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13日,週六,家住浦東康橋的市民劉辰接到一通陌生電話,稱他被冒名開了銀行卡用於洗錢。正在通話時,手機荧幕彈出一則閃信,提醒他可能接到了詐騙電話。劉辰馬上掛斷電話,緊接著又接到一通電話,提醒他可能接到了詐騙電話。不到10分鐘,康橋派出所社區民警嚴煥上門當面提醒,還向他文宣了防詐知識,令他既驚喜又感動。
大數據篩查精准預警,中後臺對接快速處置,屬地派出所民警上門瞭解情况——一次成功的電信網路詐騙勸阻,是上海都市安全治理數位化轉型的生動實踐,也是公安部門堅持“科技+人力”理念的具象體現。
事後,劉辰把自己的經歷發到了朋友圈。一比特朋友的留言引發大家的共鳴:“這大概就是生活在上海的安全感。”
每個普通市民的感受,是探索超大都市安全治理現代化的初心所在,也是檢驗其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剛剛出爐的協力廠商公司調查顯示,2021年度上海公眾安全感和警察工作滿意度兩項數據連續第9年實現“雙提升”。成績來之不易,而持續打造一座令人嚮往的安全韌性之城,更需要使出“繡花功夫”,精耕細作、久久為功。
“科技+人力”提升安全韌性
“我印象最深的不僅是浦江兩岸風景,還有馬路上列隊齊整的警詧,護送遊客過馬路。”2021年最後一個夜晚,外地來滬遊客胡俊峰和妻子在外灘度過了一個“很有儀式感”的跨年夜。儘管那天人頭攢動、天氣寒冷,但前往外灘的路上,有警察們全程守護,秩序井然。“我挺感動的,非常有秩序,也非常安全,羡慕每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
剛剛過去的跨年夜,外灘濱水區客流突破35.8萬人次,暫態客流峰值達到3.3萬人次,同比去年均大幅提升。胡俊峰不知道的是,就在外灘江堤之下,黃浦公安分局外灘治安派出所的指揮室裏,一串串數據正彙集,大客流監測系統讓警方能够精准預測未來1小時的客流、車流,及時採取精確疏導措施,從根本上杜絕風險隱患。
都市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大到大客流管理力量的精准調度,小到街頭占道的快發快處,每一個情况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依託“科技+人力”的理念和方法,上海警方積極構建動態、精准的“動態隱患清零”主動防範體系,聚焦人、事、物、車、火患等重點領域,分類分級分時空開展篩查整治,最大限度消除可能影響安全穩定的風險隱患。
資料顯示,在上海這樣一座超大型都市,交通違法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首要原因,也直接影響道路通暢。2021年,上海警方深入推進交通大整治,並開展道路交通事故預防“减量控大”行動,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3.7%。從去年3月開始,上海警察交警部門在全市交通事故易發路口試點推行大型貨車“右轉必停”,並設定“電子員警”對違法行為進行抓拍,有效遏制大型貨車肇禍趨勢。試點以來,全市大型貨車“包餃子”交通事故數同比下降57.9%。
2021年,全市違法犯罪案件接報數同比下降19.9%,全市入室、入民宅盜竊破案率達96%以上,連續第7年實現命案全破,連續第4年實現搶案全破。而在打擊犯罪的同時,上海公安機關也持續織密治安巡邏防控網,最大限度把警力擺上街面、壓到一線,切實提高見警率、管事率和控制力,社會治安持續向好。
創新治理理念增强“獲得感”
“探索實踐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的都市安全治理,不僅是科技和手段的創新,更要理念與時俱進。”一些專業人士認為,時代發展將帶來更多未知風險,如果公安部門沒有理念上的創新,市民的安全感就難以保障。
在傳統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時,電信網路詐騙等新型非接觸類犯罪活動日益成為市民安全的主要威脅。去年,上海市反電信網路詐騙中心在全國率先建成“圈層防護”,會同金融、通信等行業首長部門進一步優化陞級防阻工作體系,强化全鏈條打擊,全力構建“全警反詐、全社會反詐”新格局。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全市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破案數、違法犯罪人員抓獲數同比分別上升13.4%、122.4%,直接挽回或避免羣衆經濟損失9.58億餘元。
而在各類金融要素集聚的上海,一旦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影響不可小覷。上海公安機關緊盯“地下錢莊”等重大風險型經濟犯罪,通過研判牽引偵查,全力斬斷非法資金外流通道,去年共偵破經濟犯罪4400餘起,挽回經濟損失83.4億餘元。
加强智慧財產權保護,則是上海打造科創中心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近年來,上海警察經偵部門持續開展滾動研判和評估,全力維護企業和群眾利益,2021年共破獲侵犯智慧財產權和涉民生犯罪案件1000餘起。
平安為羣衆,更要靠羣衆。依託社區警務融入基層治理的優勢條件,上海公安部門以社區民警兼任居(村)委副書記為抓手,統籌組織社區轄區居民、保安員、樓組長、平安志願者等可依靠力量,實現及早發現儘早處置各類小風險、小隱患,共同營造良好的基層安全環境。
都市安全治理終究要回到人的需求和發展這一落腳點,在守牢都市安全底線的同時,更要為市民生活做好保障。比如,面對近年來多發的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造成火灾事故,上海公安機關除了嚴格落實基層防火監督職責,更積極會同消防、房屋管理等部門,採取了新建改建集中充電場所、推廣智慧梯控系統等舉措。在消除隱患的同時充分考慮和滿足大家的實際充電需求。
數位賦能自我改革,服務更優質
去年7月,在湖南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順利辦好歷史戶籍證明的李女士喜笑顏開:“原本開老房子的戶籍證明,警察衕誌要翻半天。現在只要2分鐘就能通過電腦査詢到檔案,真的很方便。”
數位賦能,讓原本泛黃的紙質檔案變成了電子文檔,輕鬆實現線上査詢。去年,市警察局在徐匯分局率先試點推進紙質戶籍檔案數位化加工,完成全區13家派出所25萬卷、2000餘萬頁戶籍檔案數位化加工任務,並研發基於警察網的資訊互動、網上調檔實戰應用系統。
在上海,“資訊多跑路,羣衆少跑腿”正成為公安部門努力實現的目標。去年以來,上海公安機關扎實開展“我為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做强警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現時已有343個審批服務事項接入市“一網通辦”和“隨申辦”平臺。警察“一網通辦”評估成績連續4年在全市排名第一,警察政務服務“好評率”保持在99.9%以上。
為了讓羣衆在家門口就近辦理警察業務,公安機關線上上完善警察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同時,還將全市戶籍派出所全部建成綜合視窗,實現了戶籍、治安、出入境、交警等警察業務的“一窗辦理”。
在專業人士看來,警察管理要關切市民的實際需求,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而變化。“做好都市安全管理是基礎,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政務服務也是為人民服務的應有之義。”
深入推進政務流程再造,打通內部關節,才能讓羣衆辦事更加高效和便捷。圍繞解决羣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的目標,市警察局持續進行“自我改革”。去年,公安機關推出“統一照片庫”,方便市民“一次拍照、多次複用”;推行非機動車注册登記“好辦”服務,提供資訊預填、預約優先、資料預錄入等服務功能,現場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一項項務實之舉,贏得羣衆點贊。
“這項政策真是太方便了,我們夫妻不用再為了辦孩子戶口特意回趟老家。”去年11月23日,在上海工作生活的浙江戶籍居民徐先生僅用3分鐘,就在楊浦區大橋派出所為女兒成功申辦了新生兒入戶業務。得益於長三角區域警務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現時,包括跨省(市)新生兒入戶在內的20項跨區域民生警務事項已實現跨區域辦理。
不斷提高都市安全治理水准,切實增强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海公安部門正大步邁出堅定步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