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南安人當官10多年,歷經4代皇帝,因魏忠賢被削職……

福建 67℃ 0
摘要:三落大厝位於南安市康美鎮梅元村,為蘇兆先所建,蘇兆先晚年居住於此。之後,明光宗朱常洛僅當了29天皇帝即暴斃,其長子朱由校宣佈登基。西元1628年,崇禎皇帝即位第二年,蘇兆先因受閹黨案牽連,被削職返鄉。

人物:蘇兆先

蘇兆先,生於明萬曆三年(西元1575年),字爾開,號在蓼,南安霞舒人(今南安市康美鎮梅元村人),萬曆己未科進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兵科左給事中、陝西提學副使、吏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中憲大夫;明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卒於家,享年57歲,贈太常寺正卿,葬晋江一都碧湖內鐵灶山;著有《蘇太常奏疏》。

三落大厝位於南安市康美鎮梅元村,為蘇兆先所建,蘇兆先晚年居住於此。大厝立於半坡之上,為閩南典型的“皇宮起”建築形式,原本有三落,後因公路拓寬改建,前落被迫拆除。歷經近400年歲月洗禮,大厝今破敗不堪。

直聲振正傳於世青鎖名臣誰人知

蘇清彬

明萬曆四十七年(西元1619年)春,一場殿試在南京拉開帷幕。面對明神宗朱翊鈞開出治國方略的試題,來自泉州的考生莊際昌一鳴驚人,對答如流,被欽點為狀元。會試、殿試皆第一,莊際昌亦為泉人科甲“破天荒”。

鮮為人知的是,在這場終極考試中,一同參加殿試的南安人蘇兆先,也取得了“三甲八十二名進士”的好成績,從此步入仕途。然而次年,萬曆皇帝駕崩,蘇兆先的命運也隨著皇權的更迭悄然發生改變。

之後,明光宗朱常洛僅當了29天皇帝即暴斃,其長子朱由校宣佈登基。彼時,朱由校不理朝政,閹黨亂政,置身其中的蘇兆先,儘管曾建議“銷朝野之黨”,但仍然無法阻擋明朝滅亡的脚步。

西元1628年,崇禎皇帝即位第二年,蘇兆先因受閹黨案牽連,被削職返鄉。3年後,蘇兆先卒於南安霞舒(今南安市康美鎮)老家,贈三品官職太常寺正卿。

三落大厝

年關將至,伴隨著冬日的暖陽,一路沿著南洪公路行駛,很快就到了康美鎮梅元村三落地界。一座有著近400年歷史的三落大厝,在民宅林立的村落裏,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這座閩南古建築立於半坡之上,成為車水馬龍的守望者。拾級而上,靠近古厝,抬頭望去,一塊寫有“太常寺正卿”的牌匾懸於大門,這是蘇兆先後人重新掛上去的。

雖說是三落大厝,但眼前的古厝並不大,下落不見踪迹,僅剩頂落、後落。穿過大門即是頂落,建築內牆因經年累月的風雨侵蝕,早已斑駁發黑,有些牆壁有明顯的掉皮、掉漆現象,就連柱子上的對聯也已變色、模糊。不過細心觀察,殘缺的雕花構件依然閃爍金光,難掩精緻之美。

興許是常年無人居住之故,後落堆滿雜物,空留老石磨、旗杆石墩等物。在蘇家後人的記憶中,20世紀90年代末,三落大厝依然氣勢恢宏,大厝下落尚在,一直延伸至馬路對面。在寬敞的門埕前,極具象徵意義的旗杆高高樹立。但隨著南洪公路的拓寬改建,下落無奈被拆,用來固定旗杆的老物件,也被挪至屋內。

在閩南古厝中,左右兩側護厝必不可少。蘇兆先功成名就後所建的三落大厝,也曾有護厝,並建有書房。遺憾的是,在後人拆舊建新的大潮中,三落大厝面積越縮越小。

令蘇家引以為豪的是,54歲的蘇兆先被削職返鄉後,對家族貢獻很大,建大厝、修祖廟、鑄祖宗祖墓碑文等。明崇禎元年(西元1628年),他還主持重修雪峰寺下廊山門等處。

“自始祖大郎公,由光州入閩居泉南澗埕……”崇禎三年(西元1630年)八月,蘇兆先修祖廟重鐫碑文,記載了重修阜陽一世至七世祖墳事蹟,也揭開了阜陽蘇氏祖源和堂號的來歷,以及裔孫外徙晋江、安溪、永春、惠安、德化的歷史事實。

至於主持重修雪峰寺下廊山門,隨著時光流逝,下廊山門已無處找尋。不過,他在遊覽雪峰寺時,留下《登雪峰》詩一首:“古刹高懸遙路逶,蒼頭隨我載春巵(zhī)。樓前作對千峰秀,林外航飛一水奇。乍暗乍明寒食雨,載賡載唱舊題詩。感今思昔無窮意,醉向松風拂檻吹。”

蘇家後人說,蘇兆先在修建三落大厝時,就連重修雪峰寺所需石材、木材一併準備好,從豐州石壟等地,過東溪之水,不辭勞苦,運輸而來。

青鎖名臣

蘇兆先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蘇維榖(gǔ)滿腹經綸。自小天資聰穎的蘇兆先,5歲時便跟隨父親前往樂峰鎮厚陽村的孔泉書院。在書院裏,蘇維榖傳道授業解惑,為當地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在書香彌漫的氛圍薰陶下,蘇兆先學業日漸精進。或許是對家鄉的思念,少年時期,蘇兆先曾回雪峰寺進修攻讀,至今雪峰寺還留有他的粉灰石讀書處,不過他真正高中進士,已經45歲。

蘇兆先從“行人司行人”做起,這是個九品官職,負責傳旨、册封等事。達到考查官吏政績的一定期限後,蘇兆先被擢升為刑科給事中。明朝時期,設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設一科,每科再設都給事中,左、右給事中等職。

六科給事中在稽查六部的同時,還要彈劾兩京大臣的失職行為。如果六科給事中有隱漏彈劾行為,要受到懲罰。明世宗時,工部尚書趙文華驕縱其子違背禮制,世宗“黜文華為民,戌其子邊衛”,禮科給事中因“失糾劾,令對狀”,都給事中謝江以下六人,“並廷杖削籍”。

蘇兆先所擔任的刑科給事中,雖職務不高,威懾力極强,主要參與重大刑獄案件的複審、行使司法監督等。正是在這樣的位置上,他參與了多起案件。明天啟五年(西元1625年)五月,他上疏陳述,徹底核實軍隊幫貼關外驛站夫役月糧和所餘之兵餉、馬料兩事,為穩定軍心立下功勞。因敢於直言進諫,次年即遷兵科左給事中。

據民國版《南安縣志》記載,當時皇帝大興三殿,蘇兆先奉巡工之命,更身兼視察軍隊庫藏工作。在這過程中,他發現包攬這一事項的頭目周應時,竟藏匿焰硝總計2.13萬公斤。由於當場緝獲,周應時狡辯不得,蘇兆先請求敕命下法司究贓正法。

焰硝系重要的軍需,蘇兆先摘發奸胥,追還上供這筆焰硝,起到了很好的警醒作用。為此,蘇兆先“昇俸一級,賞賜白金、文琦,擢升吏科都給事中,加太常寺少卿”。由於得到皇帝的信任與賞識,此後他還曾“特薦王西臺、餘職方複其官,後各為名臣”。

由於在六部待的時間最久,忠於朝廷、如實辦案,並且敢於直言進諫,蘇兆先在當時有“青鎖名臣”之稱。

削職返鄉

歷史總是風雲變幻,特別身處明朝官場,可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隨著明熹宗朱由校的駕崩,西元1627年八月,其弟朱由檢即皇帝位,也就是後來的崇禎皇帝。

朱由檢登基後,開始清除閹黨。熟讀歷史的人都知曉,天啟年間,大宦魏忠賢專權,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權勢,閹黨勢力達到歷代頂峰。明熹宗不喜文、不喜武,只愛刀鋸斧鑿。皇帝沉迷木工活,對朝政不管不問,這讓太監魏忠賢鑽了空子,魏忠賢排除异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崇禎皇帝將魏忠賢發往鳳陽安置,魏忠賢途中自殺;與魏忠賢關係頗深的客氏被鞭死於浣衣局;一些首惡被處死。可以說,閹黨案牽涉範圍極廣,被崇禎帝列為“逆黨”的,幾乎沒有遺漏一人。

崇禎元年(西元1628年),受閹黨案牽連,蘇兆先被削職返鄉。次年三月,崇禎帝向天下頒佈詔書,公佈魏忠賢逆案的處理結果。後人整理的閹黨名錄,除了首逆2人(魏忠賢、客氏),還有首逆同謀、交結近侍、交結近侍次、逆孽軍犯、交結近侍又次、諂附擁戴軍犯、祠頌、附逆案漏網,人數多達數百人。蘇兆先被列為“附逆案漏網”。

實際上,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八月,蘇兆先也看到當時的東林黨與閹黨門戶之爭的弊端,提出“勿以真門戶假人,勿以非門戶錮人”“銷朝野之黨”的建議。

可惜的是,魏忠賢與客氏專權,加之朱由校不理朝政,內憂外患的明王朝已經岌岌可危。被削職返鄉那年,蘇兆先年齡54歲。他之所以被處理得這麼輕,有人猜測,或與他的皇親國戚身份有關。據傳,蘇兆先曾因謀劃救助田國公免於抄家滅族,後娶田國公二女兒為妻。田國公大女兒被選入宮中為貴妃,囙此蘇兆先有“天子同門”之說。

關於“天子同門”這一說法,蘇氏族人是篤信的。阜陽蘇氏《零草匯考》記載:“因歷代蘇家婚娶,轎門都掛聯以顯其榮。”在康美阜陽蘇氏祠堂內,也有對聯曰:“天子同門職述太常昭顯貴,龍頭獨榜德滋阜穀垂芳模。”有些蹊蹺的是,既然娶了田國公二女兒為妻,但在蘇氏譜中,卻不見此人名諡,不知何因。

涉嫌閹黨也好,皇親國戚也罷,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蘇兆先死於家中,走完了57年的人生。朝廷感念他生前的貢獻,贈“太常寺正卿”。

蘇兆先短短10多年的政治生涯,歷經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明思宗四個皇帝,見證了明王朝走向衰敗的至暗時期。他死後,正治上卿、工部尚書、榮祿大夫林欲棟撰文,禮部主事、湖廣潜江縣事柯賡昌書丹,贊其曰:“直聲振正當時,懿行重於變世。”在魏忠賢專權時期,要獨善其身、免受迫害已非易事,更何况要敢於直言、保持高尚的氣節,更屬不易。這12個字,或許是對他一生最客觀的評估。

(圖片由本報記者黃奕群拍攝,感謝康美鎮梅元村蘇晋卿先生對本次採訪的支持。)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