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九庵弃官出家曲靖翠山朝陽庵始末|戴興華

云南 94℃ 0
摘要:明朝崇禎十一年九月十二日至二十二日,徐霞客在曲靖翠山遊歷時,被雨隔阻山中,考證了位於山腰的朝陽庵,在遊記中記載:。萬曆庚子年征討播州宣慰司戰爭期間,雲南巡撫陳用賓路過這裡,被劉九庵的操守品行感動,專門為之重新修繕了朝陽庵。劉九庵身為朝廷大員、監察禦史,分道巡按,足迹踏遍許多名山大川,最終選定曲靖翠山為其歸宿,足見曲靖翠山在明代的名聲和影響應該不小。

明朝崇禎十一年九月十二日至二十二日(1638年9月12—22日),徐霞客在曲靖翠山(當時稱翠峰山)遊歷時,被雨隔阻山中,考證了位於山腰的朝陽庵,在遊記中記載:

“朝陽庵為劉久庵大師所開建者,碑言師名明元,本河南太康人,萬曆庚子有征播之役,軍門陳用賓過此,感動德行,為建此庵。”

翠山朝陽庵是劉九庵大師開創,庵中碑刻記錄劉九庵法號叫明元,其碑額稱玄翁大和尚,原本是河南省太康縣人,曾經科舉考中進士,後擔任監察禦史,嘉靖甲子年,到曲靖府公務出差後,在翠峰山弃官剃髮為僧,不問世事,潜心修行。萬曆庚子年征討播州宣慰司戰爭期間,雲南巡撫陳用賓路過這裡,被劉九庵的操守品行感動,專門為之重新修繕了朝陽庵。劉九庵大師圓寂後,陳用賓下令按照儒家禮節將劉九庵隆重厚葬在朝陽庵左側的一個平坡上(該墳墓至今尚存,如下圖)。

當年劉久庵鄉試中舉後,於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進京會試,取得三甲進士第三名的好成績,朝廷賜予進士出身,授都察院都司,後來官至左副都禦史(從二品,相當於國家監委副主任),負責監察、糾劾事務,兼管審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劉久庵奉旨巡查雲南各州府按院事務來到雲南曲靖,曲靖知府等大小官員在北城門外康橋河邊恭迎。不用幾日,公務就完結了。因巡查期間曲靖知府多次推介,城西不遠處的“翠峰乃曲靖名峰,秀拔為此中冠”,自唐宋以來為滇東名勝,古刹高僧,景色秀美。劉久庵决定在離開曲靖之前,要親自登臨翠峰山探其究竟。一日大早,進到山裡,林深樹密,滿目蒼翠,藤木倒垂,泉流飛瀑,大小寺庵錯落別致,掩映其間,山巒疊嶂,仿佛誤入了畫景。行至報國寺外,一老方丈引眾僧尼已在路口恭候。老方丈上前合掌道:“知府已通知貧僧等在此恭迎,大人辛苦了,請到寺院用茶小憩。”劉禦史與隨從步入報國寺,見院內古木參天,曲徑通幽,松柏成蔭,丹桂飄香,西番菊與茶花爭奇鬥豔,別有洞天。老方丈獻上香茗,向劉禦史介紹山中“九庵十八院”情况及“恍若九天”牌樓等建築。稍作休息後,劉禦史隨眾僧尼遊覽翠峰山。一路上,劉禦史談笑風生,心情極佳,吟誦著唐人常建的詩:“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以及李白的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最後幾句:“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當晚留宿翠峰山報國寺。

第二天日出後,吃過早餐,準備去山頂的翠和宮遊覽,出了寺門,見到幾個賣核桃的山裡人在寺門口歇息,劉禦史隨意買了些,折回放入厢房櫃子裏,並叮囑隨伺的丫鬟在報國寺休息等候,估計傍晚方能返回,不要讓閒雜人隨意出入厢房,以免東西遺失。當天日落後,劉禦史回到報國寺厢房,茶間想起早上買的核桃,打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拉開櫃子一看,只剩下區區幾個核桃了,忙問隨行來的丫鬟怎麼回事,可有人進入厢房,丫鬟回答:“老爺,自您們出去之後,沒有任何人來過厢房。”劉禦史非常生氣,質問丫鬟櫃子裏的核桃長翅膀飛啦,一定是你偷吃了還不承認。丫鬟嚇得戰戰兢兢、語無倫次,辯解說自己不知道老爺把核桃放櫃子裏。劉禦史板起面孔,用大堂審犯人的語氣嚇唬她:“如不從實招來,就要家法侍候。”可憐這位柔弱的女子,懼怕被用刑而跪地求饒,並稀裡糊塗承認了自己偷吃核桃。劉禦史怒斥:“這賤丫頭,先將她鎖房裏思過,再聽候處置。”被關在厢房裏,丫鬟一直哭泣,思前想後,認為背個賊名既冤枉又委屈,今後更沒臉面見人,不如以死來洗清自己的清白。於是,從窗子翻出溜到厢房後一棵樹下,解下腰帶準備上吊。話說這件事後,劉禦史也後悔自己態度蠻橫,想去安慰下她,當發現不見了人,警覺事情不妙,趕忙吩咐四下裡尋找。看見丫鬟在正準備上吊,趕緊奔至樹下解救後好言勸說,才避免了悲劇的發生。當晚,劉禦史就寢後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想這丫頭平時膽小怕事,本分老實,以死來證明清白,絕不會是她偷吃的,那麼櫃子裏的核桃為什麼不翼而飛呢?到了二更時分,厢房有老鼠吱吱嘎嘎的響動,劉禦史煩躁,起身手持燭燈查看,原來這厢房年代久遠,有不少老鼠洞,又突見老鼠洞口還有不少核桃及核桃殼,於是拉開櫃子仔細察看,發現櫃子裏有兩個老鼠洞,櫃子附近也散落了不少核桃。劉禦史此刻明白,冤枉了這位忠實的丫鬟。躺在床上,劉禦史反復深思今天發生的這件事,作為一個司法官員,稍有考慮不慎就將害死這位無辜的丫鬟。回到曲靖府衙後,劉禦史突發奇想,玩了這麼一出:將兩個大桃子放在案桌上,並告知大家他要外出巡視,卻悄悄躲在暗處從縫隙窺看,結果桃子被老鼠偷吃了。劉九庵假裝不知情,稍晚假裝回來後,故意對看守案堂的門子說:“你為什麼把桃子偷吃了?”門子說:“我沒有偷吃。”劉九庵便嚇唬他:“這裡只有你一個人,不是你又是誰,如果不承認,將對你用刑。”門子害怕受刑,妄自承認了。劉九庵又問他:“你偷吃了桃子,把桃核丟哪裡了?”門子只好另外找了兩個桃核來充當,並說:“這就是我吃的桃核。”

通過這兩件事,劉禦史深深拷問了自己的靈魂和良知,感到:天下之大,衙門層層疊疊,被冤枉的人究竟有多少啊。加之聯想到嘉靖皇帝一心修道,追求長生不老,將大權交由內閣大學士嚴嵩,嚴嵩獨攬大權後,專橫兇殘,打擊异己,無惡不作,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少忠良被陷害逼迫,冤屈至死。想著自己畢生的抱負是做一個公道正派的好禦史,就絕不能與嚴嵩等同流合污,但要秉公執法又必將遭到嚴黨們的加害。經過反復權衡,劉禦史打算放弃官職,到翠峰山剃度為僧。

劉九庵决定出家,自然遭到夫人、子女及親友們的強烈反對,但他出家意决,眾人無奈,只好隨他。劉禦史即以身體多病為由向朝廷請辭,得到皇帝恩准後,交接完工作並安頓好家務,便返回曲靖入翠峰山建寺靜修,直至去世。

明朝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雲南巡撫陳用賓平復貴州遵義土司楊應龍叛亂後,返昆明途經翠峰山時聽知此事,感動並欽佩於劉九庵看破紅塵、弃高官而為僧的氣節和情操,將劉九庵居住的寺重新修繕,並取名“朝陽庵”。劉九庵圓寂後,陳巡撫專程到翠峰山憑弔,並訓示以儒生之禮將其葬在朝陽庵左側平地上。本來佛門高僧圓寂後,應作佛塔藏舍利,陳用賓禮葬劉九庵,有其深刻含義。

劉九庵的墓碑在曲靖翠山至今保存完好,制形如民間墳墓,仔細辨認,為清乾隆戊戌年(1778年)朝陽庵住持普寬師徒所立。庵內保存的碑刻,碑文記錄了劉九庵的事略。

劉九庵身為朝廷大員、監察禦史,分道巡按,足迹踏遍許多名山大川,最終選定曲靖翠山為其歸宿,足見曲靖翠山在明代的名聲和影響應該不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