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就是錢,功能比錢更重要。
武漢要承擔“一主引領”重要使命,必須要全力做强城市功能,唯有不斷增強都市金融功能、開放功能、貿易功能、科創功能、服務功能,才能為武漢長遠發展奠定基礎、贏得優勢。
諸多功能如何落地?之前,武漢發佈《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和《武漢市空間發展總體布局示意圖》,基本確定“主城做優、四副做强、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國土空間格局。上述檔案雖同時提出要優化形成“五個中心”主體功能區佈局,但並未列出詳細的功能區片具體安排。
近日,《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正式發佈,其中,“重點功能區片實施計畫”提到,將按照總體空間佈局,圍繞落實“五個中心”和濱水文化名城,識別和推進建設一批重點功能區片,並確定近期重點功能區片體系佈局。至此,武漢多個區片承載功能基本明晰。
梳理可知,“十四五”時期,武漢將佈局29個市級重點功能區片、推進建設21個區級重點功能區片,同時謀劃打造10個標誌性區域。
武漢空間發展總體佈局示意圖。(來源:武漢“十四五”規劃綱要)
1
“一主四副”空間發展格局,决定著區域承載功能的差异。
主城做優,就要著力優化主城人口規模、高端要素、先進功能,挖掘主城人文價值,提升空間品質,培育多元創新空間,打造國家中心都市“主中心”。
四副做强,就要加快建設光穀副城、車穀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提升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網路安全、臨空經濟、航太航運、未來產業等覈心功能,打造高品質發展重要引擎。
《武漢市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提出將優化工業發展空間,其底層邏輯與上述空間發展格局基本一致。
簡單來說,主城區主要發展總部經濟、研發設計、金融、科技、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都市工業,以及發展高新技術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構建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產業生態;新城區和開發區主要發展特色鮮明的先進製造業,以及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創新驅動工業高品質發展的龍頭引擎。
結合多份規劃檔案來看,主城區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四大副城則主要發展先進製造業,承擔的功能在佈局安排中基本劃定。
2
在佈局區片功能前,需要識別都市重點職能。
武漢要打造“五個中心”和濱水文化名城,就需要承擔多項重點職能,主要包括國家先進製造中心、現代服務中心、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科教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國際知名的文化創新中心、國家商貿中心、國家物流樞紐都市、全國小商品交易中心、國家中外產業合作高地、國家中部地區涉外服務中心、國際性重大活動舉辦地、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世界級濱水活動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14個主導職能。
根據上述職能,結合承載空間情况,最終將功能精確傳導到相應區片。29個市級重點功能區片,主要分佈於“五個中心”和濱水文化名城落實過程中。
(來源: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
比如,“全國經濟中心”重點功能區有12個,以“主城+五基地”為覈心集聚區,主城繼續推進漢口濱江商務區、武昌濱江商務區、楊春湖商務區,特色謀劃青山、漢陽、諶家磯、白沙濱江區,通過7個重點功能區引領現代服務業陞級;新城持續推進五大基地為覈心的重點功能區建設,通過5個重點功能區引領先進製造業發展。
上述5大基地也是武漢工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承載區,有國家航太產業基地、國家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基地、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大健康產業基地等。
此外,“國家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功能區有3個,“國家商貿物流中心”重點功能區有4個,“國際交往中心”重點功能區有3個,“區域金融中心”重點功能區有2個,“濱水文化名城”重點功能區有5個。
29個市級重點功能區片,基本按照“主城做優、四副做强”的架構分佈。主城區主要承載體現國家中心都市綜合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區域共贏發展的覈心職能和功能,形成要素配寘最優、空間效率最高的區域;四副區域主要承載國家中心都市戰畧職能,提高空間承載能力,同時通過做强功能,來引領和輻射帶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
(來源: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
在市級重點功能區片之外,21個區級重點功能區片,將作為支撐都市戰略目標和格局的重要補充。
此外,以重點功能區片為基礎,武漢還將謀劃打造10個標誌性區域,進一步突出具有門戶節點形象、戰畧功能示範的區域,加强空間、功能聚合發展。很顯然,標誌性區域有望成為武漢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
(來源: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
3
對於各區域來說,承載的功能越多、分量越重,未來發展的潜力越大。成為市區兩級的重點功能區片,也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在“主城做優”的同時,“四副做强”或將釋放更強勁的發展潜能。
《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顯示,每個副城按照100—200萬人的標準配置各類設施,深入推進副城的產城融合發展,提高副城產業引領、社會服務、可持續發展等能力。與此同時,“四大副城”也將承載不同的覈心功能。
光穀副城將做强科技創新功能,發揮東湖實驗室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建設光穀中心城、東湖科學城,構建光穀科創大走廊、光穀中央生態大走廊等,輻射帶動江夏和鄂州、黃石、黃岡等地區發展。
車穀副城將做强先進製造功能,發揮國家新能源和智慧網聯汽車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建設車穀中心區、軍山、紗帽、常福等區域建設,構建沿318國道和漢洪公路空間拓展軸,輻射帶動蔡甸和仙桃、天門、潜江及洪湖等地區發展。
臨空經濟區副城將做强網路安全、臨空經濟等功能,發揮天河機場及國家網路安全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武漢航空城、吳家山、走馬嶺等區域建設,構建沿漢十高速和沿107國道空間發展軸,輻射帶動孝感、隨州等地區發展。
長江新區副城將做强航太航運、未來產業等功能,發揮陽邏國際港、國家航太產業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武湖、陽邏等區域建設,構建沿長江經濟帶和漢施公路的空間發展軸,輻射帶動黃陂、新洲和黃岡等地區縱深發展。
不難看出,“四大副城”將成為武漢外向發展的重要支點和橋樑,隨著其承載功能逐步清晰明確,動能釋放也將更加精准高效。
參考資料:《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
(來源:大剛觀察微信公眾號)
【編輯:丁翾】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用戶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