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同的人生定位,卻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因一個共同的公益大愛交匯。新疆大學有這麼一比特年輕黨員教師正是這個群體的平凡一員,他從2003年第一次獻血到現在,已有18年的獻血史,獻血59次,累計獻血兩萬多毫升,相當於5個成人全身的血量,兩次榮獲國家無償獻血金獎,一次榮獲國家無償獻血銅獎。他就是新疆大學黨委宣傳部教師張凱。
獻血的初心:捐獻熱血,分享生命
當張凱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偶然得知無償獻血能够幫助到生命垂危的病人,拯救他人的生命,他就暗自下定决心:等上大學以後要無償獻血。
考上大學以後,進入校園的第一時間他就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捐獻了200ml全血。獻血的過程中,他通過與抽血護士的交談,對獻血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獻血一來奉獻愛心,可以幫助更多急需輸血的病人,讓他們儘快恢復健康;二來促進血液迴圈,有利於血液更新,適當獻血不但對人體無害,反而有利。這次獻血之後,堅持獻血的想法像一粒種子開始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雖然在此之後張凱沒有再遇到集體組織獻血的活動,但是每年他都主動到血站去獻血一次,第四次獻血主動要求捐獻400ml。
他說“獻血是一件積德積福的事情,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情,捐獻熱血在一定意義上其實就是在分享生命”。
特殊時期,愛讓我與“需要幫助的人”血脈相連
堅持獻血的這些年,張凱翻閱了很多資料,由此也深知了血液對於急救病人的重要性,能够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他人的生命,這在張凱看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尤其是在特殊時期,他深深感受到愛讓他與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血脈相連。他說“獻血是一種生命價值的快樂分享,是救人於危難的責任”。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沒幾天,張凱偶然在街頭發現有獻血屋,他在這裡瞭解到捐獻成分血對於救助病人更加有利,並且可以一個月捐獻一次血小板,於是毅然决定捐獻血小板。從此,張凱開始了定期捐獻血小板之路。他說“捐獻血小板雖然耗時長一些,有時捐獻兩個組織血小板甚至可能需要70多分鐘,但是和拯救生命相比,這都是值得的”。
2020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凱得知血站血液庫存極度緊張,主動向相關部門申請去獻血。不論工作多麼繁忙,只要身體允許,他都會堅持定期去獻血。2020年到2021年張凱年均獻血6次,其中捐獻成分血年均5次,全血年均1次,累計獻血量均為2000ml。
餘生堅持用一腔熱血傳遞正能量
身邊的人得知了張凱這麼多年來堅持獻血的故事,經常稱讚他的行為並表示敬佩。張凱的一個朋友在得知他的獻血情况後,在朋友圈裏寫到“可能只有自己家需要用血時,才能真正切身體會到無私獻血者們的偉大。凱哥每年多次獻血,這麼多年過去了,已經從熱血青年跨越到熱血中年了,今年他又獻了6次……可以想像到,每一個用血家庭的感激不盡,一個人的血液在另一個人身體裏流淌著、延續著,奇妙且偉大”。張凱卻在聽到這些稱讚時說“這沒有什麼,我只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我做得更多更好的大有人在”。
張凱還帶動了同事、同學、朋友,一塊去獻血,一塊去奉獻愛心。他也會主動糾正身邊的人對於獻血的錯誤認識和觀念,傳播無償獻血的理念,有很多學生在他的感召下加入到了無償獻血的隊伍裏。在一次無償獻血,他的一個少數民族學生在組織互助獻血,這位學生說他的一個發小得了白血病,現在每天都需要至少一個組織血小板維持生命,讓張凱很受觸動,更加堅定了將無償獻血堅持下去的决心。他說“每當獻完血,可能會有一絲疲憊感,但更多的是充實感、幸福感,因為有可能幫助了別人,即使這個人可能素不相識,甚至可能相距千里,但這都不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愛心傳遞,我會餘生都堅持用一腔熱血傳遞正能量”。
作為一名資深的獻血者,張凱說“要想堅持獻血就要先自己有個好身體,為了獻血,我每天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一直都在堅持跑步”。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把一件事始終堅持做下來就不是這麼容易了。張凱用18年的堅守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愛。他只是一個平凡的新疆大學教師,但他卻有一顆不平凡的樂於奉獻的仁愛之心。
來源:新疆大學黨委宣傳部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