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與浩瀚歷史長河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就像流星瞬逝,白駒過隙,再堅韌的事物也會在時間的蕩滌下逐漸風化。不過有些事情也是時間所磨滅不了的。在我黨百年奮鬥的歷史行程裏,無數英才人物永遠不會被忘記,他們為新中國嘔心瀝血做下的貢獻,將一直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册中。
張德生是共和國在甘肅任上的第一位省委書記,他在西北地方紮根多年,身體力行,甘與民同苦同樂,為黨和國家在西北的經營事業做出了許多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張德生的故事。
01
1909年晚秋,張德生出生於陝西榆林。當時正處在變革時期,本就兵連禍結,民不聊生,再加上西北地方向來貧瘠的生態氣候與嚴苛的生存環境,陝西的百姓們生活可謂雪上加霜。
張德生的家庭條件很不好,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百姓,為了一家生計,只好早出晚歸的辛勤勞作。很快張德生到了入學的年齡,父母見到兒子有志氣,都覺得即使家中再貧困也應當供孩子上學。他們都盼著張德生將來有了出息,不必再如父輩一般挨餓受累。
張德生深知求學不易,囙此在學生時代十分努力。17歲高小畢業後,他考入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學校。適逢我黨的事業長足發展,很多共產黨員以教師的身份活躍在各地的校園中。張德生所在的學校裏,同樣活動著優秀的許多共產主義者,陝西的革命先輩李子洲先生就曾擔任過該校的校長。
在校園裏,張德生的個人理想逐漸受到同志們的感染,很快就與同事們一起投身了革命事業。21歲時,張德生已經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02
革命時期張德生常常以文弱之軀奔赴在鬥爭一線。
國共破裂後,各地國民黨當局對共產黨人展開抓捕行動。張德生與陝北衕誌相繼被捕。在敵人的酷刑下,張德生硬是咬緊牙關,拒絕向敵人吐露半句情報。組織得知張德生的處境之後,派出許多衕誌通力營救,張德生才重獲自由。
革命道路艱險萬分,面對國民黨當權者,張德生沒有逃避,再次選擇了鬥爭。他多次遊走於寧夏地區,一方面謹慎地避免著反動派的察覺,一面繼續文宣紅色理念與反帝思想,同時他還積極地為陝北地區的革命隊伍多次冒險傳遞重要消息。1933年,張德生接任甘寧青特委組織部長,隨著肩上的職責越來越重,張德生的個人才華也得以更多展現。
直到全面抗戰爆發的前一年,張德生已經成為了三邊特委書記,陝西省委在國民黨的打擊下得以重立後,張德生又出任了該省的省委書記。不久後日軍全面侵華,張德生繼續肩負國仇,同敵人不斷周旋戰鬥。
03
隨著共和國成立,和平已經到來。張德生憑藉自己在西北地方的卓越貢獻,順理成章地被組織任為我國第一任甘肅省委書記。
當時全黨全國的工作重心已經從戰爭轉到了國家的發展上。在陸續出臺的各項政策下,甘陝地區的建設事業也走上正軌。而在甘肅、寧夏等地穩步發展的背後,這其中的崎嶇坎坷,只有張德生知道。
我國初建,大批的國民黨特務潜藏大陸,悍匪、流民橫行於鄉野,再加上百廢待興的經濟建設,這些都需要張德生一件件,一樁樁審慎地去解决,才能落實黨中央的決策。
張德生在甘肅主持建設五年,在陝西建設了十年,如此前後十五年的光陰中他依然保持著革命熱情,將自己的全部熱血和對黨的忠誠都傾盡在了自己的崗位上。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地方的百姓得以平穩有序地恢復了生產,而他也成為了西北人民心中的好書記。
結語:
1964年,張德生在就診中查出罹患癌症,次年逝世。去世時張德生僅有56歲,西北局為張德生衕誌舉辦了追悼會,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們紛
評論留言