科技總工程師王俊鋒介紹,在加快推進一期項目的同時,僅一路之隔的二期1.6萬噸項目基礎建設也在火熱進行中,預計今年底可投產。
2/3嘉元科技白渡基地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項目1號廠房成功投產。受訪者供圖
地圖比例尺縮小,梅縣區銅箔產業的版圖正逐步擴大。
截至目前,全區以銅箔產業為主導的電子資訊新材料規上企業共有12家。2021年1—11月,實現產值46.04億元,同比增長90.5%,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7.8%。2020年以來,新增銅箔產能1.8萬噸/年,全區產能達到4.6萬噸/年,躋身國內高端鋰電銅箔生產第一梯隊。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雙迴圈”新格局下的重要支撐,也是梅縣區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從完全依賴外國進口設備到自主研發、改良生產設備,再到製定國家、行業標準,十多年間,梅縣區銅箔產業不斷向上突圍,初步形成了銅箔、覆銅板、電路板等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眼下,梅縣區銅箔產業被納入全省“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十四五”規劃和“强芯工程”,行業需求也不斷增長,雙重機遇之下,迎來了高品質發展的“黃金期”。
東風已至,何以乘風而起?
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工業强市,加快建設高端印製電路板生產基地和銅箔新材料產業園,融入“廣東强芯”工程。按照市委部署,梅縣區第二次黨代會明確了具體目標:加快培育銅箔百億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全區銅箔產能達到1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領先的銅箔製造基地,助力梅州打造“中國銅箔之都”。
打造百億產業集群,有藍圖更要有行動。
立足補鏈延鏈强鏈的思路,該區全力支持銅箔龍頭企業加强與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合作,推進銅箔產業“强筋壯骨”。2021年12月,梅州市政府與嘉元科技、寧德時代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投資80多億元聯手打造年產10萬噸高端鋰電銅箔項目。
“按照‘减審批、加服務’要求,在各級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現時項目用地報批已實現提前18天發佈《征收土地補償安置公告》,後續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梅縣區土地房屋徵收安置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誠然,產業升級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土地名額、技術改造、專業人才、融資成本等瓶頸和問題都制約著產業發展。
此時,便需要將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優先用在“打糧食”的項目中,全面啟動實體經濟內生動力。近年來,梅州市、梅縣區先後制定出臺產業發展規劃及促進產業發展措施,拿出真金白銀、集中資源要素,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政策鏈相互貫通,破除產業發展瓶頸。
機遇當前,政策疊加,政企同心,梅縣區銅箔百億產業集群正蓄勢而發。
▶借勢而進
積蓄動能探索高品質發展新路
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僅抓好現有產業轉型陞級、增資擴產還不够,還要抓好招商引資,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堅持“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於梅縣區而言,培育新興產業的關鍵抓手,在於發展平臺建設及營商環境優化。
“梅州綜合保稅區符合綜合保稅區基礎和監管設施建設的相關規定和要求,聯合驗收組同意梅州綜合保稅區(一期)通過驗收!”去年12月初喜訊傳來,梅縣區上下一片歡騰。
“梅州綜保區封關運行後,將為梅縣區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接下來,在加快推進國際無水港以及梅州綜保區(二期)建設,形成‘區港聯動’格局的同時,綜保區工作重心也將從建設轉向招商引資。”梅縣區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曾輝說,現時,梅縣區正積極洽談一批有意願入區項目,將根據此前出臺的相關產業規劃,結合梅縣區產業結構,持續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篩選引進一批含金量高、帶動性强的優質企業,形成輻射效應。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來棲。
圍繞打造“一區一港一帶一園”綠色產業平臺目標,梅縣區不斷加快梅州綜保區、梅州國際無水港、工業產業帶、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建好城東白渡工業走廊。同時,主動接受“雙區”和兩個合作區輻射帶動,深入推進增(城)梅(縣)產業共建,梅縣產業集聚地規模不斷擴大,落戶企業92家、投產71家,持續積蓄發展動能。
有了發展平臺硬支持,還需要優化營商環境軟實力,雙管齊下才能讓大項目、好項目主動來“唱戲”。
一方面,制定出臺招商引資、產業發展促進措施。同時,實施區領導掛點服務企業制度,落實“雙月”定期溝通機制,扎實推進“放管服”“數位政府”改革。在全市率先實現個體工商戶登記註冊“同城通辦”和企業開辦“無費市”,深化“證照聯辦”“用地清單制”改革,工程項目審批事項、時限壓減20%以上。
“2020年底投資方首次來梅考察,2021年1月注册公司,2月進行項目簽約,4月20日實現試產。‘智慧電子控制器’項目能快速落戶,離不開政府部門的給力支持。”廣東欣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梅縣區不僅按需求為企業提供了相應的辦公、生產等場所,在人才招聘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還為企業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措施。
“優”無止境方得“商”,優質的營商環境也讓本地企業的根越紮越深。
去年,耕耘汽車裝備製造業20年的梅縣區慶達實業有限公司積極回應梅縣區委、區政府“打造智慧家電產業集群”號召,啟動了總投入6.8億元的智慧電機項目,從立項、動工、生產線鋪裝到試產僅用時168天。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安排專人為我們協調推進用地、科技專案申報等相關事務,並做好關聯產業的整體聯動,讓我們的投資發展信心更足了。”該公司行政部經理廖竣說。
“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梅縣區新興產業的佈局正在加快落子。2021年1—11月全區共引進項目13個,計畫投資總額73.66億元,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專訪
梅縣區委書記溫助民:
加快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市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闊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吹響了‘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面激發內生動力,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的號角。梅縣區將認真貫徹落實市黨代會精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聚力抓好實體經濟,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樣本,推動梅縣老區蘇區全面振興發展步步高。”日前,梅縣區委書記溫助民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梅縣區將搶抓機遇,主動融入“雙區”“雙城”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圍繞培育“11115”產業集群,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陞級,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加快構建銅箔、裝備製造、智慧家電等綠色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市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南方日報: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雙迴圈”新格局下的重要支撐。當前,梅縣區銅箔產業發展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溫助民:發展新興產業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梅州蘇區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現時,梅縣區銅箔產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現有銅箔產能4.6萬噸/年,占全國總產能的7.8%,躋身國內高端鋰電銅箔生產第一梯隊,初步形成了銅箔、覆銅板、電路板等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銅箔產業發展,將銅箔產業列入全省“雙十”產業集群,5G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下游產業升級對高性能銅箔的需求不斷增加,給梅縣區的銅箔產業帶來政策和行業發展的雙重機遇。
梅縣區銅箔通過幾年的穩步發展,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從當前產業發展需求來看,也面臨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不够、產業科技專業人才缺乏、“雙控”政策等因素影響,一定程度限制了產業拓展。需要我們以改革創新的思維,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支持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廣東“强芯工程”等政策支持,主動去攻堅、去破解,舉全區之力推動銅箔產業集聚發展。
南方日報:緊抓機遇,化危為機,梅縣區將如何佈局打造銅箔百億產業集群,引領高品質發展?
溫助民: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强則經濟强。梅縣區將立足自身優勢,做實做强銅箔產業,力爭用5年時間打造1個百億產值產業、300億產值工業走廊、1家千億市值企業,帶動工業產業升級發展。
一是注動能,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投資160多億元的5個重點銅箔項目建設,包括嘉元科技年產3.1萬噸鋰電銅箔項目、年產5萬噸電子銅箔項目,寧德時代和嘉元科技合作的年產10萬噸高端鋰電銅箔項目,超華科技年產600萬張高端芯板項目和年產2萬噸鋰電銅箔項目,努力打造一批集聚度高、產業聯系緊密的產業鏈條。
二是强支撐,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拿出真金白銀完善研發創新獎勵制度,鼓勵企業持續改進生產工藝,大力推進迴圈經濟和清潔生產。充分利用嘉元科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廣東超華科技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立產學研聯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重鏈條,全力補鏈延鏈强鏈。堅持育新提舊並重,全力支持嘉元科技、超華科技等企業加强與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合作,引先進科技和資本,做强做大產業規模,努力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競爭力强的產業體系,推進銅箔產業“强筋壯骨”。力爭2025年,全區銅箔總產值達到100億元以上,引領區域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
南方日報:立足要素跟著項目走,梅縣區接下來將如何發力平臺建設、營商環境優化,培育新興產業,構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溫助民: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强化發展第一要務,推動資源跟著項目轉、資金跟著項目投、要素跟著項目走,全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一是打造省級銅箔特色產業園。按照“點上開發、面上保護”思路,高標準編制銅箔產業發展規劃,加大土地連片收儲,打造省級銅箔特色產業園。主動融入粵閩贛蘇區省界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區域銅箔產業共建,服務融入大灣區和海西區。二是全面抓好要素保障。堅持土地、用能、環境容量、資金、人才等發展要素向主導產業、優質企業、優質項目集聚,進一步“减審批、加服務”,推行“店小二、母親式”服務,提升服務效能,營造一流營商環境。三是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主動應對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和低碳需求導向,推動工業產業與新材料、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精准對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全力開展招商引資,促進區域產業共建,培育壯大銅箔、裝備智造、電商物流、文化旅遊“四個百億”和金柚50億“11115”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引擎。
對話
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李定强:
“四鏈融合”打造全國領先銅箔製造基地
實體興則經濟興,實體强則經濟强。踏上發展新征程,梅縣區將如何固底板、補短板、拉長板,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南方日報就此專訪了廣東省科學院副院長李定强。
南方日報:近年來,梅縣區以擴鏈强鏈補鏈為方向,加强產業項目滾動儲備、實施,加快構建銅箔、裝備製造、智慧家電等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對此,您如何評估?
李定强:梅縣區積極落實國家戰畧,按照省委的決策部署、市委的思路舉措,主動融入省“雙十”產業集群,著力加快銅箔、裝備製造、智慧家電三大產業集群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首先,政策先行。認真執行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並製定了《梅州市梅縣區促進先進制造業及主導產業招商若幹措施》等政策,為企業提供更多支持;其次,產業興區、企業落實,將產業集群發展落實到具體項目和企業上,確保各項工作快速有序推進;再者,服務跟進,强化政企溝通機制,切實解決企業問題。
南方日報:梅縣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力爭到2025年全區銅箔產能達到1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領先的銅箔製造基地,助力梅州打造“中國銅箔之都”。立足於此,梅縣區應當如何發力?
李定强:在2020年舉行的中國電子銅箔行業年會暨梅州市銅箔產業大會上,梅州發佈了《梅州市促進銅箔產業發展若幹措施》,致力推動銅箔產業高品質發展。我受邀全程參加了此次會議,並深入銅箔企業參觀考察,去年還與嘉元科技等相關企業開展了對接活動。同時,廣東省科學院與梅州市有著數十年的合作基礎,院屬多個研究所在與銅箔相關的技術研發、儀器設備、檢驗檢測、標準製定、專利導航與應用、產業發展戰略等方面進行了長期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我認為,梅州積極參與全省“雙十”產業集群建設和產業鏈分工,打造跨區域全產業鏈,梅縣區力爭到2025年投產擬建在建產能達到20萬噸以上,產值達百億元以上,成為全國領先的銅箔製造基地,具備了堅實基礎和條件。
首先,要加强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業技術研發和生產等合作,建立銅箔產業科技綜合創新體系;其次,在產業集群中的創新網絡、製造網絡與生產性服務網絡方面發揮引領作用;第三,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改革只在一個環節或幾個環節搞是不够的,必須全面部署,並堅定不移推進。梅縣區要打造“四鏈融合”的典範,在政策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等方面融合發展,打造創新生態系統全鏈條發展的標杆;第四,推動“銅箔產業研究院”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和發展,成為主要的新型研發機構,成為行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第五,建設科普教育基地,電解銅箔被稱為電子產品訊號與電力傳輸溝通的“神經網路”,打造銅箔生產所需的原輔材料、儀器設備、零件、新材料、新能源,及應用於鋰離子電池製造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普教育場館,形式包括產品實物展示、圖文展板、視頻演示等,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提升對銅箔產業的興趣;第六,推進前沿新材料(銅箔)特色產業園培育建設,創建省級高新區和省級產業園,將該園區(或一中心多園區)打造成為綜合性的園區,集科技創新、科技資訊、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文化傳播、科普教育、綠色生態和“雙碳”園區等為一體,實現永續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南方日報:您認為,梅縣區在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短板?未來將如何搶抓機遇、補齊短板、推動發展?
李定强:梅縣區既有裝備製造的傳統優勢,又被納入全省“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應該充分發揮這兩方面的優勢。
第一,立足全國革命老區蘇區和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定位,主動融入全國全省發展大局,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政策,借鑒兄弟地區優勢政策,製定自己的鼓勵性政策,推動高品質發展;第二,發揮市場配寘的决定性作用,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寘體制機制,各級政府部門在資訊、人才、公共檢測、中試、稅務、法務和金融服務等方面提供優質高效的貼心服務;第三,突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綠色發展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實施“3060”戰畧,將“雙碳”打造成商業機遇、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可提升綜合實力,達到產業集聚效應。
記者觀察
不負綠水青山方得金山銀山
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中國最美縣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從這些金字招牌不難看出,生態優勢是梅縣區最大的發展優勢。進入新時代,在“雙碳”戰略部署下,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梅縣區高品質發展的底色必然是綠色。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優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加快綠色崛起,是梅縣區必須探索解决的一號課題。
加快綠色崛起,首先要轉變觀念。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並非硬幣的兩面,而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對地方和企業而言,設定一條約束能耗、控污减排的紅線,可能會在短期內影響經濟效益,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但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犧牲“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發展終究走不長遠,而推動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加快轉變增長模式,才能為地方和企業開闢新的增長點,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永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在這方面,梅縣區深諳其中要義。該區第二次黨代會便將“奮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樣本”確定為今後五年奮鬥的總方向,並明確提出“要堅持面上全面保護、點上高效開發,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進一步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走出一條高品質、永續的綠色發展道路”。
加快綠色崛起,要堅持產業聯動。以產業為抓手,借助產業鏈和“一區一港一帶一園”等產業平臺協同推進。縱向來看,BPW車軸、嘉元科技、超華科技等龍頭企業率先踐行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有利於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轉型步伐,推動整個產業鏈綠色協同發展。橫向來看,在培育新興產業的過程中,梅州綜合保稅區、梅縣區工業產業帶等產業平臺應發揮責任主體作用,篩選引進一批含金量高、綠色低碳的優質企業,不斷優化產業格局,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加快綠色崛起,還要强化科技賦能。一方面,從體制改革、載體建設、制度安排、政策完善等方面入手,構建高品質的綠色技術創新支撐體系,促進綠色技術、綠色資本、綠色產業有效對接,有序淘汰落後產能。同時,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嘉元科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廣東超華科技電子材料聯合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强化綠色技術研發、轉化與推廣,以更少的能耗和更低的污染創造更大產值。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面向未來,梅縣區需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
產業名片
●現時,梅縣區共有工業企業585家,規上工業企業96家,其中區屬規上企業68家。2021年1-11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5.73億元,同比增長18.1%,比2019年同期增長20.5%,兩年平均增長9.8%。2021年1-11月,全區工業投資完成18.66億元,同比增長9.9%,比2019年同期增長23.1%,兩年平均增長8.7%,其中技改投資完成10.25億元,同比增長62%,比2019年同期增長100.1%,兩年平均增長41.5%。
●銅箔產業方面,梅縣區以銅箔產業入選全省“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為契機,加快推動以嘉元、超華為龍頭的銅箔產業高品質快速發展,打響“梅縣銅箔”自主品牌,打造電子資訊百億產業集群和全國領先的銅箔製造基地。全區以銅箔產業為主導的電子資訊新材料規上企業共有12家,2021年1-11月實現產值46.04億元,同比增長90.5%,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7.8%。2020年以來,新增銅箔產能1.8萬噸/年,全區產能達到4.6萬噸/年。2021年1-11月,3家規上銅箔生產企業完成產值35.4億元。嘉元、超華兩家企業分別實現產值24.6億元、10.4億元,分別比增134.4%和187.1%。
●裝備製造業方面,梅縣區形成以BPW車軸為龍頭,帶動慶達、偉友耐磨和鈞耀機械等上下游配套企業聯動發展,產品涵蓋車軸、制動鼓、傳動帶、輪胎、輪轂等。2021年1-11月,18家規上裝備製造業企業實現產值35.25億元,同比增長3.5%,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21.27%。
●智慧家電產業方面,2021年以來,梅縣區著力培育發展智慧家電產業,現時已有2家企業落戶投產,分別是總投資約6億元的欣桐科技智慧電子控制器項目,總投資約14億元的慶達科技智慧電機、達儀厚膜加熱科技項目。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南方日報記者】黃韜煒
【通訊員】曾健鋒鄭敏陳燕珊
【作者】黃韜煒;何森垚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