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齊逝世,生前說毛岸英是她“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

陕西 72℃ 0
摘要:劉思齊提起毛岸英時,曾深情地說:“我和岸英結婚,是因為愛上了他,愛上他的性格,愛上他的生活和經歷,兩個人彼此吸引,越走越近,互相走進了對方的內心······”。1月7日淩晨1時47分,劉思齊衕誌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劉思齊1930年出生於湖北,父親劉謙初和母親張文秋是毛澤東的革命戰友。1931年4月5日,由於叛徒出賣,劉謙初在獄中犧牲。11月25日,美軍的幾架轟炸機轟炸志願軍司令部機關,毛岸英不幸犧牲。

劉思齊提起毛岸英時,曾深情地說:“我和岸英結婚,是因為愛上了他,愛上他的性格,愛上他的生活和經歷,兩個人彼此吸引,越走越近,互相走進了對方的內心······”

|作者:李璐璐

|編輯:許曉迪

|編審:淩雲

1月7日淩晨1時47分,劉思齊衕誌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她曾深情回憶毛岸英:“我和岸英結婚,是因為愛上了他,愛上他的性格,愛上他的生活和經歷,兩個人彼此吸引,越走越近,互相走進了對方的內心······”

“如果你生了女兒,我們就要‘對親家’”

劉思齊1930年出生於湖北,父親劉謙初和母親張文秋是毛澤東的革命戰友。

1927年,與劉謙初結婚剛3天的張文秋在武漢參加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毛澤東得知她結婚的消息,高興地對她說:如果你生了女兒,我們就要“對親家”。

1931年4月5日,由於叛徒出賣,劉謙初在獄中犧牲。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文秋先後擔任延安抗屬學校總務工作兼文化教員,八路軍一一五師留守處政治處民運股股長兼《生活星期刊》主編,八路軍榮譽軍人學校後方留守處主任、黨總支書記。1937年9月,她帶著女兒劉思齊奔赴革命聖地延安,先後在最高人民法院、抗屬學校和魯迅小學工作。

劉思齊開始在延安的讀書生活。她模樣俊俏,性格活潑,後來加入了話劇社。1938年,劉思齊在一出話劇中扮演一對被捕地下黨員的女兒,引起關注。觀看話劇的毛澤東得知她是張文秋的女兒,就走上前去抱著小思齊,認她做了幹女兒。從此之後,劉思齊經常到毛澤東的窑洞玩耍,後來又成了周恩來的幹女兒。

1946年1月7日,在蘇聯經過長達9年的學習後,毛岸英秘密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來到父親毛澤東的身邊。也就是這時,劉思齊在延安第一次認識了大自己8歲的毛岸英。這一天,毛澤東正和毛岸英在住的小院裏談話,走進來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見了毛澤東便親熱地喊了一聲“爸爸”。毛澤東向她介紹毛岸英,劉思齊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留學回來的哥哥,對他很是親切。

毛岸英遵照父親的囑咐,去鄉村勞動,住在勞動模範吳滿友家。

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國民黨軍大舉進攻我中原軍區,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爆發。1947年春,國民黨胡宗南部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審時度勢,决定撤離延安。

1948年5月,黨中央和毛澤東到達了平山縣西柏坡,不久,毛岸英也從山東來到了這裡。在西柏坡,毛岸英再次見到了劉思齊,幾年不見,劉思齊已經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毛澤東也說:“長得真快呀,女大十八變,在延安那陣子,你還是個細妹子呢!”

·毛岸英、劉思齊、李訥和毛澤東在一起。

毛岸英在宣傳部擔任編輯助理,與劉思齊的見面頻繁起來。在接觸中,兩個年輕人彼此心生愛慕,產生了感情。

1949年10月,毛岸英與劉思齊在中南海菊香書屋的西房裏舉行結婚。毛岸英穿了一件在外事場合當翻譯時的制服和一雙半新的皮鞋,劉思齊則身著燈芯絨上衣、半新的褲子,穿一雙新買的方口布鞋。毛澤東將自己1945年去重慶談判時穿的一件黑色大衣送給他們當禮物,他說:“我沒有什麼貴重禮品送給你們,就這麼一件大衣,白天讓岸英穿,晚上蓋在被子上,你們倆都有份。”婚後,毛岸英被派到基層,在北京機器總廠任黨支部副書記。

·毛岸英與劉思齊。

“爸爸,岸英好長時間沒有來信”

新婚不久,1950年,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美國派兵進行武裝干涉,入侵朝鮮。10月1日夜裡,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致信毛澤東:“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况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決策後,毛岸英主動請纓赴朝參戰,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1950年10月,毛岸英(後排左二)赴朝作戰前夕與戰友在遼寧省安東(今丹東)合影。

毛岸英在為入朝做準備期間,劉思齊卻患了闌尾炎,住進了醫院。在確定參戰的當天晚上,晚飯過後,毛岸英來到醫院,看望剛做了闌尾手術的劉思齊。出國作戰屬於軍事秘密,毛岸英不能透露。劉思齊後來回憶:“他突然來到醫院,他說要出差,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讓我接不到他的信不要著急。”“到什麼地方、去多長時間,他一直沒有告訴我。最後,他偶然地問我,朝鮮半島你知道不知道?我說,知道,那裡正在打仗。可能是當時年齡小,我根本沒有把出差和朝鮮戰爭這兩件事聯系在一起。他走的時候已經是夜裡11點多了。”

從醫院出來後,毛岸英又去看望岳母張文秋。他告訴岳母,他“出差”的時間會很長,希望岳母能在他不在的這段時間,幫著照顧弟弟毛岸青。臨別時,岳母送給他一支鋼筆和一塊手錶。讓劉思齊沒想到的是,這一次見面,竟是夫妻訣別。

毛岸英“出差”後,劉思齊時刻都在思念他。1950年11月,她收到了丈夫的一封信。毛岸英在信中囑咐她好好學習,還說結婚後很少和她在一起,對此很內疚。後來,劉思齊再也沒有收到丈夫的信。

11月25日,美軍的幾架轟炸機轟炸志願軍司令部機關,毛岸英不幸犧牲。

毛岸英犧牲的消息一開始並沒有公開。據劉思齊回憶:“後來很長時間收不到岸英的來信了,我想到他說過收不到信不要著急,所以心裡一直很踏實。大概1952年的時候,一個朋友突然給了我一張毛岸英戴著朝鮮人民軍軍帽的照片,我一下子呆住了,就像雷打的一樣。毫無疑問,岸英到前方去了。我馬上意識到,這麼長時間沒有來信,一定有什麼事。從那時起,我心裡直打鼓。看到主席,我又不好問,他也對我從來不談這些事。又過了一年,主席開始對我進行‘墊底’教育,告訴我幹革命就會有犧牲,並一一數著家裡為革命犧牲的烈士: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楚雄……”

毛澤東的話,讓劉思齊心裡生出了一種不好的預感。她後來回憶說:“我記得那年夏天,在主席的辦公室裏,我問他:‘爸爸,岸英好長時間沒有來信,出差後就來過一封信,是怎麼回事?’主席說:‘他已經不在了,犧牲了……’”“似晴天霹靂,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劉思齊痛不欲生,放聲痛哭起來。

“孩子們會代我來為你掃墓”

得知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劉思齊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寢食不安,身體日漸消瘦,大病一場。為了幫助她恢復過來,組織上於1955年9月派她去蘇聯莫斯科大學學習。毛澤東諄諄叮囑她:“好生休養,恢復體力,以利出國。最要緊是爭一口氣,學成為國效力。”

劉思齊懷着巨大悲痛來到蘇聯,將全部精力投入學習中。1957年,她回到國內繼續學業。

毛岸英被葬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1959年,劉思齊由妹妹邵華陪同,去朝鮮為毛岸英掃墓。她跪在墓地,雙手撫摸著墓碑放聲痛哭,泣不成聲地說:“岸英,我來了,代表父親來看你來了,這麼多年才來看你,來晚了……”

離開墓地之前,劉思齊在墓地上捧了一把黃土,用白手絹小心翼翼地包起來,緊緊握在手中。然後,兩姐妹再次向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後的告別。

·1959年,邵華陪劉思齊(右)為毛岸英掃墓。

毛岸英離開十餘年,劉思齊仍然孑然一身。毛澤東對劉思齊非常關心,多次勸她改嫁。1961年,毛澤東給劉思齊寫了封信:

女兒:

你好!

那有忘記的道理?隔久了,疑心就生了,是不是?腦痛要注意,是學習太多的原因。

還有就是要結婚,你為什麼老勸不聽呢?下决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高不成低不就,是你們這一類女孩子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一信給我為盼!

問好!

當年秋天,劉思齊從北京大學畢業分配到革命军工程兵科研部工作。在毛澤東的敦促下,劉思齊和空軍學院教師楊茂之重建了家庭。再婚的劉思齊生育了4名子女,當長子出生時,夫婦倆一致决定,為長子取名楊小英,以紀念毛岸英。

回憶起往事,劉思齊曾說,岸英犧牲以後,我一直沒有考慮個人問題,並不是因為捨不得主席家裡人的地位,而是我走不出對岸英的感情。每次想到他的犧牲,都非常痛心,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再去談戀愛,怎麼再去想組織家庭?“毛主席總覺得我要一天不結婚,他好像就總有一個未了的事情沒辦。他的關心並不帶有任何的壓力,主席曾寫信告訴我,要考慮自己的生活,不要固執了,應該考慮要重組家庭了,這就是催我結婚。”

2010年,已是八旬老人的劉思齊又一次來到朝鮮,也是第一次來到毛岸英當年犧牲的地方——大榆洞。她將毛岸英的英雄事蹟講給孩子們聽。最後,她喃喃地說:“岸英,今天我帶孩子們來給你掃墓,他們崇敬你,思念你。我老了,已經不是當年的思齊了,一旦我因年邁或疾病不能來給你掃墓,他們會代我來的,你永遠都是他們的親人。”

·劉思齊在毛岸英雕像前。

2013年,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劉思齊做客人民網,以“我眼中的毛澤東”為題與網友進行線上交流。她說,毛主席要求孩子們一定要會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隨著大流喊,一個事情出來以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挖挖根……毛主席不要求子女所有的功課都是滿分,他認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應該有重點的培養子女們的興趣愛好。他對子女的要求就是喜歡什麼,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這個上面,別的功課,說得過去就行了。

2020年10月30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朝美術交流展”在位於798藝術區的朝鮮萬壽臺美術館開幕。開幕儀式上,朝鮮藝術家柳河律創作的毛岸英塑像、彭德懷塑像同時揭幕。

劉思齊也來到現場。九旬高齡的她激動地說:“看到這麼多藝術家的作品,又把我帶回了那個火熱的戰爭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和朝鮮犧牲了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毛岸英也是其中的一員。他通過了血與火的考驗,也是我心中永遠的痛和驕傲。願中朝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結成的友誼萬古長青,也謝謝藝術家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部分內容來自《環球人物》2010年總第129期《毛岸英最後的34天》,作者周之然、薑廷玉、李大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